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成教育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探讨
潘冬玲
山东省邹平市好生街道和泰幼儿园 山东邹平 256219
摘要:在幼儿园教育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幼儿的养成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全面加强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本文就着重探究在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如何加强养成教育,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养成教育;幼儿园;策略
在新的社会主义时代背景下,加强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改革工作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而在幼儿园管理改革过程中面临着责任大,任务重,时间紧等多方面的挑战,因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只需要教师能够实现精细化的幼儿管理,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抓住幼儿成长的关键时期,加强养成教育,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从而全面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引导,提升幼儿的个人品质和能力。
1.养成教育的含义
养成教育是指通过长期性的教育和训练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实际的养成教育环节中全面加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指导和训练,其中包括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从儿童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倾向就能够反映一个孩子在长大后的心理和个性形象,因而加强养成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价值。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能够有效体现一个人的品格和道德品质。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在幼儿园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加强养成教育,以全面加强对幼儿正确行为的指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全面培养幼儿的成功人格,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
2.基于养成教育视角下幼儿园管理工作开展策略分析
2.1创设情景,实践引导
幼儿园在开展日常管理工作时,要想进行养成教育,则需要借助有效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进行实践引导,规范幼儿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受到积极引导,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配合教师的管理,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在这一阶段,幼儿园要对养成教育的内涵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予以渗透,使幼儿能够置身于丰富健康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幼儿园要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宗旨,为幼儿提供健康的成长环境。基于此,幼儿园应加强班级管理,从生活和学习两方面着手,管理工作要突出全面性,使幼儿能够对教学活动充满期待,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学习与行为习惯,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幼儿园在实施幼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教师可以挑选有教育意义的图片布置教室环境,使幼儿受到良好的熏陶。幼儿教师在实施行为习惯教学时,也可借助信息技术,播放有教育价值的动画和视频,使幼儿在观看过程中能够意识到讲文明、懂礼貌的重要性。这样便通过创造情境推动幼儿园管理工作的开展。幼儿教师在开展养成教育时,要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意识,以便为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要和幼儿建立良好的沟通,在实践引导期间,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帮助幼儿遵守校园常规。为了让幼儿形成规则意识,教师要告诉幼儿遵守校园常规的意义,促使他们自觉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比如,幼儿教师可以让幼儿共同探讨生活中有哪些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交流,幼儿能够总结出一系列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澡、勤剪指甲,饭前便后要洗手等。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幼儿通过合作学习,往往能够正确表达看法和观点,认知良好的卫生习惯。
2.2完善管理理念,强化教育改革
在实施管理工作期间,幼儿园要想落实养成教育,就要意识到养成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积极性,然后结合教育需求,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革新教学模式,完善管理理念,使管理工作与幼儿生活和学习习惯建立关联。比如,幼儿教师在对低龄幼儿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因为他们刚刚步人幼儿园,对集体生活不够适应。这就要求教师应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给予幼儿积极的心理引导,使他们对幼儿园生活产生期待,对未来的学习充满憧憬。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幼儿行为举止进行分析,给予中肯的评价,用温和的态度关心幼儿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对幼儿教师产生依赖,能够配合幼儿教师的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要强化幼儿的行为习惯,结合幼儿成长规律,落实养成教育,使幼儿可以快速融人集体生活,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2.3结合教学实际,强化引导教学
在开展养成教育时,幼儿教师要对活动管理引起重视,针对具体活动内容,分析内在价值,将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展示给幼儿,使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强化养成教育,还能使各教育活动融会贯通,具有针对性,全面发展幼儿的道德品质。除了分析活动的内在价值以外,还要挖掘潜在价值,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使幼儿在校期间能够和小伙伴和谐相处,互帮互助,自觉规范行为。基于此,教师要加大引导力度,采取有效的方法,引导幼儿将参与活动的成果和他人分享,共同收获喜悦。比如,教学活动结束之际,幼儿需要将身边的物品归还原位,确保桌面和地面卫生整洁。久而久之,幼儿会受到良好的熏陶,能自觉约束行为,养成爱干净的好习惯。又如,教师可以公众场合不喧哗、认真听讲以及爱护公物为核心内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总之,教师应根据实践活动给予幼儿相应的引导,让幼儿形成正确的规则和道德意识,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基础。
2.4注重家园共育,完善教育手段
家长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著的,幼儿教师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为了保证养成教育效果,要和家长保持密切的沟通,实施家园共育,共同交流幼儿生活与学习情况,督促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发现幼儿有挑食等行为,教师和家长应共同为幼儿树立榜样,帮助他们规范行为,使幼儿更好地成长。比如,可以将行为习惯准则和儿歌相结合,让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意识。在实施养成教育期间,教师应结合幼儿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教育方法,利用多元化教学,加大对幼儿行为的引导力度,使幼儿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相关规则,提高道德品质。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系列相关的实践活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环境同样重要,家长应时刻关注幼儿离园期间的表现,规范幼儿离园行为,使幼儿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中,都能够保持行为的统一。家长也要以身作则,运用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不良的行为习惯。
结语
幼儿园教育对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作用,在开展管理工作过程中,要对养成教育的内涵有充分了解,能结合其概念,彰显幼儿主体地位,给予幼儿正确的指导,使幼儿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此期间,教师要加大引导力度,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同时,提髙幼儿管理的质量。除此之外,在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实施养成教育,还能强化德育,使幼儿具有正确的道德观。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养成教育的实践探讨[J]. 吴海燕.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24
[2] 创新管理促发展 科学保教育新苗[J]. 濮丽娟.甘肃教育,2019
[3] 以人为本理念优化幼儿园管理的实践思考[J]. 蔡敏.家庭生活指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