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质疑式教学法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
张琳羚
丽水市莲都区教师进修学校, 浙江 丽水 323000
摘要:故事教学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利用故事教学促进幼儿语言能力有效发展是教师不断研究的课题。质疑式教学法在故事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显现了积极效果。通过质疑激发兴趣、引发思考、解决问题和拓展思维的策略,有效促进了幼儿的倾听、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质疑式教学法;故事教学;质疑;激疑;解疑
故事是幼儿喜欢的文学形式,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有着重要地位。传统故事教学的师为中心,限制了幼儿的参与和互动,不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质疑式教学法基于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反思,结合幼儿学习特点,将“疑”作为贯穿故事教学核心主线的教学方法,且质疑式教学法并非完全摒弃传统教学,而是进一步增加策略性支持。教学实践中,采用质疑式教学法能提升幼儿在故事教学中的主体性,通过启发质疑、激发疑问、解答疑问的方式,探索故事内容,有效激发幼儿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一、质疑生奇
传统故事教学通常由教师讲述后提问、幼儿回答,这种方式不利于幼儿主动思考。《纲要》强调应给予幼儿质疑的机会。质疑式教学法鼓励幼儿在接触故事时就开始思考,提出自己的假设和预期。关键是如何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提出疑问,增强对故事的关注,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1.题目开展质疑
题目质疑多运用于导入环节。故事的题目往往是整个故事的概括,直接告知幼儿题目可能仅引起记忆,不足以激发深入思考。通过引导幼儿对题目提出质疑,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维碰撞,增加对故事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述《不是方的,不是圆的》时,老师描述了一种既非方也非圆且散发香味的食物,激发幼儿猜测和讨论,从而提高他们对故事的期待和参与度,打破传统的静态、单向学习模式。
2.角色进行质疑
角色是贯穿于整个故事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采用的方式:“你们看,是谁来了?”(小猫、小狗等等)“今天,小猫要让我们听听它的故事……”教师直接把幼儿带进故事的主题的教学方法,幼儿对角色的认识是机械的,缺乏思维碰撞。运用质疑式教学法则不然。如:中班的故事教学《小蚂蚁的生日会》,教师展示一些来参加生日会的朋友:蜜蜂、蜻蜓、蝴蝶、瓢虫、蜈蚣和蜘蛛,告诉幼儿有朋友会被请回去。幼儿马上质疑:这是为什么?通过质疑,幼儿感受到角色的亲切,也更关注角色情节的转化。
3.情节引发质疑
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创造高潮和多样性。在教学中,教师恰当引导和给予幼儿思考空间,能激发他们主动质疑和探索故事走向,通过情节激发好奇心,深入学习。例如,在小班故事《孤独的小熊》教学中,当出现小熊被小猪和小猴躲避的情节,幼儿会提出疑问:“是小熊太凶或没礼貌吗?”
二、激疑引思
思维活动的启动往往源自于对问题的探索。若幼儿未达到积极的思维状态,则难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激疑,就是创造“问题情境”,激发起幼儿求知热情。通过激疑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是帮助幼儿对故事进行深层次理解和剖析的有效手段。
1.问题思考激疑
质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来激发幼儿推理兴趣和获得成就感,由教师提问,过渡到幼儿自问自答。关键是在故事关键情节、矛盾或转换点提问,激发思考。例如中班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通过逐层激疑,幼儿思考、讨论。故事通过层次性问题设计,用借问激疑法激发思维活力,体验思考的快乐。
2.想象引思激疑
在阅读幽默作品时,可以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启发思考感受故事意想不到的结局。如针对故事中“儿子打碎镜子以后,想出画爸爸肖像的办法”这一情节,引导幼儿想象其他避免被发现的方法,提出问题,体验故事中的紧张、得意、尴尬,感受幽默。
3.多元手段激疑
幼儿教育注重直观教学法,故事教学中通过“激疑”手段激发幼儿兴趣,引导幼儿从多角度去探索问题。如:小班故事《孤独的小熊》,通过表演、问题情境和直观教具,引导幼儿推断情节,提升兴趣和参与度。幼儿质疑情节后,情景表演可更直观激发思考,推进故事进展。。
三、解疑释惑
孟子主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他相信真正有学问的人,总是通过提出疑问并解答疑问来取得进步。质疑式教学法中的解疑环节,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针对前面的质疑和激疑,发挥创造性思维,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从而有效地解答心中的疑惑。解疑不仅能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主动和自信。
1.故事当中解疑
故事中质疑、激疑正是为了寻找蕴涵于故事里的答案。有的故事在教学进行中就可直接解疑。如,大班故事《不是方的,不是圆的》,随着故事推进,教师提到“你们知道吗?鼠爹又得意起来,昨天的香味是粽子的香味”。幼儿会对自己的猜测感到满意,他们在故事学习中解开了疑惑,了解到故事中提到的不是方的,不是圆的东西是粽子。
2.故事完结解疑
有些故事中说明的道理、意义是在结尾处凸显的。这种故事的解疑是幼儿在学完整个故事后领悟到的,如:小班故事《孤独的小熊》,通过小熊的成长经历,故事的结尾通过孤独到快乐的情绪变化,幼儿就能能理解孤独的含义并认识到友情的重要性。
3.故事延伸解疑
有的解疑则在故事结束后仍在延伸。如中班故事《小蚂蚁的生日会》在推理故事结束后,幼儿仍在解疑,他们会继续对认识的虫类中区分哪些是昆虫、哪些不是昆虫。解疑的主角还是幼儿,解疑的关键还是要给幼儿一个创造性运用语言的环境,也就是《纲要》所提出的幼儿“想说、敢说”的环境。
四、化疑推进
在教学尾声,教师通过叙述故事帮助幼儿解疑,并体验判断和验证的成就感。故事结束后,教师可激发幼儿深入思考,挖掘故事的教育价值,深化经验。例如,在《会动的房子》故事结束时,教师提出问题:乌龟会带小松鼠去哪里?他们还会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色?这些问题推动故事延伸,鼓励幼儿思考、联想,并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猜想。
质疑旨在解答疑惑,它激发思考,促进更深层次的解答。在这一教学方法下,幼儿成为了质疑、激发和解答过程的主导者,学会了主动探索和思考,在故事教学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升。教师要做的则是倾听幼儿的表达,识别能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点,引导幼儿去质疑、激发和解答。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提高自己的随机教育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练习、思考、积累和改进,以期让故事教学的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姜翠华.互动式教学法在幼儿园故事教学中的应用[J].学前课程研究,2009(05)
[2]朱洪涛.如何促进幼儿期语言发展[J].教师,2015(22)
布置方式:高度
时,锚栓数量
个
;高度
时,需增加至8 个
,呈梅花状分布。
3.2.4 抗裂防护层
网格布铺设:先抹
厚抹面砂浆,随即压入耐碱玻纤网格布(标准网
),搭接宽度
。
防裂措施:门窗洞口
方向加贴
加强网,避免应力集中开裂。
3.2.5 特殊节点处理
伸缩缝:每两层设置水平分格缝,缝宽
,填充聚乙烯泡沫棒
硅酮密封胶。
雨水管固定件:采用预埋套管,周边用防水砂浆密封,避免渗水隐患。
3.26 材料控制检验要点
核查保温板密度、导热系数及燃烧性能检测报告,现场抽样复检。施工过程监控,要求粘结强度拉拔试验:养护28 天后,粘结强度
;锚栓抗拉承载力
个;
4. 钢筋砼墙外保温施工验收标准
4.1 验收依据
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2019),《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19)规定,进行外墙外保温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外墙外保温工程分部工程、子分部工程和分项工程划分如下:分项工程应每500\~1000 ㎡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 ㎡也应划分为一个检验批; 每个检验批每100 ㎡应至少应抽查一处,每处不得小于
。
4.2 主控项目验收
外墙外保温系统及主要组成材料性能应符合 (JGJ144-2004)《外墙外保工程技术规程》的要求。检查方法:检查型式、检验报告和进场复检报告。保温层厚度应按图纸设计的要求。检查方法:插针法检查聚苯板薄抹灰系统与聚苯板粘结面积应符合(JGJ144-2004) 的要求。检查方法:现场测量。
4.3. 一般项目验收
聚苯板薄抹灰系统和保温浆料保温层垂直度和尺寸,允许偏差及抹面层和饰面层分项工程。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现浇混凝土分项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有网现浇系统抹面层厚度应符合 (JGJ144-2004) 规程要求。检查方法:插针法检查。系统抗冲击性应符合(JGJ1400-2004)规程要求。检查方法:在保护层施工完工后 28d 进行。应根据抹面层和饰面层性能的不同而选取冲击点。采用摆动冲击。取钢球从静止开始下落的位置与冲击点之间的高差等于规定的落差。
5、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外墙保温施工是建筑节能的重要环节之一,对于提高建筑保温性能、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注重材料质量和施工细节管控,持续不断提升建筑外墙保温施工的技术水平,建造高质量的建筑工程项目,才能确保钢筋砼墙外保温施工效果完全达到预期要求。
参考文献:
[1] 王丽艳 . 保温节能施工技术在土建建筑外墙施工中的应用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19(05):132.
[2] 李德倩,王丹丹,高远.浅谈建筑外墙保温节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J].建筑与预算,2022(11):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