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分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准教学研究
李萌 英文婧 李好 惠连晓
临沂大学教育学院 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印发文件提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建设。然而,传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本项目以临沂大学2023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和实证调查,探究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问题,结合精准教学理念,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精准教学路径,创新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准教学;数据分析;教育创新
2021年,教育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 提出“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预见性”。首次明确将数据技术纳入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推动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2023年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建设,全方位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随着社会竞争加剧和学业压力的增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方式,缺乏针对性,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一、基于数据分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准教学的基础
(一)理论基础
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为精准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撑,如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了解学生心理需求提供依据,认知行为理论为心理问题干预提供方法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精准教学中根据学生个体差异设计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最近发展区理论为确定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教学难度提供了参考。
(二)技术基础
大数据技术可收集、分析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如学习行为数据、心理测试数据等,为精准评估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学习需求提供支持。人工智能技术,如大语言模型等,能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和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学习建议和心理支持,还可通过聊天机器人等为学生提供即时的心理帮助。
二、基于数据分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准教学面临的挑战
自奥格登·林斯利于20世纪60年代首次提出精准教学以来[1],国外关于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实施理论和实践应用这几方面。我国关于精准教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特别是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教学研究,始于祝智庭教授团队2016年将信息技术引入精准教学的提出[2]。目前精准教学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领域,关于大学精准教学的研究尤其是联系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较少。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准教学挑战主要表现在:个体差异难把握,学生在心理特点、成长背景、家庭环境等方面差异大,精准教学要全面考虑这些因素并制定个性化方案,难度较大;学生主动求助意识薄弱,导致精准教学难以开展;存在技术依赖风险,数字化工具粘性差;还存在人文温度缺失问题,精准教学易陷入“数据至上”,降低教育的创造性;同时,目前尚无统一、科学、精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准教学效果评估标准,不同学校、不同教师采用的评估方法和指标存在差异,难以准确衡量教学效果。
三、基于数据分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准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的特征。基于数据分析的精准教学模式,为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能提供了新解决路径[3]。本研究通过系统性实践探索,构建了"数据驱动-精准干预-动态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一)数据驱动型学情分析
借助心理健康测评与学生行为观察数据,全方位洞察学生心理状态。一方面,心理健康测评能以标准化量表量化学生心理特质、情绪状态等;另一方面,课堂参与、社交互动等行为数据,可从侧面反映学生心理动态。通过整合,为后续精准教学奠定基础[4]。
(二)教育资源动态配置机制
建立分级分类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库,包含预防性课程、发展性活动和治疗性干预三个层级。基于学情分析,采用协同过滤算法实现教育资源的智能匹配与精准推送[5]。如,针对社交焦虑群体,系统自动推荐团体辅导、社交技能训练等资源,实现教育供给与学生需求的精准对接。
(三)教学内容综合集成
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多元情境,指向靶向教育目标。结合大学生生活、学习场景,构建综合性心理健康教育情境,如在学业压力应对情境中,融入时间管理、情绪调节等教学内容。
(四)教育过程可视化
实现教学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呈现[6]。通过数据仪表盘,教师直观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参与程度和干预效果。建立弹性调节机制,实时反馈动态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评价专业化
学生心理特征图鉴综合学生多维度数据绘制,反映其心理发展轨迹与特点。一旦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恶化或潜在风险,及时发出预警处置提醒,以便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干预。
总之,我们应当以数据为基石,以创新为引擎,持续深化理论探索,优化实践路径,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积极探索。展望未来,唯有以开拓者的勇气、创新者的智慧和实践者的担当,方能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个性化、科学化和长效化[7],谱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篇章,为培养身心健康的新时代青年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张晓娟.精准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大学,2023
[2]欧阳素.基于学业大数据应用的高中化学精准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3.
[3]刘湘玲,王俊红.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升路径研究[J].教育观察,2023,12(02):30-32+36
[4]孙艳萍.基于智能算法的高校英语教学效果评估方法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22,34(14):243-245.
[5]黄太进.教育数字资源众筹众创供给与服务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21.
[6]杨知玲.课堂教学过程性评价大数据可视化平台设计与应用[J].现代信息科技,2023,7(08):12-15.
[7]时海霞.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资源建设路径与应用领域研究[J].山西档案,2024,(07):171-174.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临沂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X202410452085)的项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