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正骨科特色护理在颈椎病牵引治疗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苏霞 通讯作者:吴晓彤
常州市中医医院,213000 常州市中医医院,213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正骨科特色护理在颈椎病牵引治疗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我院颈椎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牵引治疗结合中医正骨科特色护理进行干预,评估患者疼痛缓解程度、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中医正骨科特色护理在颈椎病牵引治疗中能显著提高疼痛管理效果,促进患者康复。结论:中医正骨科特色护理结合牵引治疗颈椎病,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医正骨;特色护理;颈椎病;疼痛管理
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头、颈、肩、背以及上肢等部位的顽固性定位疼痛、肿胀和麻木。牵引治疗作为颈椎病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通过力学原理对颈椎施加牵拉力,以达到复位、固定、减轻神经根压迫等目的。然而,疼痛管理在牵引治疗过程中十分重要,中医正骨科特色护理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护理方法,在疼痛管理方面具有显著优势[1]。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了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并确诊为颈椎病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严格遵循以下几点:所有患者均经过影像学检查,如X线、CT或MRI等,确诊为颈椎病;患者需自愿接受牵引治疗及中医正骨科特色护理,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确保其对治疗方案有充分的理解和同意;排除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颈椎骨折等不适宜进行牵引治疗的患者,以确保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下,进行中医正骨科特色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针灸护理: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对颈椎病有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选择了与颈椎生理机能及病理改变紧密相关的风池、天枢、颈夹脊等腧穴。在针刺的过程中,采取了平补平泻的方法,也就是针刺后不提插捻转,使针身固定于腧穴,从而达到刺激腧穴,调和气血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针对病人的病情,结合灸法,达到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2)按摩护理:按摩护理是指对颈部的一些穴位进行按摩刺激,达到松弛肌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按摩时要注意手法要轻柔,均匀,不要用力过猛,以免给患者带来不适。按摩的部位有风府、风池穴、天枢穴等,也有颈部的压痛点、硬块等。经按摩治疗,使患者能体会到颈部肌肉的松弛与舒畅,使颈椎病的疼痛、僵直等症状得到改善。
(3) 中药外涂护理:中药外涂是中医骨伤科特色护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本研究拟选用的中药主要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红花、川芎、赤芍等。用中药水煮后,用熏蒸法对病人的颈部进行熏蒸,以利于炎症的吸收及组织的修复。应用中药进行治疗,既能减轻颈椎病的疼痛,又能加快颈椎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
1.3观察指标
疼痛缓解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以评估疼痛缓解的效果。
治疗效果: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治疗效果分为治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四个等级,以评价治疗的整体效果[3]。
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以了解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SF-36量表包括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等八个维度,能够全面反映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4]。
2结果
经过牵引治疗结合中医正骨科特色护理,患者疼痛程度显著减轻,VAS评分明显降低。治疗效果方面,大部分患者达到治愈或显效标准,总有效率较高。同时,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有所提高。具体表格如下:
3.讨论
本研究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综合运用中医正骨科特色护理和颈椎牵引治疗,从疼痛管理、疗效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三个角度,对其进行系统评价。经干预后,颈椎病患者 VAS评分明显下降62.7%,总有效率85.0%,SF-36量表中躯体痛改善幅度为75.9%,提示中医护理干预对颈椎病的康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将进一步完善中医“以人为本”、“以病为本”的科学内涵,并为优化现代颈椎病的康复护理模式提供科学依据。在机理层次上,中医特色护理可通过多靶点的协同增效,提高牵引疗效。通过对风池穴、天枢穴的刺激,可以调控局部的神经递质的释放,并刺激β-内啡肽等止痛物质的分泌;按摩手法在机械-生物耦合作用下,不仅可以缓解肌肉的痉挛,而且可以调整椎骨之间的力学平衡;而中药外敷通过皮肤的透皮吸收,达到改善局部微循环、抑制炎性因子的作用。该多维干预模型与现代牵引疗法的力学牵伸性优势互补,有望通过调节NF-κ B和COX-2等痛觉相关信号通路,达到更长时间的镇痛效应。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中躯体疼痛维度的显著改善(75.9%)与生理职能恢复(56.7%)呈现高度相关性,提示疼痛缓解可能通过神经肌肉功能重建的级联效应,进而促进整体生活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中医正骨科特色护理与牵引治疗的有机结合,通过多模式镇痛和功能重建的协同机制,为颈椎病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建议临床推广时注重个体化方案制定,如根据中医辨证分型调整穴位配伍和中药组方。后续研究可探索基于移动医疗的延续护理模式,通过远程监测和健康教育巩固治疗效果,最终形成中西医结合的颈椎病全程管理范式。
参考文献:
[1]吴烨, 郑蒙蒙, 李欢. 神经松动术结合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4, 32 (10): 45-49.
[2]朱荣光, 朱小俊, 何卫东, 徐天莹. “舒顺调牵”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J]. 中医学报, 2024, 39 (09): 2025-2029.
[3]杜佳繁, 何伟, 应泽华, 黄婧. 脉冲射频联合颌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4, 32 (08): 24-28.
[4]李路路. 曲度邦牵引与卧位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D].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