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
张伟 张颖
山东泰和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264000
引言
目前,我国在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特别是在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优化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健康和环保需求,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如何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持续推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创新,促进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概述
高层建筑施工量大,对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对于高层建筑而言,当前主要采用分期施工方法进行阶段性施工,但会导致施工周期延长,管理难度增加,也容易被各种因素影响,因此必须在施工时采取相应管理对策,加强管理施工各个环节,合理选择施工工艺,进而保证施工质量。另外,高层建筑施工所用材料比较多,为保证施工质量必须要加大力度管理施工材料,并使地基保持稳定性,根据施工现场情况进行施工,提高整个工程建设质量。在高层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施工质量,增强混凝土强度,需要合理应用水泥用量,科学控制水灰比,避免混凝土变形或出现裂缝。实际施工时,不仅需要确保水泥符合设计要求,还需要合理把控水灰比,并注意选择具有良好连接性的骨料,合理配置混凝土相关材料,使其符合施工要求。同时还需要通过实验把控好混凝土配比,增强混凝土耐久性以及和易性,有效控制水泥强度以及含水量,推动高层建筑施工能够顺利进行。另外,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其是将各种集料在胶性物质的影响下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材料,其中水泥是常见胶性物质,在其中按比例添加砂石集料,用水充分搅拌均匀后形成了水泥混凝土。
2 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问题分析
2.1 麻面问题
在实际的建设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会导致施工建设中出现各种问题,对后续各项开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即在实际的施工中,由于相关的施工人员不按严格的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浇筑和维护。施工不合理导致混凝土施工后出现麻面问题,严重影响整个施工工程的有效性。这个问题出现在混凝土施工中会导致建筑表面的平整度降低,也会加剧裂缝现象产生,建筑的外观和整体性能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如果产生的麻面范围较大时,还会对建筑主体部位产生相应的影响,造成建筑物的载荷承受强度受损,导致整个建筑的安全性能受到较大的影响。
2.2 原材料问题
(1)在建筑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原材料的质量是关乎建筑混凝土是否出问题的关键因素。例如,粗骨料和细骨料的粒径超标、含泥量超标,都容易导致混凝土抗压强度达不到相应要求,因此很容易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缝隙离析等缺陷。(2)混凝土的有效配合比不合理,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导致房屋建筑结构构件出现蜂窝、表面气泡等缺陷,也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强度,最终导致开裂问题。(3)混凝土计量不准确、外加剂掺量不准确,都会导致混凝土制备质量下降,造成现场混凝土强度低、烂根等问题。
2.3 裂缝问题
除却上述问题外,裂缝现象也是整个混凝土施工中较为显著且影响较大的问题,这一现象会对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以及美观性产生极大的影响,致使建筑的承载负荷受到影响,相应的使用周期以及抗震性能也会受到干扰和影响而产生沉降现象。因此在实际的建设中需要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控制,了解具体的裂缝程度,并且在实际的混凝土施工中着重关注质量控制,及时发现存在的结构裂缝现象,避免裂缝累积对建筑结构产生的破坏现象,由此保障和强化整个工程的建设有效性。
3 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
3.1 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水泥。水泥的品种丰富,包含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等。在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需要正确区分水泥的品种和强度等级,以工程施工要求为导向,选择合适的水泥。在保证水泥种类的合理性和水泥的质量后,可以达到提高混凝土性能、减少水泥用量等多重效果。(2)骨料。以优质江砂或河砂为宜,在高层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优先采用的是中粗砂。根据施工方式对材料做灵活的选择,若为泵送混凝土,则以砂率为
的中砂为宜。(3)掺合料。按比例掺入适量粉煤灰后,可减少水泥的用量,缓解水泥水化热,防止混凝土温差裂缝;同时,粉煤灰颗粒呈球状,具有润滑作用,因此还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流动性,以便高效泵送施工。通常,粉煤灰掺量不超过
,具体用量根据实际工程环境做灵活的调整,对于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而言,其对粉煤灰掺量提出更高的要求,需予以有效的控制。此外,减水剂、缓凝剂等形式的外加剂也具有利用价值,主要体现在改善混凝土的流动性、延缓热峰出现等方面。
3.2 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控制
(1)浇筑前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要清理干净,模板缝隙和孔洞要堵严,模板及其支架、钢筋、预埋件和管线等必须经过检查;(2)墙、柱浇筑混凝土时应分段分层连续进行,浇筑时要用尺杆控制分层高度,浇筑层高度应根据结构特点、钢筋疏密确定,一般浇筑高度控制在
左右,门窗洞口两侧应同时下料;(3)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应在下层混凝土凝结之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并要求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 5cm,以保证上下层混凝土结合紧密;(4)使用插入式振捣器应“快插慢拔”,插入点要均匀排列,宜采取二次振捣的方式,浇筑后进行第一次振捣,在混凝土静置一段时间后,再进行第二次振捣,控制好振捣时间,一般为
秒,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不大量返气泡,不显著下沉,表面浮出灰浆为准。
3.3 混凝土养护
在建筑行业施工中,混凝土施工应该进行养护设备操作,且需要做好准备,定期浇水和养护,同时结合湿度和温度,及时进行监测。混凝土养护技术中,通过采用覆盖浇水养护法、浸水养护法和围水养护法等。在混凝土养护工作完成中,还需要后期修补等,注意混凝土的后期修补的工作,也是对建筑工程质量,有了新的要求和支持。在混凝土养护工序的施工中,进行对混凝土覆盖处理方式,是施工完成 12h 之内的混凝土上进行的。混凝土施工因为进行覆盖处理,其中水分流失量小了。在拆模工序完成后,喷水到混凝土上,必须持续 7d 的时间,继续保证喷水养护。覆盖浇水养护的方式,是我国常用的方式,这个方式能够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塑料薄膜养护和浸水养护在冬季混凝土施工中应用,因为温度较低的冬季,需要混凝土养护才能保证质量,同时借助蓄热的方式。混凝土养护过程中,通过添加外加剂保证混凝土质量,让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结束语
总的来说,建筑施工混凝土质量对整个工程产生的影响巨大,关注和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和优化是现阶段社会发展中重点关注的内容,也是实现建设效益强化的关键举措。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相关的工作人员以及管理人员应当注重和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从中发现不足并及时处理,有助于提升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涛.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建筑与电力,2023 年第 10 期
[2]费立强.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探析[J].四川水泥,2021 第 7 期.
[3]韦应泰.论房屋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四川水泥,2021 年第 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