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建筑设计改进与创新策略探析
刘晓敏
武汉设计咨询集团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伴随社会经济的高歌猛进与人们生活水准的大幅跃升,住宅建筑设计的重要性愈发不容小觑。本文深度剖析了当下住宅建筑设计领域存在的诸多顽疾,诸如功能布局失当、节能环保理念缺失、人文关怀匮乏等。基于此,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改进与创新举措,涉及功能布局优化、节能环保技术革新、人文关怀渗透以及智能化设计升级等多个维度,期望为住宅建筑设计行业提供有益启示,助力住宅建筑设计迈向更加科学、合理、人性化的新阶段。
关键词:住宅建筑设计;功能布局;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城市化浪潮汹涌澎湃的当下,住宅建筑作为城市肌理的关键构成要素,其设计品质直接关乎居民生活品质的优劣以及城市整体风貌的呈现。然而,当前部分住宅建筑设计却存在诸多弊端,与居民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相去甚远。鉴于此,对住宅建筑设计进行改进与创新已然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对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塑造城市良好形象具有深远意义。
1当前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1功能布局不合理
在住宅建筑设计领域,功能布局不合理是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部分设计人员在规划住宅空间时,未能充分站在居民实际生活需求的角度进行考量,致使住宅内部功能区域划分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以常见的住宅户型为例,一些设计中客厅面积被过度放大,而卧室空间却显得局促狭小。这种失衡的比例分配,使得卧室难以满足居民日常休息、储物等基本功能需求,极大地影响了居住的舒适度。又如,厨房与餐厅的空间布局距离过远,居民在烹饪完成后需要长距离端送食物,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还降低了用餐的便捷性[1]。
1.2节能环保意识淡薄
目前部分住宅建筑设计在这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一些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对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充分认识到节能环保对于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意义。在建筑围护结构设计方面,缺乏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导致建筑在冬季热量散失严重,夏季热量大量传入室内,增加了空调、暖气等设备的运行负荷,使得能源利用效率低下,造成了严重的能源浪费。
1.3缺乏人文关怀
住宅建筑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不仅仅是提供居住功能的物理空间,更是承载着居民情感和记忆的精神家园。然而,部分住宅建筑设计过于注重形式和外观的展示,而忽视了居民的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缺乏人文关怀。在社区公共空间设计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一些社区缺乏足够的公共活动空间,如休闲广场、健身设施等,居民之间缺乏交流互动的机会,社区凝聚力难以形成。与此同时,建筑色彩和立面过于单一,缺乏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与建筑风貌,而一些住宅在设计时未能充分考虑这些元素,使得建筑与周边建筑风格格格不入,也无法给居民带来归属感和认同感。
1.4智能化水平较低
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智能化住宅已成为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方向。然而,目前虽然部分住宅建筑拥有智能家居系统,但智能化水平较低,难以满足居民对便捷、舒适、安全居住环境的需求。在智能设备方面,目前大部分住宅建筑缺乏先进的智能家居系统,如智能门锁、智能照明、智能安防等。居民也无法通过手机或其他智能终端设备远程控制家中的电器设备,实现家居的智能化管理[2]。
2住宅建筑设计改进与创新策略
2.1优化功能布局
在住宅建筑的功能布局优化过程中,精准划分空间是关键环节。这需要设计人员深入调研居民的生活习惯和实际需求,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合理的空间划分。为了提高住宅空间的利用率,设计人员需要运用灵活多变的设计手法。可折叠家具和多功能家具是提高空间利用率的有效手段。例如,可折叠餐桌在用餐时展开,不用时可以折叠收纳,节省空间;多功能沙发可以兼具休息、储物等功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动静分区是住宅功能布局中不可忽视的原则。将住宅空间划分为动区和静区,可以有效避免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相互干扰,提高居住的舒适度。根据居民的实际使用需求,适当缩小客厅面积,增加卧室空间,确保卧室能够满足居民日常休息、储物等基本功能需求,提高居住的舒适度。同时,将厨房与餐厅的空间布局尽量靠近,缩短烹饪完成后端送食物的距离,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用餐的便捷性。可以考虑采用开放式厨房设计,将厨房与餐厅融为一体,既节省空间又便于互动。
2.2应用节能环保技术
建筑围护结构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之一。优化建筑围护结构,采用高性能的保温隔热材料,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减少能源损失。在外墙外保温系统中,聚苯板、岩棉板等保温材料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和耐久性。通过合理的施工工艺,将这些保温材料固定在外墙外侧,形成连续的保温层,可以有效阻止室内热量的散失和室外热量的传入。在住宅建筑中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可以为居民提供热水和电力。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能将水加热,减少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住宅的电器设备供电,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地源热泵技术则是一种利用地下浅层地热资源进行供暖和制冷的技术。同时,选用节能型的电器设备和照明设备是降低住宅能源消耗的重要措施。LED照明灯具具有高效节能、寿命长、光效好等优点。在电器设备方面,高效节能的空调、冰箱等设备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能够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能源消耗[3]。
2.3融入人文关怀
社区公共空间是居民交流互动的重要场所,加强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对于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具有重要意义。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社区花园和健身广场的基础设施,更要注重提升小区内花园的品质,增设口袋广场,创建全龄友好型社区。口袋广场以其小巧灵活的特点,能够填补社区空间的空白,为居民提供近距离的休闲交流场所。合理利用架空层等空间,可以进一步丰富社区公共空间的功能性和多样性。
地域文化是住宅建筑的重要灵魂,在住宅建筑设计中融入地域文化元素,可以在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同时,使住宅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通过融入传统建筑的元素或手法,如坡屋顶、飞檐翘角、窗棂图案等,来赋予住宅建筑以地域特色。同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和技术,使传统与现代相融合,让住宅建筑既具有时代感,又能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此外,住宅建筑设计时不仅要满足居民的基本使用需求,还要关注居民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营造温馨、舒适的居住环境,可以缓解居民的生活压力,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4推进智能化设计
(1)构建安全防护体系
智能安防系统是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防线。安装智能门禁系统、监控摄像头、报警装置等设备,可以实现对住宅的全方位监控和防护。智能门禁系统可以通过刷卡、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方式实现门禁控制,有效防止外来人员随意进入住宅。监控摄像头可以实时监控住宅周边的情况,并将监控画面传输到居民的手机或电脑上,让居民随时随地了解住宅的安全状况。
(2)实现家居智能控制
智能家居系统是未来住宅的发展趋势,通过采用智能家居系统,可以实现家居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或语音控制灯光、窗帘、空调等设备的开关和调节。例如,在回家的路上,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提前打开家中的空调和灯光,回到家后就可以享受舒适的环境。
(3)提供便捷社区服务
利用信息技术为居民提供智能社区服务,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便利性和社区的管理效率。建立社区信息发布平台,及时发布社区通知、活动信息等,让居民能够及时了解社区的动态。提供在线缴费、报修等服务,居民可以通过手机APP或电脑端完成缴费和报修操作,无需再到物业服务中心排队办理,节省了时间和精力[4]。
结束语
住宅建筑设计改进与创新是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需求、推动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优化功能布局、应用节能环保技术、融入人文关怀和推进智能化设计等策略,可以有效提高住宅建筑的设计质量。同时,需要加强政策引导、提高设计人员素质和加强产学研合作,为住宅建筑设计改进与创新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鑫.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2022(10):28-32.
[2]王波.生态建筑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展望,2015,01(6).
[3]李竞飞.寒地城市居住建筑低能耗设计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4]王丹华.中小户型住宅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设计方法探讨[J].住宅产业,2024(9):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