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策略研究
王晓云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白衣小学
摘要: 本论文聚焦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深入探讨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策略。通过分析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评价分离等问题,阐述教学评一体化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结合理论与实践,从明确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与评价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动态评价等方面提出具体策略,旨在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实践参考,推动图形与几何教学的优化与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
一、引言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知识体系构建起着关键作用。图形与几何领域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然而,传统教学中教学与评价往往相互脱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难以真正掌握图形与几何知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提出,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强调教学、学习与评价的有机融合,使评价成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不一致
部分教师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学目标设定模糊,缺乏明确的可操作性和可测量性。同时,评价标准未能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导致评价无法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例如,在 “认识三角形” 教学中,教学目标若只是简单表述为 “让学生认识三角形”,而评价时却考查三角形的分类和特性等深层次知识,这就造成教学与评价的脱节。
(二)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固化
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评价方面,多以纸笔测试为主,形式单一,无法全面考查学生在图形与几何学习中的空间想象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例如,对于图形的面积计算,仅通过书面考试考查公式的记忆和应用,难以了解学生对面积概念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与评价缺乏有效互动
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关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观察和评价。评价结果也未能及时反馈给学生,无法为教学调整和学生学习改进提供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影响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例如,在图形的绘制教学中,教师没有及时对学生的绘图过程进行指导和评价,学生可能反复出现同样的错误却不自知。
三、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教学评一体化的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有机结合,使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目标是教学和评价的依据,教学过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途径,评价则是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检验,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价任务,通过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性
提高教学质量:教学评一体化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活动更具针对性,评价结果能够及时反馈教学效果,帮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中,通过一体化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课堂练习和作业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学生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体化的评价方式更加多元化,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还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通过评价,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学习优势和不足,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图形的拼搭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例如,对于学生普遍掌握较好的知识,可以适当减少教学时间,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用于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
四、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评一体化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
基于课程标准设定教学目标:教师应深入研究数学课程标准,准确把握图形与几何领域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目标。教学目标要具体、明确、可操作、可测量,例如,在 “认识圆” 的教学中,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 “学生能够准确描述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并能解释圆在生活中的应用”。
制定与之匹配的评价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评价标准,明确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应达到的水平。评价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如对于 “用圆规画圆” 这一目标,评价标准可以是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圆规,画出指定半径的圆,圆的线条流畅,圆心位置准确”。
(二)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与评价方式
设计探究式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图形与几何知识。例如,在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测量、剪拼、折拼等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探究方法和思维过程等,进行过程性评价。
(三)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动态评价
借助数学教学软件辅助教学与评价:利用几何画板、数学思维训练软件等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直观、动态的学习环境。例如,在 “图形的运动” 教学中,通过几何画板展示图形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图形的运动规律。同时,这些软件还可以记录学生的操作过程和学习数据,教师可以根据数据进行实时评价和分析。
(四)加强教学与评价的互动反馈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反馈要具体、有针对性,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例如,在学生完成一份关于图形面积计算的作业后,教师可以在作业上标注出学生的错误之处,并写明错误原因和正确的解题思路。
五、结论
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领域教学评一体化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设计多样化教学活动与评价方式、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动态评价以及加强教学与评价的互动反馈等策略,可以有效解决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现教学、学习与评价的有机融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将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贯穿于图形与几何教学的全过程,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论文系安徽省合肥市2024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教学评一体化在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的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HJG24095。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2022 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王蔷。英语教学法教程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张奠宙,宋乃庆。数学教育概论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