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眼镜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刘玲敏
咸宁市交通实验幼儿园 437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VR(虚拟现实)技术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本文聚焦于VR眼镜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探讨其应用的优势、面临的挑战及相应策略。通过分析VR眼镜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情感培养、安全教育等多个方面的应用实例,揭示其对学前教育教学模式、幼儿学习体验带来的变革。旨在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合理运用VR眼镜提供理论参考,推动学前教育与现代技术深度融合,提升学前教育质量。
关键词:vr眼镜;学前教育;运用
引言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身心健康、认知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如何将新兴技术融入学前教育,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有趣和有效的学习体验,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VR眼镜作为虚拟现实技术的典型代表产品,以其沉浸式、交互性和想象性的特点,为学前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可能。它能够创设逼真的虚拟环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和探索世界,突破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为学前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1VR眼镜的定义与原理
VR眼镜,即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是一种利用头戴式显示技术将人对外界的视觉、听觉封闭,引导用户产生一种身在虚拟环境中的感觉的设备。其原理主要基于计算机图形学、传感器技术和显示技术。通过计算机生成虚拟场景的三维图像,左右眼分别显示略有差异的画面,利用光学透镜将图像放大并投射到用户眼中,同时内置的陀螺仪、加速度计等传感器实时跟踪用户头部的位置和动作,根据用户的视角变化实时更新显示内容,从而让用户获得身临其境般的沉浸式体验。
2VR眼镜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优势
2.1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
幼儿阶段的认知特性决定了他们对直观、形象且生动的事物更易产生浓厚兴趣。VR眼镜凭借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能够创建高度逼真的虚拟环境,将原本抽象、晦涩的知识巧妙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场景与事物,让幼儿仿若身临其境,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情境之中。在传统的学前教育里,认识海洋生物的教学通常依赖图片、绘本或者简短的视频,这些方式虽能传递一定信息,但无法给予幼儿真切的感受。而借助VR眼镜,幼儿能“潜入”神秘而广袤的海底世界。他们眼前会呈现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鱼类在身边穿梭游动,触摸质感奇特的珊瑚礁,甚至遭遇庞大的鲸鱼从头顶游过。再比如,带领幼儿领略祖国大好河山这一社会活动环节,常规的图片及视频很难引起幼儿情感共鸣,但VR技术就能帮助幼儿身临其境,将幼儿带入祖国的各个景点,感受祖国的美丽。这种沉浸式体验带来的震撼与新奇,是传统教学手段难以企及的。
2.2促进幼儿多元智能发展
依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具有多元性,涵盖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以及自然观察智能等多个维度。VR眼镜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应用,能够为幼儿营造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有力地促进多元智能的协同发展。在虚拟的建筑搭建场景中,幼儿首先需要运用空间智能来构思建筑的整体结构与布局,想象各个部分之间的组合方式以及空间关系。比如在建构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VR观看建筑的搭建过程,剖析内部结构。
2.3突破时空限制,拓展学习资源
传统的学前教育教学活动常常受到时间和空间的严格限制,幼儿在获取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中,往往只能局限于当下的环境和有限的资源。然而,VR眼镜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种束缚,为幼儿开启了一扇通往无限知识世界的大门。借助VR眼镜,幼儿能够轻松穿越时空的界限。他们可以回到远古的恐龙时代,身临其境地感受那个神秘而壮观的史前世界。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亲眼目睹身形巨大的恐龙迈着沉重的步伐缓缓前行,观察三角龙如何用尖锐的角抵御敌人,翼龙怎样在天空中展翅翱翔。他们也可以通过各种模拟,实现科学小实验的操作,带领幼儿探索发现。
3应对策略
3.1优化硬件与资源配置
硬件设备与优质教育资源是VR眼镜在学前教育中得以有效应用的基础。当前,价格因素限制了VR设备在幼儿园的普及,而适配的教育资源稀缺也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多渠道优化硬件与资源配置迫在眉睫。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补贴基金,根据幼儿园规模和需求,为其购置VR眼镜及相关配套设备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出台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研发适合学前教育的低成本、高性能VR设备,降低硬件采购成本。
3.2关注幼儿身体适应性
幼儿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阶段,使用VR眼镜时必须高度关注其身体适应性,确保在享受科技带来的教育优势时,不损害身体健康。严格控制使用时间是首要原则。幼儿园应制定明确的使用规范,每次使用VR眼镜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单次控制在15分钟以内,每天累计使用时间不超过半小时。
3.3加强教师培训
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其对VR技术的应用能力直接影响着VR眼镜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因此,全面加强教师培训是推动VR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开展系统性的培训课程是提升教师能力的基础。培训内容应涵盖多个层面。
3.4规范教育伦理与安全管理
在学前教育中使用VR眼镜,必须高度重视教育伦理与安全问题,确保幼儿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中享受VR教育带来的益处。制定严格的VR教育资源审核标准是首要任务。成立专门的审核小组,成员包括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学前教育教师等,从多个维度对VR教育资源进行把关。内容方面,确保资源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避免出现暴力、恐怖、色情等不良信息。
4结语
综上所述,VR眼镜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技术工具,为学前教育带来了诸多机遇和创新点。它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多元智能发展、拓展学习资源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加丰富、生动和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然而,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着硬件设备、幼儿身体适应性、教师应用能力和教育伦理安全等一系列挑战。通过政府、教育机构、企业和教师等各方的共同努力,采取优化硬件与资源配置、关注幼儿身体适应性、加强教师培训和规范教育伦理与安全管理等措施,能够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充分发挥VR眼镜在学前教育中的教育价值,推动学前教育朝着更加现代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学前教育专业群产教融合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赵欣.科技风,2024(18)
[2] 学前教育专业群建设的理念与实践——以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罗秋英.教育观察,20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