红色管乐团融入高校思政教学实践研究
张悦平 胡一帆
上饶师范学院 江西省上饶市 330000
引言: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红色管乐团作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其在高校思政教学中的融入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红色管乐团如何融入高校思政教学实践,以发挥其独特的育人功能。
一、红色管乐团的艺术特色与教育功能
(一)红色管乐团的艺术特色
红色管乐团作为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音乐艺术团体,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革命战争年代,彼时,它以激昂的旋律为革命战士鼓舞士气,成为革命文化的重要象征。历经岁月沉淀,红色管乐团不仅保留了传统管乐的精髓,更在演奏形式上不断创新,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演奏形式上,红色管乐团擅长运用多种乐器组合,通过丰富的和声与节奏变化,营造出宏大而庄严的音乐氛围。其演奏不仅注重技巧的展现,更强调情感的传递,使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深刻感受到革命年代的激情与豪迈。
曲目特点方面,红色管乐团以演奏红色经典曲目为主,这些曲目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如《红旗颂》《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等。这些曲目不仅旋律优美,更富有教育意义,能够激发听众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红色管乐团的教育功能
红色管乐团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演奏红色经典曲目,红色管乐团将革命历史与音乐艺术完美结合,使听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能够深入了解革命历史,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红色管乐团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深刻的教育内涵,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在高校中,红色管乐团通过举办音乐会、开展艺术讲座等形式,将红色文化带入校园,使大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政教育。这种教育方式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红色管乐团还注重与大学生的互动与交流,通过排练、演出等活动,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到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中来。这种实践性的教育方式,不仅有助于大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红色管乐团以其独特的艺术特色和深刻的教育功能,在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以及推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未来,应继续加强红色管乐团的建设与发展,使其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红色管乐团融入高校思政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一)融入思政课程的路径设计
将红色管乐团的演奏内容、历史背景及精神内涵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可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实现。邀请红色管乐团的专业指导老师、音乐史学家以及思政教育专家共同参与讲座策划。在讲座中,专业老师详细讲解红色管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如《翻身的日子》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初期,旨在展现人民翻身做主后的喜悦生活。通过介绍当时的社会环境、人民的精神面貌,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诞生的时代意义。音乐史学家则从音乐专业角度,分析作品的旋律特点、节奏变化以及乐器配合所传达的情感,如该曲中欢快的唢呐旋律、富有节奏感的打击乐器运用,生动展现出人民对新生活的赞美。思政教育专家进一步挖掘作品蕴含的艰苦奋斗、乐观向上等精神内涵,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精神在当代社会的价值与传承。
组织现场演奏会也是重要路径。在思政课程教学过程中,适时安排红色管乐团走进课堂进行现场演奏。例如在讲解“爱国主义”主题时,管乐团演奏《保卫黄河》。演奏前,老师简要介绍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华民族英勇抗击外敌的精神象征。演奏中,激昂的旋律、磅礴的气势,瞬间将学生带入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使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爱国情怀。演奏结束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在音乐中感受到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如何将这种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深化学生对思政知识的理解与感悟。
(二)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通过组织红色管乐团的排练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感与体验感。在排练前,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引导,让学生明白每一次排练不仅是音乐技能的提升,更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排练过程中,指导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如同革命先辈们在艰苦斗争中团结一心。以排练《在太行山上》为例,不同乐器组的学生需要密切配合,长笛、单簧管等木管乐器模拟山间的鸟鸣与风声,展现太行山的壮丽景色;小号、长号等铜管乐器则以激昂的音色,表现抗日军民的英勇斗志。学生在反复排练中,体会到团队协作对于实现目标的重要性,同时深入理解作品所传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组织红色管乐团演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提升思政教学实效性。在演出筹备阶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演出作品背后的思政故事,从服装道具的选择到舞台布置,都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如在一场以“红色记忆”为主题的演出中,学生身着具有时代特色的服装,舞台背景设置为革命历史图片与标语,营造浓厚的红色氛围。演出时,学生将自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感悟融入演奏中,感染现场观众。演出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总结,分享在演出过程中的收获,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思政体验。
开展红色管乐团交流活动,邀请其他高校或专业红色管乐团进行交流演出与经验分享。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学习到更精湛的演奏技巧,还能了解不同地区、不同团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演绎方式。通过对比与交流,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红色文化多元性的认识,增强学生传承与弘扬红色文化的责任感,全方位提升思政教学效果。
结语:红色管乐团作为高校思政教学的重要载体,其融入实践不仅丰富了思政教学的形式与内容,还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文化自信。未来,应继续探索红色管乐团与高校思政教学的深度融合,为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高度文化自觉的新时代青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孙嘉韵.高校管乐团单簧管教学方式研究[J].当代音乐,2024,(12):175-177.
[2]钟中.普通高校西洋管乐团训练方法探析[J].艺术品鉴,2024,(21):154-156.
[3]许聪.思政教育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运用——以贵州民族大学交响管乐团为例[J].艺术评鉴,2023,(18):135-140.
本文系 2024 年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红色管乐团融入高校思政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241041600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