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中职“ 电子技术” 课程中的创新应用研究
高俊峰
浙江开放大学富阳学院 311400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中职“ 电子技术” 课程中的应用概述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类型
1. 多媒体课件
多媒体课件是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整合在一起的教学资源。在中职“ 电子技术” 课程中,例如讲解电子元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时,可以通过动画展示电子在导体中的流动情况,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直观。对于像晶体管这样的复杂元件,多媒体课件能够从不同角度展示其内部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 在线课程平台
许多在线课程平台提供了丰富的“ 电子技术” 课程资源。这些平台不仅有系统的课程讲解视频,还有配套的练习题、测验和答疑社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进行反复观看和学习。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些平台进行线上教学管理,如布置作业、查看学生学习情况等。
3. 虚拟实验室
虚拟实验室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模拟真实实验环境的教学资源。在“ 电子技术”课程中,由于一些实验设备昂贵且操作具有一定危险性,虚拟实验室就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电路连接、测试等操作,熟悉实验流程和原理,降低实验成本和风险。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
1. 交互性强
数字化教学资源能够提供多种交互方式。例如在线课程平台上,学生可以与教师、同学进行在线交流互动,及时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虚拟实验室中,学生的操作会得到及时反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2. 资源共享性
通过网络,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共享。这有利于优质教学资源的传播,缩小教育资源差距。中职学校可以获取其他学校或教育机构的优秀“ 电子技术” 教学资源,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的特色资源分享出去。
3. 个性化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更深入的在线课程进行拓展学习;而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则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反复学习和巩固。
二、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中职“ 电子技术” 课程中的创新应用策略
(一)理论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1. 构建知识网络
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构建“ 电子技术” 课程的知识网络。例如,教师可以制作思维导图式的多媒体课件,将电子技术中的各个知识点,如电路基础、电子元件、集成电路等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在讲解过程中,通过超链接等方式将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
2. 情景式教学
借助多媒体资源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在讲解电子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时,可以播放有关心脏起搏器工作原理的视频,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其中涉及的电子技术知识,如电源管理、信号传输等。这种情景式教学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电子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
3. 游戏化学习
开发或利用一些电子技术相关的游戏化学习资源。例如,设计一款关于电路搭建的游戏,学生需要根据给定的要求正确连接电路元件才能过关。这种游戏化学习方式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电子技术理论知识。
(二)实践教学中的创新应用
1. 虚拟实验与真实实验相结合
在实践教学中,先让学生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预习性实验,熟悉实验步骤和原理。然后再进行真实实验,这样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减少实验设备的损坏。例如在进行“ 放大电路实验” 时,学生先在虚拟实验室中模拟搭建放大电路,调整电路参数,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在掌握了基本原理和操作后,再到真实实验室进行实际操作。
2. 远程协作实验
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实现远程协作实验。不同地区的中职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组成实验小组,共同完成一个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分工合作,如有的负责电路设计,有的负责数据采集等。这种远程协作实验可以
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 实践项目拓展
教师可以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供的丰富信息,拓展实践项目的内容。例如,在生物传感器的实践项目中,除了传统的传感器制作内容外,还可以引导学生研究生物传感器在疾病检测中的应用前景,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制作项目报告。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与生物学科融合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在中职“ 电子技术” 课程教学中,设计一个与生物学科融合的项目——生物电信号检测电路的设计。生物电信号,如心电信号、脑电信号等,是生物体内产生的微弱电信号,检测和分析这些信号对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过程
1. 理论知识学习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电子技术中的放大电路、滤波电路、信号采集等相关知识,同时引入生物电信号的特点和产生机制等生物学科知识。通过对比生物电信号和普通电信号的区别,让学生理解设计生物电信号检测电路的特殊要求。
2. 虚拟实验设计
学生分组在虚拟实验室中进行生物电信号检测电路的初步设计。他们根据所学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选择合适的电子元件,搭建电路模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生物电信号的微弱性、低频性等特点,对电路参数进行调整。例如,为了提高信号的放大倍数同时降低噪声,学生需要选择合适的放大器和滤波电容。
3. 真实实验验证
在虚拟实验设计完成后,学生进入真实实验室进行电路的制作和调试。他们将电路与生物电信号模拟器连接,模拟检测心电信号或脑电信号。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遇到了诸如信号干扰、放大倍数不稳定等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利用生物学科知识分析可能的原因,如生物电信号的个体差异、周围环境对生物电信号的影响等,然后通过调整电路元件或改变实验环境来解决问题。
4. 结果分析与拓展
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包括检测到的生物电信号的波形、频率、幅度等参数。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生物电信号检测电路应用于实际的生物医学领域,如便携式心电监测仪的设计等。学生通过查找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项目拓展,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三)案例效果
1. 知识融合
通过这个案例,学生将电子技术知识与生物学科知识进行了有效的融合。他们不仅掌握了电子技术在生物电信号检测中的应用,还对生物电信号的产生、传输和检测等生物学科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2. 能力提升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他们通过虚拟实验和真实实验的结合,提高了电路设计和调试的能力;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项目拓展,培养了创新思维;通过小组合作完成项目,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
3. 学习兴趣提高
这种与生物学科融合的教学案例使学生感受到电子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性和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传统的单一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相比,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中职“ 电子技术” 课程中的创新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生物学科的融合案例可以看出,这种创新应用能够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中职电子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叶行铨.数智赋能中职电子技术教学资源整合策略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4,(22):54-56.DOI:10.13492/j.cnki.cmee.2024.22.016.
[2]薛秀娟.数字化赋能中职学校“ 电工电子技术” 课程的路径研究[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24,40(07):83-88.
[3]张兆国.中职电子技术应用数字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7,(3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