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新闻数字赋能打造听力语法对接课堂
刘聪聪
武汉一中 430022
摘要:提高学生听力和语法是高中英语教学难点,改变传统英语听力和语法教学模式必须走创新之路,积极采用各种先进数字技术和多媒体手段辅助课堂教学。教师将英语新闻融入课堂中,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拓展学生思维方式。与此同时,语法教学也在这一模式中焕发新生。通过互动式软件、虚拟现实等现代技术手段,抽象的语法规则变得直观且易于掌握。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语法规则的理解,也促进了知识向能力的有效转化,确保了语言技能与知识体系的同步提升。
关键词:高中英语;数字技术;英语新闻;听力语法对接
一、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 要求学生能“听懂国内外一般的英语新闻广播”。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高中教育阶段对英语听力教学提出了更高远的目标,着重强调学生应具备通过聆听来捕捉多元化信息、剖析多样化观点,并深刻领略英语文化之美的能力。这彰显出,听力教学不仅要精进学生的语言解码技艺,更要侧重于信息的深度加工、批判性思维的激发,及跨文化交流意识的培养,标志着英语教学方向的重大跃升。因此,为了改变传统课堂模式存在的不足,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系列权威且多样性的资源渠道,包括China Daily、BBC Learning English及CNN等知名新闻应用程序,搭配各种教育技术和人工智能交互平台,为学生量身打造一个广阔而深入的听力材料库。
二、新模式下英语新闻教学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新闻语料的真实不仅体现在语言材料的地道,还体现在材料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关系,包括材料是否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材料难易程度是否匹配学生的语言和认知水平等方面。教师应该尽量创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二)连贯性原则。语类不同,语篇所要实现的目的就有所不同。教师需要通过对新闻语料进行加工之后,设计不同的课堂任务。从而使得各个任务在课堂上的实施步骤和程序达到教学上和逻辑上的连贯与流畅。 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要相互关联、相互衔接,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
(三)趣味性原则。学生的生活环境中充满了时事新闻、社会热点、流行元素,教师可以将这些新鲜热辣的素材纳入课堂,利用它们的真实性和时效性让学生耳目一新,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值得注意的是,选取新闻素材应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
三、读英语新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一)将相关新闻事件及时融入课堂教学。例如:2024年5月5日的新闻“立夏之际(the Start of Summer) 。正值2024年5月5日,我们迎来了中国传统节气中的“立夏”,一个标志着夏日序幕正式拉开的时节。这个时期,空气中弥漫着轻松愉悦的气息,往往能有效缓解学生们在繁忙的学业中产生的紧张情绪。教师可以巧妙地将“立夏”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聆听关于全球各地如何欢庆夏日的独特习俗与传统活动,如美Memorial Day长周末揭开夏日序幕,中国的Dragon Boat竞渡,以及欧洲各国的音乐节和夏季节日等。这些不仅是生活化的语言素材,也是英语听力测试中频繁出现的主题。
(二)适时插入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新闻素材。英语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和新颖性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适当地选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重要新闻报道,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新内容,在学生求知欲的驱动下,可以水到渠成地将所要教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如笔者在2024届高三复习定语从句时,就结合瑞幸茅台跨界联名的酱香拿铁举了两例子:① Basically, underage people, pregnant women, drivers and those who are allergic to alcohol are advised not to order the drink, despite Luckin’s commitment to adding less than 0.5 percent alcohol.② the launch comes as Kweichow Moutai, whose alcohol sells at an average market guide price of 1,499 yuan, has been seeking ways to be more accessible and pull in a new generation of users for years.从学生的反馈看,他们非常乐于接受这种形式的例句。学生既学会了语法,又了解了天下事。教师平时要注意积累一些能够联系课文教学的文字或图片,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信息库。
(三)以新闻为载体提高学生的语法能力。以2024年3月14日的新闻“自由飞翔”(Fly freely! First-ever jet suit race held in Dubai)为例。这篇材料生动地描绘了迪拜举办的全球首届喷气飞行服竞速赛事,学生们阅读新闻,进入一个近乎电影“Iron Man(钢铁侠)”般的未来科技奇境。八位选手身披集先进技术于一体的喷气飞行服,凭借装备于背部及四肢的强力引擎,在赛场自由翱翔,激发了学生对科技奇迹的无限遐想和对迪拜创新勇气的由衷赞叹,进而点燃了他们探索科学边界的激情火种。紧接着,教师可以巧借这一鲜活素材,无缝对接语法教学,针对“非谓语动词”与“定语从句”两大核心语法点进行精妙融合。例如,在句子“The competition featured eight racers,each wearing(wear) a jet suit. ”中,学生需要识别并理解“wearing”作为非谓语动词在句子中的功能和意义。同样,在句子“The suit uses engines located (locate) on the back as well as on each arm,which are used to control the flight path.”中,学生需要掌握“located”作为过去分词作后置定语的用法,以及“which”引导的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如何丰富了句意。
四、结论
数字化技术,作为时代赋予的宝贵契机,与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度融合,共同编织了一幅教育创新的壮丽图景。这一结合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更为英语教学的转型与升级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在这一框架下,教师们借助数字化技术的力量,让学生们能够轻松触及最前沿的英语新闻,这些鲜活、多样的听力材料极大地拓宽了他们的国际视野,深化了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显著增强了听力理解的深度与广度。这使得学生学会了在复杂多变的语境中捕捉信息、分析意义,真正让听力技能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与此同时,语法教学也在这一模式中变得更加有趣。以新闻为载体,通过各种多媒体手段,抽象的语法规则变得直观且易于掌握。这一开创性的教育模式,精准对接了新时代课程标准的高要求,为学生搭建起一座通往知识海洋的桥梁。它不仅仅是一个学习平台,更是一个充满启迪、内容丰富的探索空间,激励着每一位学生在英语学习的旅途中不断前行,勇于跨越边界,向着更加宽广的知识天地迈进,开启属于他们的英语学习新篇章。
参考文献:
[1]陈丛生.基于任务型教学模式的高中英语新闻听力教学[J].江西教育科研. 20015(08).
[2]梁鲁晋.新闻英语中的连贯[J].《外语教学》. 20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