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思维品质培养策略探究
齐永慧
榆树市教师进修学校 吉林榆树 130406
摘要: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要途径。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的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阅读材料,以及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发展。这些策略有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思维品质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尤其是思维品质的提升。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通常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近年来,整本书阅读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逐渐得到重视,它不仅仅是对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它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及综合思维能力。通过整本书的阅读,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分析人物性格、把握情节发展、探讨作品背后的思想文化,这些都能够极大地促进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
1. 整本书阅读在思维品质培养中的作用
通过阅读全本,可以使学生接触更丰富的知识内容,写作风格多样化,对开阔思维,激发创造力有明显效果。整本书阅读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的发展,通过对书中人物,情节和背景进行深入剖析,可以逐渐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另外,通读本书通过使学生对作品多维度思想有一个深刻的认识,有助于他们用不同的眼光去观察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这一综合思维方式既有助于学生的学术进步,又可应用于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从整体上看,通读整本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促进学生综合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多方面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
2. 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中思维品质培养策略
2.1 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良师益友,特别是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在十分活跃阶段。所以怎样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是思维品质发展的首要环节。通过举办多样化阅读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阅读热情。如教师可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情境模拟,使学生在参与交往中领悟作品深层意义。这种互动形式在提高学生参与感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阅读兴趣,实现了由传统“被动接受”向“主动探索”的过渡。另外,举办课外书籍有关辩论赛和主题演讲也有助于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习惯。学生在开展这些活动时,不仅需要了解书中所包含的知识,而且还需要学习怎样从不同角度去解读与评价,对于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2.2 教师从知识传授者向引导者转变
教师在通读整本书时,要由一个纯粹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比如读某一章,老师可通过提出问题,引发学生对人物动机,剧情走向及其背后所隐含的深层含义进行反思。这一引导性教学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又能帮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质疑,通过查阅材料,讨论沟通等形式展开论述,以培养其探索精神与批判性思维。一句话,教师的角色转换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的潜能,促进学生在通读全书的过程中得到更加深刻的思考与领悟。
2.3 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阅读材料
整本书的阅读不只注重量,更关注质。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及思维发展阶段选择既具有挑战性,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读物。如果阅读材料太过单一,就有可能使学生感到厌倦,丧失继续深造的积极性;而若是阅读材料太过庞杂,同学们就有可能因听不懂而焦虑。所以选择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图书就显得格外重要。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参照学生年龄特点及现有阅读基础来挑选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提供充分思考空间的书籍。同时教师还可针对学生个性化需求提供部分书单或者推荐阅读以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在选择适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阅读材料时,教师需要关注书籍的难度与学生的理解能力之间的平衡。
例如,在初中阶段,教师可以选择老舍的《骆驼祥子》作为整本书阅读的推荐书目。这部作品语言通俗易懂,贴近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又深刻展现了旧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能让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人物命运和社会现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祥子的三次奋斗为何最终失败?他的悲剧命运与社会环境有何关系?这样的问题既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又能帮助他们理解更深层次的社会现实。此外,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可以提供辅助阅读材料,如关于老舍生平的介绍、当时社会背景的资料,甚至推荐相关影视作品,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小说的内涵。通过这样的方式,既保证了阅读的挑战性,又能避免学生因理解困难而产生挫败感,从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2.4 评价方式应多元化,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纵观全书阅读过程,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并不应该仅仅限于常规的测试或者考试,更应该强调过程性评价与创新性评价。教师可通过对学生阅读过程的观察来记录其思维轨迹并理解其质疑和突破之处。比如,可通过学生书面反思,讨论成果及阅读心得来对其思维品质与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价。另外,评价标准也应多元化,既要关注学生对于书本内容的认知水平,又要考查他们在阅读中所表现出来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教师要对学生创新思维予以积极鼓励与肯定,特别是在学生发表有独立见解意见时,要予以充分支持与指导,激发他们思维潜力。多元化评价方式既可以对学生思维发展情况进行较为全面的评价,又能无形之中激发他们不断打破思维界限、培养创新思维。上述四种策略,反映出初中语文全本阅读中对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不同侧面。教师在实践中要结合学生实际,灵活地运用这些策略来帮助他们从书的海洋里不断吸取养料,形成批判性、创造性强,独立思考能力强,进而为其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了扎实的思维基础。
结束语:
通过实施多样化的阅读活动、转变教师角色、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以及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以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戴海芳.初中语文名著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4,(36):51-53.
[2]文选禄.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语文名著整本阅读教学实践研究[J].考试周刊,2024,(50):50-53.
[3]陈蕾.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探索与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9.
[4]闫玏.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