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张爱华
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第二实验小学 130300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更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学习动力,促进全面发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引言
在当今教育环境中,小学阶段不仅是知识的传授阶段,也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人们逐渐认识到,学校教育应当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学生情感、社会性和认知能力的同步发展。小学数学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着传授数学知识的任务,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1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小学数学教学所需的准备
数学学科以理性知识为主,人文性内容占比较少,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难度。对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好准备,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挖掘隐藏在数学知识之中且小学生能够接受的心理健康知识,确定融合点;同时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应达到的程度有正确认识,在数学教学中循序渐进地引导、干预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运用知识学习的成就感、参与游戏的快乐感、自主实践的充实感建构健康心理。此外,教师本身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主动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充分整合资源、教育途径,不断开发数学课程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1创设积极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情绪和态度有重要影响。一个充满活力、互动和支持的课堂,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习动力,也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采取以下策略:第一,教师应展现积极乐观的态度,以身作则。他们的行为和情绪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需保持耐心和热情,对每个学生都充满关爱。例如,微笑面对学生,用激励的话语表达对数学的热爱,都能传递正能量,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数学学习观念。第二,教学中应重视互动与合作。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等方式,学生在互动中学习,不仅能提升解题能力,还能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时,可以让学生分组操作,通过组装、折叠等活动探究图形特性,这不仅增强实践能力,还能锻炼团队精神和情感调控。第三,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游戏符合儿童天性,将游戏融入数学课程,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减轻对数学的畏惧感。比如设计数学竞赛或角色扮演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数学知识,享受学习乐趣。第四,及时给予反馈和激励。教师应关注学生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无论是表扬正确答案还是引导错误答案,都是对努力的认可,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信心。
2.2基于心理发展特点,优化教学方式
在小学教育阶段,学生的大脑及神经系统趋于成熟,感知能力持续进步。尽管空间、方位和时间感知仍在发展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已出现显著变化。尤其是记忆方式从机械记忆转向意义记忆,思维模式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在此阶段,学生情感需求增强,期望通过丰富的情感体验来调节情绪,并渴望获得关注、尊重和认可,道德观念开始形成。性格方面,学生自我意识增强,开始形成独立见解和自我评价能力。鉴于此,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确保教学过程充满思考、互动、体验和成就感,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并为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创造良好机会。
2.3融入心理辅导元素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辅导元素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需巧妙地将心理学理论与方法融入教学各环节,助力学生心理成长。以下是一些具体策略和实践方法:首先,构建信任与理解的师生关系至关重要。教师需展现可信形象,真诚对待学生,倾听他们的困惑与疑问,尊重他们的想法。例如,我校的舒凤老师在开学第一天便与学生共同制定新学期的工作与契约,明确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的行为,为学生提供安全感,让他们在她面前能自由表达喜怒哀乐,无需担心被责备。其次,将心理辅导融入教学内容。教师可利用数学教材中的案例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培养自我反思与情绪调控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采用分步骤的方法,帮助他们建立应对困难的策略,增强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再次,利用课堂活动进行心理教育。教师可组织数学游戏或挑战,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应对失败与挫折,培养抗压能力。最后,提倡合作学习与团队建设。通过小组合作完成数学任务,学生不仅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还能在互动中学会接纳与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可设计需要团队合作的数学项目,如数学建模或数学故事创作,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4优化评价语言
教学评价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一般来说,有效的教学评价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生的探索信心。为此,基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着重优化教学评价的语言,利用肯定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成果等做出合理评价。比如,针对有优秀表现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形象化的赞美,肯定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如:“这道题你解得又准确又快,老师刚刚眨了一下眼睛,你就已经做完了题目。”针对表现相对较差的学生,教师既要给予肯定,也要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如:“虽然你没有准确地解出问题的答案,但是老师看见了你的努力,我相信你可以继续找出正确答案。”如上所述,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如此,数学课堂中的教学评价即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提升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与小学数学教学融合是满足现代育人需求的必要举措,教师应认识到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知识、教方法、教技能,也要教做人,做身心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蓝海姣.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多点渗透[J].新教育,2023(35):78-79.
[2]刘玉龙.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甘肃教育,2023(8):22-2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