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藏族音乐元素在中阮曲·《拉萨舞曲》中的运用

作者

马琳

西北师范大学 甘肃省兰州市 730000

摘要: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在促进时代进步的路上,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音乐是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阮是我国本土的传统民族乐器,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因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阮咸擅长弹阮著名,所以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中阮有很多著名的乐曲,《拉萨舞曲》就是其中之一。在《拉萨舞曲》中,作曲家运用了堆谐、扎年琴和弦子的藏族音乐元素在里面,三种音乐元素中的旋律、节奏特点结合中阮音色、指法技巧突出了藏族音乐和中阮的特点。本课题将在前人对此相关的研究探析的基础上,通过借助相关文献,并结合实例,对中阮曲《拉萨舞曲》中运用到的藏族音乐元素进行了结合谱例的分析,分析出所运用到藏族音乐元素结合中阮旋律、节奏、乐曲情绪和指法的特点。

关键词:中阮《拉萨舞曲》;藏族音乐文化

一、引言

本文是以民族乐器中阮为探究基础,以中阮《拉萨舞曲》中所运用到的藏族音乐元素为研究载体。以相对完整的、有效的方式探究这首曲子中所运用到的扎年、堆谐、弦子,从这三种音乐文化的介绍和它们结合乐曲的风格特点和节奏旋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实际,从不同角度对其影响进行分析,以得出相对公允的结论与思考。

1.介绍

中阮是由汉代的琵琶衍变而来的,它的音色圆润、恬静柔和,音域宽广,在乐队中为伴奏乐器有着强有力的作用。王仲丙是我国著名的阮咸大师,现代的中阮和大阮都是由王仲丙所发明。王仲丙为江苏无锡人,曾拜杨荫浏和曹安和为师,杨荫浏为中国音乐学的奠基者,王仲丙著有很多优秀的中阮曲,《拉萨舞曲》就是他的著名的乐曲之一,《拉萨舞曲》是一首具有藏族音乐特色的曲目,加入了很多的藏族音乐元素在里面,运用到了扎木聂的弹奏手法、堆谐和藏族民间音乐弦子的旋律节奏特点。

二、藏族音乐文化介绍

藏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音乐文化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在12、13世纪的时候就出现了关于藏族音乐的专著,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论藏族音乐》藏族最古老的乐谱就是“央移谱”至今仍在寺庙内保存完整。藏族是一个非常能歌善舞的民族,所以他们有很多种类型的歌舞音乐,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果谐还有堆谐,果谐是一种流行于人民群众的人亲民的歌舞,藏族最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就是扎年琴了,也叫扎木聂,它是一种弹拨乐器,历史非常的悠久,它的琴身很长,音色比较干涩,沉闷但音量却很大。琴制和音色与三弦很相似。

三、藏族音乐在《拉萨舞曲》中的运用

1.堆谐在乐曲中的运用

这一段运用了堆谐的舞蹈的节奏和音乐特点,也称为藏族踢踏舞,整段情绪是粗旷热烈的。这一段的前四小节运用到了前八后十六和二八还有四分音符的节奏以慢板的形式来呈现,每一个第一个半拍是重音,用这半拍的重音来用来表现跺脚踩点的舞蹈动作,前半拍的指法为分后半拍的指法则为弹挑,以强弱弱的节奏特点来表现堆谐舞蹈动作,这四小节的音都是比较低沉的用来呈现藏族男士粗犷的脚步。后四小节的节奏发生了变化,全都是二八的节奏特点到第四小节的最后一拍为四分的节奏,这四小节相对于前四小节速度更快了一点,节奏都是二八,呈现了几组整齐且轻快的舞蹈动作,指法都为双弹,弹挑,双弹的指法也是重音拍为舞蹈的卡点动作,双弹相较于分在音色和音量上都更高了。也将舞蹈情绪推到最高

二十小节到二十四小节的旋律的特点从高涨热烈又到轻快。节奏类型为前十六后八和二八,整段的指法都运用到了弹跳的指法,一下子与扫弦进行了对比,这四小节的音高也是递减的。上几小节像是藏族男生粗旷步伐沉重的舞蹈动作而这四小节突然变得轻快像是藏族女生轻盈曼妙的舞步,两者一弱一强形成了对比,也突出了堆谐的舞蹈特点。

2.弦子在乐曲中的运用

慢板这一段是运用了弦子《阿扣向巴》的曲调,这一段整个的旋律都是特别的优美,有弦子的曲调在里面。这一段的节奏类型较为单一主要以前八后十六和四十六还有二八的节奏型为主,运用了滑音的指法使整个曲调非常有层次感,第一小节的第三个音的指法为打音,使这个音乐非常的有空灵感。四十六的节奏型运用了滑音的的指法,使音乐富有流畅性。

这一段音乐到了柔美的这一段音乐就有了新的主题,但也有动机的出现,这一段在指法上运用到了滑音和打音的指法,旋律上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第一到第四小节就运用到了打音和滑音的指法,第四小节也加入了双弹打音的指法,滑音和打音使音乐听觉效果上有了音量的减弱的听觉效果。使音色更加的优美动听,滑音的处理使音色变得更加意味深长,动听,好像是在诉说一位老者此起彼伏的人生经历。

3.扎年琴在乐曲中的运用

《拉萨舞曲》中同时也运用到了扎年的音乐元素,扎年琴是最具藏族音乐的代表乐器,它的形制上有点像三弦的形状,因为这首曲子中运用到了扎年的指法所以扎年琴与中阮也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扎年琴有很多的种类,它有八弦的、十六弦的、也有二十弦和六弦的。但最常用的还是六弦琴,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扎木聂”,扎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是没有品位的,琴身十分的长。扎年和中阮在演奏指法上也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有“上滑音”、“下滑音”“打音”“弹”等。在这首曲子中有大量的滑音演奏,还有打音。整首曲子有很多弹或双弹打音的指法类型,这种演奏手法吸收了扎年的音乐元素,这种指法为扎年琴的“铁通”指法,本曲在慢板和柔板的部分中运用了大量铁通的指法,作为旋律音乐的动机不断的出现,这一段也有大量的上滑音和下滑音的演奏,也是本曲最具特点的一个指法,在慢板中运用到了大量的上下滑音,模仿了扎年琴的连续的滑音演奏,以中阮的演奏形式模仿了扎年琴上下滑音的韵味。在听觉效果上给人一种仿佛是扎年琴在演奏的效果。

四、结论与展望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各个民族各个地区的文化都是中国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藏族音乐文化中的堆谐、扎年、弦子等音乐元素紧将优美独特的风格特点,丰富形象的音乐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是我国文化的软实力,而藏族音乐文化也是我国民族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虽然时代在不断的变迁,但我们应该保留自己民族的东西,将原有被人们忘记的原生态文化应该重新拾起,并将它一直保留下去。本文将中国的传统乐器中阮及其曲目中运用到的藏族音乐文化作了深入研究,旨在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弹拨乐器中阮以及藏族音乐的文化,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王大启 评大阮独奏曲《拉萨舞曲》 [J].人民音乐1995

[2] 孟建军 悠扬阮乐 声贯春秋——访中阮、大阮发明人王仲丙先生[J].乐器 2010

[3] 孔文婷 叶菲 李问菊 浅谈新中国成立后阮发展研究—阮代表人物及作品[J].戏剧之家 2014

[4] 周恋 《甘孜藏区弦子歌舞艺术特征研究》[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9

[5] 阿金 《藏族民歌中的衬词衬腔赏析》[J].西藏艺术研究 2004

马琳(1998年8月16日) 性别:女 民族:回 族 籍贯:甘肃省兰州市 职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