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校思政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与实践

作者

徐妍

烟台黄金职业学院 山东省烟台市 265400

摘要: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思政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和实践方式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分析了思政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探讨了其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实践,最后提出加强思政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建议,以推动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影响;实践

引言

思政辅导员不仅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巨大影响。通过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提供专业指导与支持,思政辅导员能够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增强他们的心理素质。本文旨在探讨高校思政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与实践,进而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高校思政辅导员的角色与重要性

1 思政辅导员的基本职责

高校思政辅导员在校园中承担着建立和谐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他们的主要任务包括组织思想政治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理念、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此外,辅导员还需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通过定期的谈心、交流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压力、生活困难等问题,为学生成长与发展提供支持。

2 思政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优势

思政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他们与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和沟通关系,使学生在心理问题上更具开放性。辅导员能够从日常交流中及时发现学生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导与干预。其次,辅导员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和实践经验使他们能够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包括情绪管理、压力缓解等方面的指导。此外,思政辅导员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帮助学生在思维上认清自我、调节情绪,从而促进其心理发展的全面性。

二、思政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1 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传递

思政辅导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知识传播者的角色。他们通过开展讲座、培训和宣传活动,有计划地向学生传递各类心理健康知识,包括心理素养、常见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应对方法、情绪管理技巧等。这种知识的普及不仅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还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识别自身的心理状态,从而增强自我调适能力。此外,辅导员在制作宣传材料和数字内容时,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使心理健康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从而有效降低了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的风险。

除了知识的普及,思政辅导员的心理疏导能力也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辅导员凭借其专业的培训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在日常交流中为学生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疏导。当学生面临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困扰或其他心理问题时,辅导员能够倾听、理解,并给予恰当的建议。这种个体化的关怀和指导,不仅有助于缓解学生的焦虑和压力,还能让学生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增强他们应对问题和挑战的能力。

2 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

2.1 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

思政辅导员在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心理问题的识别与干预方面。他们通过日常的交谈与观察,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和心理困扰。这种及时的识别有助于辅导员迅速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例如开展个体谈话、引导学生自我反思、或者建议专业心理咨询服务,从而有效遏制了心理问题的进一步恶化。辅导员的这种早期干预不仅降低了学生因心理问题而产生的学业和生活困扰,还能帮助学生建立面对困难的积极心态,促进其健康成长。

2.2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思政辅导员通过多种途径和活动,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首先,他们会组织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心理辅导、团队建设、情景剧表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学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也帮助他们学习如何更好地管理情绪、应对压力和解决冲突,从而提高了心理韧性。其次,思政辅导员在活动中强调心理素质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心态,让他们认识到心理素质对于学业、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影响。

三、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方式

1 常见的实践活动

1.1 组织心理健康主题讲座

思政辅导员通过组织心理健康主题讲座,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知识和技能培训。这些讲座通常邀请心理学专家或资深辅导员主讲,内容涵盖情绪管理、压力调节、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通过生动的案例分享和互动式的讨论,学生不仅能了解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还能学习到实用的应对技巧。这类讲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让他们在面对困扰时,更加自信与从容。此外,辅导员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定制更加贴近实际的讲座主题,确保参与的学生能获得最直接和最有益的心理支持体验。

1.2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

思政辅导员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支持与疏导。这些咨询活动可以是定期的预约咨询,也可以是面对面交流的形式,旨在为有情绪困扰、心理压力的学生提供专门的帮助。在咨询过程中,辅导员运用倾听、共情和反馈等专业技巧,帮助学生表达内心的困惑,从而促进他们的自我认识和情绪有效疏解。此外,辅导员还会为有需求的学生推荐专业的心理健康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和解决心理问题。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实践

2.1 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

思政辅导员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这是一个创新的实践方式。通过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教育 App 等平台,辅导员能够高效地将心理健康知识传播给广大学生。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小知识、情绪管理技巧以及心理疾病的防治等。同时,新媒体的互动性和便捷性使得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得心理支持和信息,降低了其寻求心理帮助的门槛。此外,辅导员还可以通过视频直播、在线问答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生动、有趣。

2.2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长效机制

为了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思政辅导员致力于建立长效机制。这一机制包括定期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和开展多样化的心理健康活动。辅导员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评等手段,定期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数据,为后续的教育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此外,辅导员还鼓励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小组,培训学生志愿者,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活动的组织与推广。这种机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感,还构建了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学生的日常生活。

四、总结

本文深入分析了高校思政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与影响力。研究表明,思政辅导员通过建立亲密关系、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开展多样化的教育实践,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进一步提升思政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王丹,郑子杉.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探究[J].现代交际,2017,(22):142.

[2]付子芳,赵铁丰,郑永文,等.浅析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党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6,(03):82.

[3]罗振.高校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维护模式的探讨[J].文教资料,2013,(33):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