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策略
朱冰飞
西安市长安区第十一小学 7101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提升思维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至关重要。通过多角度批注教学,学生学会从不同视角解读文本,思维更加灵活开放;以问题为引领,促进学生思维敏捷性的提升;通过情境创设与深度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实现知识的内化与思维品质的深化。这些策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铸就了牢固基石。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品质;提升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面对经典课文,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深入解读文本,成为每位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通过创新的教学策略,如多角度批注、问题引领和深度思考等,来提升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他们的未来发展铸就牢固的基础。
一、激发学生思维活力,提升思维灵活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广阔天地里,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提升他们的思维灵活性,是每位教师需要深思的问题。尤其在面对经典课文时,更应注重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解读文本,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例如,在《落花生》的教学中,因其以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了花生虽不起眼却默默奉献的品格,以及父亲借此教育子女要做有用之人的深刻道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内涵,教师可以引入“多角度批注”的教学策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拿起笔,将自己的思考、感悟以批注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批注,既是对文本的直接回应,也是学生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他们有的从花生的特点出发,批注道:“花生虽外表平凡,却蕴含着丰富的营养,正如那些默默付出的人,他们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内在。”有的则从父亲的话语中汲取智慧,写下:“父亲的话,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明白,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表的华丽,而在于内心的充实与奉献。”在批注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他们开始学会从文本中捕捉细节,从人物的行为、语言中提炼出深刻的哲理。同时,他们也学会了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融入文本解读中,使批注更加生动、鲜活。通过“多角度批注”,学生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维变得更加灵活、开放。他们开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用多元的视角去解读世界。这种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他们在语文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更为他们的未来发展铸就了牢固的基础。
二、以问题为钥,开启思维敏捷之门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殿堂里,问题如同启迪思维的钥匙,能够引领学生穿梭于知识的海洋,探索未知的领域。巧妙地设计问题,不仅能够迅速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有效锻炼他们的思维敏捷性,为思维品质的培养铺设坚实的基石。
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的教学中,因其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威尼斯这座水上城市的独特风情。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教师精心设计了系列问题,以问题为引领,带动学生的思考。如:“威尼斯的小艇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作者为何选择小艇作为描绘威尼斯的切入点?”这些问题,既紧扣教学目标,又富有思考价值,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在实践教学中,教师还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如:“为什么威尼斯的小艇形状独特,与陆地上的交通工具截然不同?”“作者笔下的威尼斯小艇,是否也象征着威尼斯这座城市的文化特色?”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仅展示了学生思维的活跃度,更在讨论与交流中,促进了他们思维的碰撞与融合,提升了思维的敏捷性。此外,教师还从文本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等角度入手,设计了一系列“核心问题”,如:“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威尼斯小艇的灵动与威尼斯城市的韵味?”“文本中‘威尼斯的小艇就等于大街上的汽车’这一比喻,有何深意?”这些问题的引领,让学生反复阅读文本,深入挖掘文本的细节与内涵,从而更加精准地把握文本的主题与情感,进一步提升了他们思维的敏捷性和深度。
三、深化思维品质,促进学生深层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沃土上,思维的深刻性如同深埋地下的种子,亟待教师的精心浇灌与培育。它不仅是学生思维系统的核心,更是决定其思维扩展深度与创造力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致力于磨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从浅尝辄止的表面现象,深入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之中,实现知识的内化与体系的构建。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营造一个与课文紧密相连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之中。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播放一段关于圆明园昔日辉煌与今日遗迹的对比视频,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随后,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游客,亲眼见证了圆明园的毁灭,你的心情会如何变化?从‘惊叹’到‘痛心’,再到‘反思’,你的内心世界经历了怎样的转变?”通过这一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紧扣文本,抓住关键词句,如“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化为灰烬”等,联系个人生活经验与历史背景,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独特感受与深刻理解。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适时补充关于圆明园的历史资料、建筑特点以及英法联军侵华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深化对课文主题的认识。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对课文进行解读,如从文化价值、历史教训、民族情感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与讨论。这种由现象到本质、由简单到复杂的思维训练,不仅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更能够让他们学会如何透过现象看本质,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从而构建出更加完善的知识体系,促进思维品质的全面提升。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施多角度批注、问题引领和深度思考等教学策略,学生的思维活力得到了有效激发,思维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得到了显著提升。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应继续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助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潘琼.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策略[J].语文新读写,2024(13).
[2]任应秋.小学语文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实践与研究[J].教育艺术,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