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路径

作者

秦晨蕊

河北省廊坊市第九小学 065000

摘要:以生活化视角开展课堂教学意义重大。传统小学数学教学常过度侧重知识传授,脱离生活实际,致使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欠佳。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有效办法。本文着重探讨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路径。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课堂教学路径;实践应用​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优势​

(一)融入生活,引发学习兴趣​

当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原本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鲜活。例如,在教授 “认识人民币” 时,教师可引入日常购物场景,让学生在模拟购物过程中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其换算关系。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主动投身数学学习,不再觉得数学学习乏味。​(二)借助生活教学,增强理解能力​

生活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以 “行程问题” 为例,教师可结合学生日常乘坐交通工具出行的经历,如步行、乘车等,讲解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分析熟悉的生活场景,能更直观地领会数学公式的含义,避免死记硬背,从而提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三)拓展至生活,强化实践应用​

数学生活化教学不局限于课堂,还可延伸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在生活中得以应用。比如,学习 “图形的面积计算” 后,学生可尝试计算自己房间的面积、家里菜地的面积等。通过这类实践活动,学生能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原则​

(一)紧密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要紧密关联学生的生活实际,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事例作为教学素材。例如,在讲解 “百分数” 时,可引入商场促销活动中的折扣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折扣率来理解百分数的实际运用。这样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二)着力激发兴趣​

生活化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教师可采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如故事导入、游戏教学等,融入生活元素。比如,在教授 “加减法运算” 时,设计 “超市购物结账” 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加减法计算,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兴趣。​

(三)强调应用​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要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比如,学习 “统计” 知识后,组织学生对班级同学的兴趣爱好进行统计调查,并依据统计结果绘制统计图。通过这类应用实践,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

(一)引入新知:与生活关联,优化课堂导入​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可通过讲述生活中的数学故事、展示生活中的数学现象等方式,将新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例如,在教授 “圆的认识” 时,教师可播放一段自行车行驶的视频,提问学生为何自行车的轮子是圆形而非其他形状。这种导入方式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顺利进入课堂学习状态。​

(二)学习新知:创设生活情境,推进课堂教学​

在新知识的学习进程中,教师要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助力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 “分数的意义” 时,教师可创设 “分蛋糕” 的情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 4 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得到多少蛋糕?通过这样的情境,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数的概念,即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几份的数就是分数。在情境中,学生还能进一步明晰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三)深析新知:融入生活元素,引领课堂互动​

在深入分析新知识时,教师要融入更多生活元素,引导学生开展课堂互动。例如,在学习 “小数的加减法” 时,教师可展示超市购物的小票,让学生观察小票上的商品价格和总价,然后提问:“如果买了一瓶 3.5 元的饮料和一个 2.8 元的面包,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 学生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能更好地理解小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四)巩固新知:运用生活案例,革新课堂测试​​

课堂测试作为巩固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一环,传统形式往往较为刻板,难以充分激发学生兴趣与检验真实水平。教师不妨大胆采用生活案例作为测试题目,以此革新传统测试方式。以数学学科为例,在学生学习 “利率” 知识后,可设计这样一道极具生活气息的测试题:“春节期间,妈妈收到一笔年终奖金共 5000 元。考虑到资金的合理规划,妈妈决定将这笔钱存入银行。当前银行给出的年利率为 2.5%,存期设定为 2 年。请同学们帮忙算一算,到期后妈妈能从银行取回多少钱?” 这道题目巧妙融合了生活中的理财场景,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不仅要熟练运用利率计算公式,即利息 = 本金 × 年利率 × 存期,算出两年所得利息,还要加上本金得出最终可取回的金额。通过这样的测试题,既能精准考查学生对利率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又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数学并非抽象的理论,而是在日常生活理财中切实可用的工具,极大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深度与应用意识。​

(五)应用新知:开展生活实践,拓展课堂活动​​

为了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可精心布置一系列丰富多样的生活实践作业。比如,在学习了面积计算等几何知识后,让学生测量家里客厅的面积,并据此计算装修所需的地砖数量。学生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如卷尺,仔细测量客厅的长和宽,注意测量过程中的精度把控。随后,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面积 = 长 × 宽)计算出客厅的面积。在计算地砖数量时,要考虑地砖的规格尺寸,用客厅总面积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同时还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损耗,适当增加一定比例的地砖数量。通过贴近生活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数学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而且在实践过程中,他们对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观察得更加细致,思考也更加深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真正实现知识从课堂到生活的迁移。

四、结语​

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通过发挥生活化课堂教学的优势,遵循相应教学原则,并在课堂教学各环节切实落实生活化教学实践,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于冬梅,黄友初,杨惠雯.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的困境及其破解[J].教学与管理,2025,(06):87-91.

[2]唐宝芬.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探索[J].读写算,2025,(06):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