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土壤重金属超标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评估
熊瑜瑜 陈坦磊 严好婷 乐冬珍
浙江甬信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浙江省宁波市 315000
引言
在工业化以及城市化迅猛推进的进程中,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这一问题愈发显著,逐步演变为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形成掣肘以及对农产品安全构成威胁的关键因素。土壤重金属污染,其不但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与品质产生影响,而且存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的可能,进而危及人类健康。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特征以及其对农产品安全的潜在风险展开深入探究,并探寻行之有效的治理策略,着实具备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特征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业“ 三废” 排放、矿山尾矿渣、城市垃圾不合理处置及农业中农药化肥过量使用等,导致大量重金属进入农田土壤,主要包括镉、汞、砷、铅、铬等。这些重金属在土壤中具有高持久性、难降解性和生物累积性,严重威胁土壤生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污染范围看,我国多地已出现不同程度的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
就南方地区而言,其有色金属矿产资源颇为丰富,矿山开采与冶炼活动颇为频繁,进而致使镉、汞等重金属污染相对突出;至于北方地区,工业“ 三废” 的排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的存在,使得铅、铬等重金属污染较为常见。在城市周边地区,因长期受到城市垃圾与工业废水的污染,该地区土壤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区域。从污染特征来看,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呈现出显著的区域差异以及空间异质性。不同地区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还有土地利用方式,会对重金属的迁移、转化以及累积过程起到重要作用。比方说,在酸性土壤里,重金属的溶解度与生物有效性偏高,从而更易于被植物吸收;而在碱性土壤中,重金属则更趋向于和土壤颗粒相结合,进而形成难溶性化合物,以此降低其生物有效性。土壤质地以及有机质含量,同样会对重金属的分布与迁移产生影响。
黏土矿物丰富的土壤对重金属吸附能力强,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可通过络合固定重金属,降低其毒性。农田土壤中,重金属累积受污染源和自身修复能力双重影响。长期污染后,土壤会形成自净机制,如微生物氧化还原、植物吸收固定、土壤颗粒吸附等,来减缓重金属毒性。但自净能力有限,若重金属输入量超修复能力,土壤污染将加剧。深入研究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特征,对制定科学治理策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
二、重金属超标对农产品安全的潜在风险
农田土壤重金属超标给农产品安全带来诸多潜在风险。镉、汞、铅等重金属经植物根系吸收进入农作物体内并积累,降低农产品品质,甚至使其超出安全标准,直接威胁人类健康。重金属在农产品中的富集程度与土壤污染水平紧密相关,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植物耐受阈值,会抑制植物生长,出现生长迟缓、叶片黄化、果实畸形等状况。更严重的是,重金属沿食物链传递并逐级放大,如植物吸收的重金属被动物食用后在其体内富集,最终进入人体,增加人体重金属摄入量,引发慢性中毒等健康问题。
农产品一旦重金属超标,其市场竞争力将大打折扣。如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高度关注,重金属超标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必然难以立足,面临被淘汰的命运。这不仅直接损害农民的经济收益,还严重阻碍整个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系统层面剖析,重金属超标会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结构与功能。土壤微生物在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中起着核心作用,然而重金属的毒性会抑制微生物活性,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态修复能力减弱。
生态系统的失衡进而加剧土壤污染的恶性循环,使得重金属对农产品安全的潜在风险持续累积并不断放大。因此,深入探究重金属超标给农产品安全带来的潜在风险,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有着不可估量的重大意义。
三、基于综合防控的治理策略与实践
针对农田土壤重金属超标这一问题,从保障农产品安全以及土壤生态修复的角度来看,综合防控策略的施行极为关键。而综合防控策略着重于由污染源头控制、污染过程阻断还有污染末端治理这三个层面展开,以此构建起全方位的治理体系。就污染源头控制而言,对工业“ 三废” 排放以及矿山开采活动进行严格监管,乃是减少重金属进入农田土壤的重要举措。借由加强环境监测以及执法力度,促使工业企业运用清洁生产技术,进而减少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量。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加以优化,合理把控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并且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以及有机肥料的使用,这般操作能够切实有效地降低农业面源污染给土壤带来的重金属输入。
就污染过程阻断而言,土壤改良技术的应用可谓关键之所在。通过诸如添加石灰、生物炭等土壤改良剂的方式,能够对土壤酸碱度予以调节,使土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得以增强,进而让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有所降低。作为一种环境友好型治理手段的植物修复技术,借由筛选和种植超富集植物,得以有效实现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收和固定,令其在农产品中的累积得以减少。至于污染末端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的完善极为重要。通过建立严格的农产品检测标准和追溯体系,对农产品展开重金属含量的定期检测工作,以此确保进入市场的农产品能够符合安全标准。
为了避免已经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农产品对消费者健康造成危害,诸如限制食用部位、加工处理或定向销售等合理的处理措施应当被采取。综合防控策略的实践,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协同合作。其中,政府方面,应当加强政策支持并加大资金投入,以此推动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企业方面,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减少重金属的排放;而社会公众方面,则应提升环保意识,积极投身于土壤保护行动之中。通过多主体齐心协力的共同努力,综合防控策略才能够有效地应对农田土壤重金属超标这一问题,进而为农产品安全以及土壤生态修复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结语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这一问题,着实对农产品安全形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而应对此挑战的关键所在,便是综合防控策略的予以实施。借由源头控制、过程阻断以及末端治理的协同加以推进,方可有效地将重金属对农产品的潜在风险予以降低,进而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予以保障。在未来,需不断地对技术创新以及政策支持予以加强,对土壤污染监测与治理体系予以完善,以推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程晓明.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治理对策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23,46(5):45-50
[2] 刘静,陈晓峰.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24,43(2):123-130
[3] 李文博,张伟.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技术与应用案例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23,32(4):56-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