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马尾绣与蓝染结合的创新路径探究

作者

石鸿写 李圆圆 杨银香 韦大鑫 刘钰楠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贵州兴义 56240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染河山,绣年华——马尾绣与蓝染的结合与创新”(项目编号:S2024106662028)研究成果。

摘要:马尾绣是水族传统刺绣工艺,蓝染是我国传统的手工布料染色工艺,其两者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本文通过对两者的工艺特点和美学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探索马尾绣与蓝染的结合,探索中华传统艺术中的艺术内涵和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及探寻到马尾绣和蓝染在现代社会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马尾绣;蓝染;结合创新

中华传统民间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创造力。水族特有的马尾绣以独特的浅浮雕式刺绣技法闻名于世,每一针每一线都展现着精湛的手工技艺;蓝染工艺能够流传千年,是以沉静典雅的靛蓝色泽,在布料上描绘出具有独特韵味的艺术魅力。在全球化浪潮与现代化转型的双重冲击下,这些珍贵的传统工艺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所以探索马尾绣与蓝染的结合创新的路径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为传统工艺注入新的活力,还能满足现代人日益丰富的文化追求与审美期待。

一、马尾绣与蓝染的历史和发展

(一)马尾绣

至今学界对于马尾绣的起源并没有明确的说法,部分学者认为马尾绣的发展和水族的迁徙相关。在迁徙中进行纺织的丝线是比较缺乏的,而马作为水族人民主要的交通载具,马尾毛又比较易于获得,且韧性和耐腐蚀性都优于传统棉麻,因此马尾绣逐渐成为水族妇女重要的刺绣原材料,在这过程中马尾绣也孕育而生[1]。马尾绣是水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发展所形成的传统工艺,是水族文化的重要展现。最初马尾绣只是作为水族服饰的一种装饰和水族妇女为了谋生的一种技术,但由于社会的发展与外界的交流增多,政府对传统工艺的重视,人们方才意识到马尾绣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中和镇、三洞乡、廷牌镇等地都是马尾绣技艺传承的主要区域,聚集着大部分的马尾绣绣娘,而三洞乡板告村则被认为是马尾绣的发源地[2]。

马尾绣所需要的制作材料主要有马尾毛、针线、刺绣面料等。马尾绣的艺术特点主要由三个方面展现。一是工艺特点:马尾绣制作工艺比较繁复,按工艺顺序可分为轮廓绣和填心绣。轮廓绣通过用缠好的马尾线对所需刺绣的纹样对轮廓进行勾勒;填心绣则是通过对绣好的轮廓中心进行填充,而填充的传统绣法有螺形绣、辫绣、打籽绣等刺绣工艺进行,有时根据需要还会点缀一些金属来增加整体效果[3]。二是图案特点:马尾绣图案主要由水族图腾和水书中的文字为主。常见的用于马尾中的水族图腾有蝴蝶、凤凰、龙、蝙蝠、鱼等。三是色彩特点:马尾绣绣线的色彩是比较丰富的,但是刺绣面料主要由黑色、蓝色为主,根据不同底色进行色彩搭配。

(二)蓝染

蓝染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染色工艺,早在周西周时期的《周礼》中就记载了关于染色的官职。而关于蓝染的记载也可以最早追溯到汉代。唐代的夹缬、绞缬、蜡缬——唐三缬在当时也是盛极一时,在唐朝与日本两国的交流中由于其华贵精美,便传入了日本,在日本也发展的很好。在往后的朝代里蓝染也都有不同发展和特点,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染料进入市场,纯植物染料也渐渐的退出市场,蓝染工艺也逐渐没落,成为少数民族的地方性传统工艺,只要集中在西南少数民族聚集地[4]。

蓝染经过历史的沉淀与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技术流程。蓝染工艺中的主要染料是蓝靛汁,是由蓝靛草的叶、茎、根捣成浆,用水浸泡、沉淀、发酵,萃取出染料,再与石灰水结合,制成蓝靛染泥,由于蓝靛泥是一直天然染料,具有健康环保的特点。蓝染工艺的基本原理就是将天然纤维棉麻等制成的纱线或织成的布料经过浸泡、蘸涂、晾晒等工序,使蓝靛汁渗透到纤维内部,与其形成化学结合,从而达到染色的目的[5]。现阶段蓝染工艺主要以扎染、蜡染、缝染为主,它的色彩呈现差异受染液、染色时长和次数等因素影响,并且布料的材质、技法等要素的差异也影响着最终的染色效果。其独特的染色过程会自然产生一种独特的晕染效果,使得每一块染制而成的布料都具有独一无二的艺术质感。

马尾绣与蓝染的发展困境

马尾绣发展困境

马尾绣虽然作为水族传统刺绣工艺,但是如今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境。一是传承困境:马尾绣制作工艺比较繁杂,从准备材料到掌握多种独特针法,学习者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与练习,对耐心要求很高。但现在的年轻人比较追求可以尽快掌握的职业,所以因马尾绣的学习难度大、制作时间长、经济收益低,年轻人不愿再去学习马尾绣,从而导致传承队伍面临断层危机。二是市场冲击:现代刺绣工艺品市场竞争激烈,苏绣、湘绣等知名流派凭借高知名度和成熟市场运作占据大部分市场。机器刺绣产品又以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大量涌入市场,它严重挤压了纯手工刺绣的市场空间。三是文化式微:随着时代变化,水族人日常穿着和装饰趋于现代化、简约化,马尾绣制品实用性弱,使用场景减少。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年轻一代对本民族文化认同感降低,马尾绣发展的文化土壤逐渐贫瘠 。

蓝染发展困境

蓝染虽然作为民间传统染织技艺,但是如今的发展着面临许多困境。一是传承难题:蓝染工艺复杂,因为无论从原料处理、染液制作到把控染色程度都需长期经验的积累,所以让许多年轻人望而却步。而且从事蓝染事业的收入不稳定,所以难以吸引年轻人投身传承,导致传承人才青黄不接。二是市场竞争:蓝染常用天然植物作为染料,染料制作成本比较高。工业化染色产品低成本、高效率、可进行大规模生产,因此挤压了蓝染的市场空间。

三、马尾绣与蓝染相结合的路径探索

(一)文化挖掘

手艺人在推进马尾绣与蓝染相结合的过程中要深入理解它们背后的文化内涵。马尾绣与蓝染都是从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千百年来民间的智慧与情感。它们都是劳动人民在漫长的生产劳动及生活过程中创造出的智慧结晶,共同反映了不同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所以无论是马尾绣中包含吉祥如意内涵的精美图案,还是蓝染所传达的质朴自然、返璞归真的美学意境,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这种文化内涵的高度契合性为两种工艺的结合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二)工艺融合

当代社会,要想让马尾绣和蓝染焕发新生,关键在于创新。手艺人既要守住传统工艺的灵魂,更要大胆突破原有的框架用现代审美重新诠释传统,让每件作品都带着独特的个性和符号现代社会的审美。这不是把两种工艺简简单单的硬凑在一起,而是让它们自然交融,碰撞出新的火花。

1.材质与技法结合

马尾绣通过在布料表面进行刺绣来起到装饰的效果,在缝制过程中注重整个画面中的立体感和质感,使作品具有较强的触觉和视觉层次感。所以马尾绣与蓝染的结合方式可以体现在马尾绣作品的刺绣面料上。传统的马尾绣刺绣面料的色彩以往以深色为主,而将马尾绣绣在染好的蓝染作品上,会给与马尾绣作品全新的载体。蓝染通过浸染改变布料本身的颜色属性,强调布料上面的色彩变化和过渡效果。将马尾绣的刺绣工艺应用于蓝染过后的布料上,可以让蓝染布料上的色彩层次变化为马尾绣注入了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使作品更加的立体生动。这种结合能够充分发挥马尾绣和蓝染这两种工艺在材质和技法上的独特优势,创造出形式多样、质感丰富的艺术作品,拓展传统工艺的艺术表现边界。

2.色彩结合

马尾绣在色彩运用上丰富大胆,除主体的白色马尾线外,常搭配红、黄、绿等鲜明活泼的丝线,形成强烈而醒目的色彩对比,给人以活泼热烈之感。而蓝染以沉稳深邃的蓝色为主色调,色彩风格相对素雅宁静。将白色马尾线进行蓝染染色,形成独特的色彩渐变感,或将风格宁静的蓝染布料作为底,再将色彩显眼的马尾绣缝制上去,两者有机融合,能够使作品在色彩上实现动静相宜、刚柔并济的效果,既具备蓝染的宁静深邃之美,又不失马尾绣的活泼明快之韵,通过色彩的相互映衬与补充,产生极具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独特效果。

(三)跨界创新的意义与价值

马尾绣与蓝染这两种工艺结合起来可以实现跨界创新,不仅丰富了艺术形式,还带来了许多意义与价值。一是在创新形式上,马尾绣和蓝染作为两种不同类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它们结合起来可以开拓新的艺术表达形式。以马尾绣在蓝染作品上缝制的方式,既可以创造出拥有马尾绣特有的浅浮雕效果与色彩,又可以兼具蓝染的质感和色彩变化效果的作品,使其艺术作品拥有更加多元化和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二是对于传统工艺的传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马尾绣和蓝染都是中国民间传统工艺,它们结合起来可以将两者的传统元素融合在一起,使两种传统工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为两者注入新的生命力。三是马尾绣与蓝染结合有助于开发马尾绣与蓝染的创新产品,开阔民间传统工艺的市场。它们结合的作品不仅能满足传统工艺收藏爱好者的需求,还可以吸引年轻人的眼球,进而提升它们的市场竞争力,以达到传统工艺与现代市场的有效对接。而且马尾绣和蓝染这两种传统工艺结合助于提升传统民间工艺的经济附加值,实现文化资源向经济资源的有效转化,生产出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的生产又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发展,为传统工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经济保障。

四、马尾绣与蓝染相结合的创新策略

(一)人才培养

对于马尾绣与蓝染结合必定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作为基础。因此对于相关人才的培养要重视师徒传承,所以传统师徒模式在马尾绣与蓝染工艺传承中是非常重要的,教育部门可以以马尾绣和蓝染纳入中小学、高校和职业院校课程的方式,聘请传承人到校系统教授相关知识和技能。政策也要对传统工艺进行扶持,政府和行业协会可以向传承人提供资金补贴和荣誉奖励,保障传承人权益,激发传承的积极性。高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和研发中心,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实践和创新能,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具备传统工艺和现代设计创新能力的人才。

(二)品牌建设

要让马尾绣和蓝染结合出的产品真正打动人心,得先让人们读懂它们的灵魂。每一针马尾绣都藏着水族人民的祝福密码,每一块蓝染布都浸着先人的生存智慧。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穿越时空的文化密码,变成现代人听得懂的品牌语言。所以要深入研究马尾绣和蓝染的历史文化渊源、工艺特色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将马尾绣和蓝染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现代品牌理念深度融合,打造出具有独特文化魅力和个性气质的品牌形象。通过讲述品牌故事、传播品牌文化等方式,向消费者传递产品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情感价值,引发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当产品不再只是物件,而是承载着民族记忆的活态文化,自然能赢得消费者的心。

(三)市场推广

对于市场推广需要围绕马尾绣与蓝染结合现状,制作者要明确以两者文化为特色的产品市场定位,针对不同消费者群体的需求,开发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风格的作品,有效拓展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此基础上,制作者应当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和营销手段,向大众讲述两者的文化故事,传播两者背后蕴藏的深厚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进一步增强大众对富含两者文化元素的作品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从而有效提升产品的影响力。市场推广过程中不仅要讲故事,同时也需要组织各类马尾绣与蓝染文化艺术展览、设计大赛等活动,提供一个展示马尾绣与蓝染跨界结合成果的舞台,同时设计多元化的互动环节,让大众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取良好的互动体验,才能真正让公众更直观地感受两者结合的魅力,提升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五、结论

马尾绣和蓝染这两门老手艺,就像藏在民间的两颗明珠,各自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守住这些宝贝,光会照搬老法子还不够,得让老手艺说出新故事。只有既保留传统的魂,又添加现代的美,才能让年轻人也爱上这些手艺,让它们真正活起来、值起来。未来,国家应进一步加强对马尾绣与蓝染结合的系统性研究与实践推广,鼓励更多的艺术家、设计师、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其中,形成多元化的创新发展格局。同时,要注重培养专业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产业链建设,为传统民间工艺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氛围。通过各方共同努力,推动马尾绣与蓝染这两种传统民间工艺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参考文献

杨帆,樊旭,高若雅,.马尾绣的艺术表现与现代传承措施[J].上海服饰,2024(02):44-46.

牛蕊.水族马尾绣纹样在文创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23.

刘国举.水族妇女马尾绣的演变与发展[J].艺海,2018(12):138-140.

刘群,宋玉凤.蓝染工艺与现代设计的契合[J].染整技术,2020,42(09):59-62.

张玉茜,岳碧辉.基于蓝染工艺的传统夏布创新设计[J].西部皮革,2023,45(21):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