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浅析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的影响

作者

王海英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水利局

摘要:本文深入剖析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的影响,阐述气候变化在气温、降水及极端气候事件等方面的表现,探讨其对河流水量、水资源分布及水质等水文资源要素的作用,为应对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的挑战提供理论基础与应对思路。

关键词:气候变化;水文资源;气温;降水;极端气候事件

引言

水文资源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支撑着人类生产生活与生态系统稳定。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趋势显著,对水文资源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的影响,有助于提前制定科学应对策略,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深远。

一、气候变化的主要表现

(一)全球气温持续上升

在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等因素作用下,全球平均气温呈持续上升态势。大气中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浓度不断攀升,犹如给地球裹上一层更厚的 “棉被”,阻碍热量向太空散发,使得地球表面温度持续升高。过去几十年间,全球多地观测到气温显著上升,改变了地球热量平衡,为水文循环带来基础性变化。

(二)降水模式改变

气候变化引发降水模式出现复杂变化。部分地区降水总量增加,暴雨事件增多,短时间内大量降水形成径流,给排水系统带来巨大压力;而另一些地区降水减少,干旱现象愈发频繁,导致水资源短缺。降水的季节性分配也发生改变,原本雨季和旱季分明的地区,雨季时间可能缩短或提前,旱季延长,这种降水模式的不稳定对水文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产生了深刻影响。

(三)极端气候事件频发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和强度增加。除了前面提到的暴雨和干旱,飓风、台风等热带气旋的强度和路径也发生变化。这些极端事件能在短时间内造成巨大水量变化,飓风带来狂风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冲毁水利设施,改变河流形态;而长时间干旱导致河流水量锐减甚至干涸,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可获取性与稳定性,对水文生态系统造成极大冲击。

二、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的直接影响

(一)河流水量变化

气温升高加速冰雪融化,短期内河流上游山区河流的冰雪融水补给量增加,河流水位上升。但从长期看,随着冰川萎缩,冰雪融水补给减少,河流水量将面临下降风险。降水模式改变直接影响河流水量,降水增加地区河流径流量增大,易引发洪水;降水减少地区河流流量变小,甚至出现断流,严重影响依赖河流取水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

(二)水资源分布改变

气候变化导致降水与蒸发的区域差异进一步加大,使得水资源分布格局发生改变。原本水资源丰富地区可能因降水减少或蒸发加剧而面临缺水问题,而一些原本干旱地区可能因降水模式改变获得更多水资源。这种水资源分布的变化打乱了原有的水资源调配体系,增加了区域水资源管理的难度,部分地区可能因水资源供需失衡引发用水矛盾。

(三)水质恶化风险提升

气候变化通过多种途径影响水质。气温升高加快水体中污染物的化学反应速率,降低水体溶解氧含量,导致水质恶化。暴雨增多引发大量面源污染,如农田中的农药、化肥等随雨水流入河流湖泊,增加水体污染物浓度。海平面上升致使海水倒灌,咸潮入侵河口地区,抬高地下水位,使地下水含盐量增加,影响淡水水质,威胁饮用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健康。

三、应对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影响的策略

(一)加强水资源监测与评估

建立更全面、高精度的水文水资源监测网络,利用卫星遥感、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实时监测气温、降水、河流水量、水质等要素变化。定期开展水资源评估,结合气候变化模型预测水文资源变化趋势,为科学决策提供准确数据支持,提前制定适应水资源变化的规划与预案。

(二)优化水资源管理与调配

根据气候变化下水资源分布变化,调整水资源管理策略。在水资源紧张地区,推广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强跨区域水资源调配工程建设与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缓解区域间水资源供需矛盾。制定科学的水库调度方案,在保障防洪安全前提下,充分发挥水库对水资源的调节作用,应对降水和河流水量的不稳定变化。

(三)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

保护和恢复流域生态系统,发挥其对水文循环的调节功能。加强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植树造林增加植被覆盖率,通过植被截留降水、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稳定河流水量。修复受损湿地,发挥湿地净化水质、调节洪水的作用,增强水文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韧性,减轻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的负面影响。

四、总结

气候变化在气温、降水和极端气候事件等方面的表现,对水文资源产生了河流水量变化、水资源分布改变及水质恶化风险提升等诸多影响。通过加强水资源监测与评估、优化水资源管理与调配以及推动生态保护与修复等策略,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气候变化对水文资源的冲击,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