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 的多专业协同设计挑战赛实训
陈梦圆 忻优楠 陈珏良 刘思雨
温州理工学院 325035
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下,大型复杂项目对多专业协同设计提出更高要求,传统模式因信息不畅、效率低下难以满足需求。BIM 技术以三维可视化、信息集成共享等优势,成为协同设计关键工具。基于 BIM 的多专业协同设计挑战赛实训,能让参与者在模拟场景中掌握 BIM 技术,提升协同能力,培养团队协作与创新思维,对提升建筑专业人才素质、助力行业数字化发展意义重大。
一、基于 BIM 的多专业协同设计挑战赛实训目标
(一)提升专业技术能力
基于 BIM 的多专业协同设计挑战赛实训着重提升参与者专业技术能力。建筑专业需熟练运用 BIM 软件完成造型设计、空间规划等方案工作,精准掌握设计规范,通过模型实现可视化分析;结构专业借助 BIM 完成体系选型与构件计算,确保设计安全合理,同时强化与建筑专业的模型协同;机电专业利用 BIM 进行管线排布、设备选型,解决碰撞问题,提升设计准确性。各专业围绕 BIM 核心技术展开针对性训练,助力参与者全面提升在各自领域的 BIM 应用水平。
(二)培养多专业协同意识
建筑项目的顺利推进依赖于多专业之间的高效协同。在实训中,培养参与者的多专业协同意识是重要目标之一。通过模拟真实项目场景,让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的参与者组成团队,共同完成设计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各专业人员需要打破专业壁垒,主动进行信息沟通与交流。例如,建筑专业的设计方案会直接影响结构专业的选型与设计,而结构和机电专业的设计也会对建筑空间产生限制,这就要求各专业人员从项目整体出发,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及时反馈设计信息,共同优化设计方案,从而培养参与者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多专业协同意识[1]。
(三)强化创新与实践能力
在建筑行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创新与实践能力是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素质。基于 BIM 的多专业协同设计挑战赛实训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创新与实践的平台。实训设定具有挑战性的设计任务,鼓励参与者突破传统设计思维的束缚,运用 BIM 技术进行创新性设计。参与者可以利用 BIM 的参数化设计、虚拟现实等功能,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方法。
二、基于 BIM 的多专业协同设计挑战赛实训内容与流程
(一)实训内容规划
1.专业基础技能训练
针对建筑、结构、机电等不同专业,开展 BIM 软件基础操作培训。建筑专业重点学习建筑模型创建、建筑图纸生成;结构专业着重掌握结构建模、力学分析模块应用;机电专业则专注于机电设备建模、管线综合设计等基础技能训练,确保参与者熟练掌握 BIM 软件的基本操作,为后续协同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2.多专业协同设计内容
以实际建筑项目为蓝本,设定涵盖建筑、结构、机电全专业的设计任务。要求各专业团队在 BIM 平台上进行协同设计,共同完成从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全过程。在设计过程中,明确各专业的职责与协作流程,如建筑专业完成方案设计后,及时将模型传递给结构和机电专业,各专业基于同一模型进行协同设计,解决设计冲突,实现多专业设计的有机融合。
3.前沿技术与理念融入
将 BIM 技术的前沿应用,如 BIM 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的结合,以及装配式建筑 BIM 设计等内容纳入实训。让参与者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动态,学习如何运用这些前沿技术提升设计质量和效率,拓宽参与者的专业视野,使其更好地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2]。
(二)实训流程设计
1.赛前准备阶段
在赛前准备阶段,首先明确挑战赛的主题与任务要求,发布详细的竞赛规则与评分标准。组织专业培训,邀请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进行 BIM 技术讲座和案例分析,帮助参与者深入了解 BIM 在多专业协同设计中的应用要点。同时,组建参赛团队,确保团队成员专业构成合理,涵盖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个专业
2.赛中实施阶段
赛中实施阶段,参赛团队按照任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运用 BIM 技术开展多专业协同设计工作。团队成员需密切配合,定期进行内部沟通与协调,及时解决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设置阶段性检查节点,由指导教师和行业专家对各团队的设计进度和成果进行检查与指导,提出改进意见,确保各团队的设计工作沿着正确方向推进,保证设计质量。
3.赛后总结阶段
赛后总结阶段,各参赛团队对设计成果进行展示与汇报,分享设计思路、协同过程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组织专家评审团对各团队的成果进行评价,从设计创新性、协同效果、技术应用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召开总结大会,对竞赛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各团队的优点与不足,邀请优秀团队代表分享经验,促进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学习与交流,为今后的实训和实际工作提供借鉴。
三、基于 BIM 的多专业协同设计挑战赛实训保障措施
(一)师资保障
优质的师资队伍是实训顺利开展的关键。学校和企业应加强合作,组建由高校教师、企业 BIM 工程师和行业专家构成的师资团队。高校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能够为参与者讲解专业知识和 BIM 技术原理;企业 BIM 工程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分享实际项目中的 BIM 应用案例和操作技巧;行业专家则能从宏观角度为参与者提供行业发展趋势和前沿技术指导。
(二)技术保障
良好的技术支持是基于 BIM 的多专业协同设计挑战赛实训的重要支撑。学校和企业需提供先进的 BIM 软件和高性能计算机设备,确保软件运行流畅,满足多专业协同设计的需求。搭建稳定的 BIM 协同设计平台,实现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实时共享与交互。定期对软硬件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引入最新的 BIM 技术和功能,为实训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
(三)制度保障
完善的制度是实训有序开展的保障。学校和企业应制定详细的实训管理制度,明确实训目标、内容、流程和考核标准。建立激励机制,对在实训中表现优秀的团队和个人给予奖励,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对实训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确保实训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四、结论
基于 BIM 的多专业协同设计挑战赛实训在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对于培养高素质建筑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提升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协同意识、强化创新实践能力等实训目标,合理规划实训内容,精心设计实训流程,并从师资、技术、制度等方面提供全面保障,能够有效提升参与者的 BIM 应用水平和多专业协同设计能力。在未来的建筑专业人才培养中,应进一步推广和完善基于 BIM 的多专业协同设计挑战赛实训模式,不断优化实训内容与方法,为建筑行业输送更多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推动建筑行业的数字化和协同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涂中强,师伟凯.基于BIM 的多专业协同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23,44(11):123-126+132.
[2]徐近,范弘烨,宋晋.BIM 技术辅助优化教育建筑多专业协同设计—以申花单元 GS0403-A33-31 地块 54 班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例[J].建筑技艺,2023,(S1):81-83.DOI:10.19953/j.at.2023.s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