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中有德,理中有情
邓顺申
江西省吉安市万安县沙坪中心小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旨在通过浸润式路径实现知识传授与品德培养的有机结合。这种方法强调将德育元素巧妙地嵌入数学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能够接受道德教育和情感熏陶。通过情境教学法、历史故事引入、小组合作学习等途径,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还促进了他们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和个人品质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政教育;路径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有效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的平台,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沃土。数中有德,理中有情,即是在教授数学原理的同时,注重挖掘其中蕴含的道德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期达到知识技能与品德修养同步提升的目的。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可以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将数学知识与德育元素巧妙融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1]。例如,在讲解分数概念时引入公平分配的情境,可以模拟一个班级野餐活动,其中需要将食物公平地分给每位同学。通过讨论如何准确计算每个人应得的食物份额,比如将两个苹果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多少,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还深入探讨了公平与公正的意义。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关于资源合理分配的问题,理解到在生活中遵循公平原则的重要性,进而培养他们的公平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这样的学习过程也使学生意识到数学不仅仅是一堆抽象的数字和符号,它更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有效工具,有助于增强他们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理解,促进全面发展。
二、历史故事引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历史故事,是一种生动而富有教育意义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述数学史上著名人物和他们的探索历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能够传递深刻的价值观和精神力量。例如,介绍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祖冲之计算圆周率的故事,可以成为激励学生的重要素材。祖冲之生活在南北朝时期,当时的研究条件极为艰苦,但他凭借着非凡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这一成就领先世界近一千年。他的研究不仅展示了卓越的数学才能,更体现了面对困难时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的精神。在课堂上详细讲述祖冲之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不断追求真理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到科学研究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遇到难题时不轻易放弃,培养他们刻苦钻研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决心。同时,通过这些历史故事,还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肩负着继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也深化了他们对科学精神的理解,有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2]。
三、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共同解决数学问题,不仅能够促进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学生们被鼓励相互支持、分享各自的见解与解题思路,这要求他们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并尊重不同的观点。例如,在解决一道复杂的几何题目时,每个成员可能会有不同的思考角度或解决方案,通过交流讨论,学生们不仅能拓宽自己的思维方式,还能体会到集体智慧的力量。这样的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意识到只有团结一致,才能更有效地克服困难。此外,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模拟社会交往的小环境,在这里他们必须学会如何有效沟通,包括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理解他人的表述。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至关重要。而且,在面对分歧时,学生们还需要学会协商和妥协,寻找最佳的合作方式来达成共同目标。这种经历对于他们未来步入社会后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事务具有积极的意义。
四、实践操作活动
实践操作活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让学生亲身参与动手实践,如测量校园内树木的高度或制作几何模型等,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经验,从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进行这类活动时,学生们首先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制定合理的测量或制作方案,比如利用相似三角形原理来估算树木高度,或是根据几何形状的特点制作精确的模型。这一过程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尝试并解决问题。此外,这些活动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一个步骤,从准备工具到执行测量,再到最后的数据分析,使他们学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从中体会到努力付出后的成就感。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到资源的宝贵性,教育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例如,在制作几何模型时,可以教导学生合理使用材料,避免浪费。这种结合了动手实践与德育的教学方式,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珍惜资源的意识,为他们成为具备创新能力和良好品德的社会成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语:综上所述,“数中有德,理中有情”的教育理念为小学数学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数学教学不再局限于数字与公式的传授,而是成为了一个充满温情与智慧的育人过程。通过情境教学等策略,教师能够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责任感的养成。这种浸润式的教育路径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富数.用好思政元素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实效性[J].社会主义论坛,2023,(09):47-48.
[2]戴越.课程思政让育人的种子在数学课堂中生根[J].教学与管理,2022,(14):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