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创新心健课教学模式 塑造中职生良好心理

作者

张焱

湖北省京山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431800

摘要:本文探讨了创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对塑造中职生良好心理的重要性与实践效果。通过分析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将“教授知识与咨询疏导相结合”、“平等交流与引导启发相结合”、“情境体验与沟通互动相结合”等教学模式应用于心健课中的策略。实践结果表明,这些创新的教学模式不仅能有效提升中职生的心理素质,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为中职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职生;教学模式;创新;心理素质

一、引言

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简称“中职”)作为职业教育的前沿阵地,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效、职业发展乃至个人幸福。因此,加强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关乎个体的健康成长,也是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一环。本研究旨在探索并实践创新的心健课教学模式,以期有效塑造中职生的良好心理品质,为其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探索适合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旨在解决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如课程内容单一、教学方法陈旧、学生参与度低等,从而提升中职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应对生活、学习和未来职业挑战的能力。研究的意义在于:

理论贡献:丰富和完善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体系,为同类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实践价值: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实效性和吸引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实质性提升。

社会影响:通过改善中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间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

(一)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

中职生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阶段,面临着学业压力、职业规划、人际关系等多重挑战,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抑郁、自卑、人际交往障碍等,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能对其人格发展产生长远影响。

(二)当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

课程设置不合理:许多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内容零散,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心理需求。

教学方法落后:传统讲授式教学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导致课程吸引力不足。

教师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缺乏专业背景,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咨询服务和有效的心理疏导。

(三)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鉴于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性和现有教育模式的局限性,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显得尤为迫切。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自我认知,提高情绪管理和压力应对能力,还能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技能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创新心健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教授知识与咨询疏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传授心理健康知识:通过系统讲解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健康标准、常见心理问题识别等内容,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保健意识。

咨询疏导与心理调适技巧:引入心理咨询技巧,如倾听、共情、积极反馈等,教授学生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学习简单的自我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正念冥想等。

(二)平等交流与引导启发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开放、包容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想法和感受,建立基于信任和平等的师生关系。

鼓励学生表达与分享: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鼓励学生分享个人经历,促进相互理解和支持。

引导启发与自我探索:教师作为引导者,通过提问、引导反思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其自我探索和成长。

(三)情境体验与沟通互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体验心理过程:利用虚拟现实、角色扮演等技术,模拟特定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技能。

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通过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沟通技巧,理解他人立场,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多媒体与互动技术的应用:利用视频、动画、在线问卷等多媒体工具,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创新心健课教学模式的实践效果评估

(一)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自信心增强:通过参与式学习和成功体验,学生逐渐克服自卑心理,自信心显著增强。

自我调适能力提升:掌握有效的自我调节方法,面对压力和挫折时能更加冷静应对,自我调节能力显著提高。

人际关系改善:通过团队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动,学生学会了倾听、理解和尊重他人,人际关系更加和谐。

(二)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与参与度

课程兴趣与积极性提高:创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显著提高。

课堂参与度与互动效果: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加了学生之间的互动,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习效果更佳。

(三)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与创新: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通过参与培训、学术研究等活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得到加强,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五、创新心健课教学模式的推广与建议

(一)加强教师培训与专业素养提升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培训:邀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和工作坊,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与实践探索:支持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科研项目,鼓励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形成良性循环。

(二)完善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源建设

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根据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设计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确保内容的系统性和实用性。

加强教学资源与设施建设:增加心理健康教育专用教室、心理咨询室等硬件设施,开发适合中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和数字化资源。

(三)构建家校合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加强家校沟通与合作:建立家校联系机制,定期向家长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网络:整合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资源,建立心理健康教育支持网络,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

六、结论

本文通过对创新心健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深入分析了当前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这些创新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结果显示,创新心健课教学模式不仅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其自我调适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还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参与度,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未来,应持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改革,加大创新力度,不断完善教学模式,同时加强家校合作,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支持体系,为中职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社会各界也应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中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为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凤.中职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中学习单的设计与应用探索[J].广东教育(职教),2023,(05):105-106.

[2]卢虹妃,尚景龙.中职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教学实践研究[J].社会与公益,2024,(09):176-180.

[3]任金花. 历史人物教学与中职生健全人格培养研究[D]. 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9.

[4]陈嘉颖.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以《大学生积极心理学》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汉斯),2024,13(05):1446-1451.

[5]耿文红.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J/OL].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1(02)139-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