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体适能活动的逻辑,困境与优化路径
朱晓慧
江苏省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蓝天苑幼儿园223800
摘要:本论著旨在深入剖析幼儿园开展体适能活动的内在逻辑,揭示当前面临的困境,并基于实践与数据研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通过对多所幼儿园的调研与分析,明确体适能活动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及相关从业者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促进幼儿园体适能活动的高质量开展,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体适能活动;逻辑;困境;优化
一、幼儿园开展体适能活动的逻辑
(一)促进幼儿身体发育
幼儿正处于身体快速生长阶段,骨骼、肌肉、心肺功能等都在不断发展。体适能活动通过多样化的运动形式,如跑跳、攀爬、投掷等,刺激幼儿骨骼生长,增强肌肉力量,提升心肺功能。例如,定期进行适度的跑步活动,能促进幼儿腿部骨骼的发育,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同时提高心肺的耐力。据相关研究表明,经常参与体适能活动的幼儿在身高、体重的增长幅度上明显优于缺乏运动的幼儿。在一项对 100 名 3 - 5 岁幼儿为期一年的跟踪研究中,参与体适能活动组的幼儿平均身高增长值比对照组高出 2 - 3 厘米,体重增长更为合理,体脂率保持在健康范围。
(二)提升幼儿运动能力
体适能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运动体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灵敏性和力量控制能力等。通过平衡木、跳绳等活动,锻炼幼儿的平衡感;球类运动能提升幼儿手眼协调和身体协调性。有研究显示,经过一学期系统体适能训练的幼儿,在平衡木行走测试中的平均通过时间缩短了 10 - 15 秒,球类运动中的控球准确率提高了 20% - 30%,这充分证明了体适能活动对幼儿运动能力提升的显著作用。
(三)促进幼儿心理发展
积极参与体适能活动能让幼儿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当幼儿成功完成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运动任务时,会产生强烈的自我认同,从而增强自信心。同时,运动过程中的团队合作活动,如接力比赛等,有助于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意识,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二、幼儿园开展体适能活动面临的困境
(一)师资力量不足
许多幼儿园缺乏专业的体适能教师,现有的幼儿教师大多未接受过系统的体适能培训,在活动设计和指导上存在欠缺。据对 50 所幼儿园的调查,仅有 20% 的幼儿园配备了专业体适能教师,而 80% 的幼儿园主要依靠普通幼儿教师开展体适能活动。这导致活动内容单一、缺乏科学性,无法充分满足幼儿体适能发展的需求。在这些普通教师组织的体适能活动中,超过 60% 的活动形式局限于简单的早操和自由活动,缺乏针对幼儿不同年龄段特点的个性化设计。
(二)场地与器材受限
部分幼儿园场地面积狭小,无法提供足够的空间开展多样化的体适能活动。同时,体适能器材的种类和数量也不足,影响活动的丰富性和趣味性。调查显示,30% 的幼儿园户外场地人均面积不足 2 平方米,难以开展大型的体育游戏和运动项目。在器材方面,平均每所幼儿园的体适能器材种类仅为 5 - 8 种,且部分器材存在老化、损坏现象,无法正常使用,严重制约了体适能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家长认知偏差
一些家长过于关注幼儿的知识学习,忽视体适能活动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甚至认为体适能活动会影响幼儿的学习时间,对幼儿园开展体适能活动持不支持态度。在对 200 名家长的问卷调查中,40% 的家长表示更希望幼儿园多安排知识类课程,只有 30% 的家长充分认识到体适能活动对幼儿全面发展的积极意义。这种认知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幼儿园体适能活动的推广和深入开展。
三、幼儿园开展体适能活动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师资培训
幼儿园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体适能专业培训,邀请专家进行讲座和指导,提升教师的体适能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资格认证考试,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性。例如,某幼儿园在一年内组织教师参加了 4 次体适能培训,培训后教师设计的体适能活动方案数量增加了 30%,且活动内容的科学性和趣味性显著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同时,通过园内教师之间的经验分享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共同提升体适能教学水平。
(二)合理规划场地与器材
幼儿园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规划场地,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开展体适能活动。如设置多功能运动区域,通过可移动的器材和设施,实现不同运动项目的切换。在器材配备方面,增加体适能器材的种类和数量,定期检查和维护器材,确保其安全性和可用性。可以与专业的体育器材供应商合作,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需求定制器材。某幼儿园通过合理规划场地,将原本闲置的角落改造成小型攀爬区和平衡区,同时新增了 10 余种体适能器材,活动开展的丰富性大大提高,幼儿参与体适能活动的平均时长每天增加了 20 - 30 分钟。
(三)提升家长认知
幼儿园通过家长会、家长讲座、亲子体适能活动等方式,向家长宣传体适能活动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展示体适能活动的成果,转变家长的观念。在亲子体适能活动中,家长与幼儿共同参与,亲身感受体适能活动的乐趣和价值。某幼儿园在举办了 3 次亲子体适能活动后,家长对体适能活动的支持率从原来的 30% 提高到了 70%,主动配合幼儿园督促幼儿进行体适能锻炼的家长比例也大幅增加,为幼儿园体适能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
结束语
幼儿园开展体适能活动具有促进幼儿身体发育、提升运动能力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逻辑。然而,当前面临师资力量不足、场地与器材受限以及家长认知偏差等困境。通过加强师资培训、合理规划场地与器材、提升家长认知等优化路径,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幼儿园体适能活动的高质量开展。
参考文献
[1]沈燕婷. 幼儿园体适能训练活动的开展策略[J]. 教育观察, 2024, 13 (24): 58-60.
[2]杨娅婷, 谭强. 幼儿园开展体适能活动的逻辑、困境与优化路径[J]. 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24, 40 (04): 55-63.
[3]许东菊. 体适能教学对幼儿身体成分影响的实验研究[D].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