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宁嫒
滨海县东元高级中学
摘要: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情境体验式教学作为突破传统地理教学模式的重要路径,对提升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具有显著价值。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存在教学形式单一、评价机制僵化及情境应用不足等问题,本文基于人本主义理论及建构主义学习观,提出创设多元情境、结合生活实际、创新评价机制三大策略,以期借助具象化知识呈现、生活化问题探究及过程性动态评价,推动地理课堂向深度体验转型,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及实践范式。
关键词:情境体验式教学;高中;地理;应用研究
引言:随着地理学科育人目标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导向,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综合思维及地理实践力的发展需求。地理知识的抽象性、空间性及综合性特征,要求教学方式突破静态化传递,转向动态化体验。情境体验式教学通过还原真实地理场景,构建认知同实践融合的学习场域,可以为学生提供沉浸式探究机会,契合新课程标准对“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当前高中地理课堂中,情境设计的碎片化、评价反馈的形式化等问题,削弱了教学实效性。探索情境体验式教学的系统化实施路径,成为深化地理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的必然选择。
一、高中地理教学的现状
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尽管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教学效果的提升。部分教师对现代教学理念的接纳不足,仍以传统灌输式教学为主,过度依赖教材和知识点讲解,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课堂互动性差,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普遍存在。同时,教学形式单一化问题突出,缺乏多样化的情境创设,使得地理知识的抽象性和综合性难以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影响了学生对地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此外,教学评价体系尚不完善,多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动态关注,未能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导向功能。这种评价方式不仅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也无法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受限于课时和教学资源,部分教师对情境体验式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充分挖掘其在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培养中的潜在价值。这些问题共同导致高中地理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方面的不足,亟需依托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加以改进。
二、情景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创设多元情境,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设多元情境是情境体验式教学的核心策略之一。该策略强调依托不同维度的情境设计,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具象的体验过程,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构建知识体系。宏观来看,多元情境的创设需基于教学内容特点,整合问题驱动、角色代入、模拟实践等形式,使学生在沉浸式学习环境中形成对地理现象的本质认知,同时激发其探究兴趣及创新思维。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的教学中,教师可围绕“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这一主题设计多元情境。教师首先引入“星际探索”情境,引导学生以“太空观测员”的身份观察太阳系模型,依托地球仪同星图的结合,直观感知地球在太阳系中的空间方位及运动特征。随后,教师借助“昼夜现象模拟”情境,利用手电筒模拟太阳光照,学生分组操作地球仪,动态演示地球自转同昼夜更替的关系,从实践角度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在此过程中,教师进一步创设“地月系统互动”情境,借助简易教具模拟月球绕地运动轨迹,学生根据月相变化模型,分析潮汐现象及天体引力的关联。上述策略的实施,可以将抽象的宇宙概念转化为可操作、可体验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此过程中不仅深化了对天体系统层级关系的理解,更在协作探究中培养了空间思维及科学推理能力。
2、结合生活实际,深化地理知识理解与运用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是情境体验式教学的关键策略。该策略旨在挖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将理论知识同现实场景相联结,帮助学生从具象经验中提炼抽象规律,进而提升知识的迁移及应用能力。生活化情境的构建需以学生认知水平为基础,聚焦地理核心概念同实际问题之间的联系,依托观察、实验、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从现象到本质逐步探索,形成对地理原理的深刻理解。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的“第二节水圈与水循环”教学中,教师可围绕“城市水循环”主题设计生活化情境。教师组织学生观察校园或社区内的雨水排放设施,记录雨水在地表、排水管及绿化区域的流动路径。学生基于观察绘制简易水循环流程图,标注径流、下渗、蒸发等关键环节。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透明容器、沙土、喷壶等简易材料模拟不同地表覆盖对雨水渗透的影响,对比水泥地面及植被覆盖区域的渗透速率差异,分析城市化对水循环过程的干扰。实验结束后,学生结合数据讨论城市内涝成因,并提出增加透水路面或雨水花园等绿色基础设施优化水循环的可行性方案。经过此次教学,提高了学生动手操作及问题解决能力,不仅掌握水循环的动态过程,更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深刻影响。
3、创新评价机制,提升情境教学实效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创新评价机制是提升情境体验式教学实效性的重要保障。该策略强调从单一结果导向转向多维过程性评价,将学习目标、实践表现以及核心素养发展有机结合,依托动态反馈优化教学路径。传统评价模式往往局限于知识记忆的检测,而创新评价需聚焦学生在情境中的参与度、思维深度及问题解决能力,采用观察记录、量表评估、反思日志等工具,构建覆盖课堂表现、合作探究及成果展示的立体化评价体系,以此激发学习内驱力,促进地理核心素养的渐进式发展。例如,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表环境”的“第一节大气圈与大气活动”教学中,教师围绕“大气热力环流”概念设计情境评价活动。教师提前制定包含“实验操作规范性”“现象观察准确性”“原理分析逻辑性”三个维度的评价量表,学生在透明箱内利用热水模拟地表热源、冰块模拟冷源,观察烟雾流动方向并绘制热力环流示意图。实验过程中,教师实时记录学生操作步骤及讨论内容,结合量表对实验成果进行评分。课后学生提交反思报告,总结实验误差来源以及改进方案,并参与小组互评,从科学探究态度及批判性思维角度提出建议。上述教学的实施,让学生不仅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机制,更在评价引导下反思科学探究方法,提升了地理实践力及综合思维,实现情境教学从形式创新到实效提升的跨越。
结束语:情境体验式教学重构了地理课堂的学习情境及活动设计,实现了知识传授及素养培育的有机统一。其核心在于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基点,将抽象地理概念转化为可操作的体验任务,借助多元情境激发探究动机,依托生活实践促进知识迁移,运用动态评价优化学习效能。未来地理教育应进一步深化情境体验式教学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推动其在课程设计、资源开发及教师培训等维度的系统化整合,为培养具备全球视野以及生态责任的新时代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婷.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J].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 2024, (11): 47-48.
[2]邓线姬.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4, (24): 39-41.
[3]王信鹏, 刘新丽. 情境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J]. 智力, 2024, (15): 25-28.
[4]王尚辉. 体验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3, (25): 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