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生快速跑分组教学实施策略

作者

柯榕坤

连江县浦口中心小学 350500

摘要:本文提出了几点小学生快速跑分组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包括选择适宜分组方式,提高分组教学成效、注重常规训练分组,提高常规训练水平、做好内外结合教学,拓展学生训练空间这几方面,希望能够借此为小学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体育;快速跑训练;分组教学;训练水平;内外结合

近些年以来,为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小学时期的体育教学受到了更高的重视与关注。而快速跑作为培养小学生体能素养和体育能力的重要训练内容,为进一步提升体育教学中的快速跑训练效果,就需要教师采取恰当的分组教学方式,促进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现阶段,分组教学已经成为了小学时期体育教学的一种常用方法,借助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情感交流与互动,从而提高他们的配合能力,同时也能够帮助他们掌握更加丰富的快速跑技能,激发他们参与快速跑训练的热情和积极性,让体育教学能够获取更为显著的成效。为此,体育教师要进行合理分组,并对课堂时间进行压缩利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小学生在分组训练中能够获取更好的训练效果。

一、小学生快速跑分组教学现状分析

快速跑属于一种全新的跑步运动方法,主要为短距离内的快速跑动,所以也被称之为短跑。在这项运动当中,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体能素养,能够在起步之后快速爆发出冲击力,并在跑动过程中协调手脚,控制好摆动幅度与摆动频率,用更快的方式完成短距离之内的跑动。而怎样让学生们以更短时间爆发出更强的冲击力,从而更快完成全程,则属于课堂教学与课后训练的关键所在,更是提高小学生体能素养的重点。从本质上来看,快速跑还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极限运动,因此为跑动过程中需要学生挑战极限。因此教师需要避免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而是要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创新,运用灵活趣味的教学模式来吸引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让他们能够将自身兴趣与实践投入到快速跑当中,从而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与体能素养。此外,快速跑作为我们日常运动与日常生活当中的一种常见形式,只有进一步夯实学生基础,才可以让他们充分适应生活与训练中的运动形式。例如;在一些体育运动当中,比如篮球或者跳远,都离不开对快速跑技巧的运用,只有让学生掌握这些技巧,才可以让他们学好这些体育运动,并更好的适应这些运动训练。

二、小学生快速跑分组教学策略分析

(一)选择适宜分组方式,提高分组教学成效

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如何进行科学分组将直接影响分组教学的最终成效。因此对于教师来说,要严格根据具体教学需求划分小组。目前的体育教学分组标准有许多,比如常见的有同质分组和异质分组。首先,同质分组指的就是要结合学生们的不同性别、体能素质、健康状况以及体育基础等方面,把他们划分为优、中、差三个小组;其次,异质分组则指的是把优、中、差三个小组的学生进行随即搭配,从而整合成实力相近的三个小组。体育教师要结合具体的教学需求,选择适宜的分类标准和分组方式。例如:在快速跑基础知识与规则的讲解过程中,教师便可结合学生们的性别和体育基础进行同质分组,首先把体育基础优秀的同学分到一个小组,随后再把体育基础较差的男生和体育基础较差的女生分成两个小组,由此生成的三个小组,教师便可针对体育基础优秀的小组进行简单讲解,随后要求他们自主学习和练习,而针对另外两个基础较差的小组,则可以着重讲解,这样能够获取更好的分组教学成效。

(二)注重常规训练分组,提高常规训练水平

常规训练属于快速跑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因此需要体育教师做好这一环节内的分组教学工作。例如:在进行“50m快速跑”的常规训练过程中,教师便可在教学前先根据四列横队的形式分组,要求学生们进行训练前的热身,让他们能够更快更好地完成热身运动,从而获取更好的锻炼条件。而后教师便可把四列横队变成集体游戏这个新队形,并组织学生们进行“老狼几点了”这种游戏活动,通过游戏帮助学生记住本次的分组方式,从而实现快速分组与站位。在游戏完成之后,学生们需要呈现出站位分散的状态,因此为了确保他们站位空间的充足性,教师便可要求他们将双臂举起后转圈,直至最终无法触碰到附近同学[1]。在站位完成后,需要让相邻两个学生组合到一起,并模仿教师给出的动作进行原地摆臂,同时提醒各个小组对侧摆臂动作进行仔细观察,将肩关节当作轴心,并注重肘部发力,这样能够完成基础的技能训练。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参与训练的兴趣可以得到充分调动,同时也有利于激发他们的求胜欲,往他们在规定时间之内快速参与训练,并完成训练任务,最终提高常规训练的整体水平。

(三)做好内外结合教学,拓展学生训练空间

在体育教学中,因为有着宽泛的教学内容,所以对于快速跑教学和训练来说通常会面临时间不够充裕的问题。而学生们想要从根本上提高快速跑成绩,除了要认真学习课堂当中的技术动作与训练要求之外,还需要养成良好的课下学习习惯和训练习惯,教师也可以组织各种有关快速跑的游戏或者比赛等活动,从而促进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拓展学生们的学习与训练空间[2]。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们完成课内知识学习与基础训练之后,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更加协调轻松的动作,并且能够跑出更大幅度,教师便可组织他们开展小组合作式的可爱活动,比如立定跳远、蛙跳、多级跑等,在此期间,教师应当发挥自身引领作用,引导小组成员在课下互相监督、互相激励,随后组织他们开展趣味运动会一类的活动,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报名比赛,最终哪一个小组的成绩更好,便可获取一定的奖励和荣誉,这样也更容易激发他们在课后进行小组合作训练的热情,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体育竞技精神[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采取科学的分组形式,引领学生进行分组快速跑训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快速跑水平,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合作意识与竞争意识,帮助小学生在快速跑学习与训练中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体能素养,并得到协作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日后小学体育教师应当将工作重心更多转向快速跑教学当中,并深入探究分组教学的多种实施方法,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快速跑训练热情与训练习惯,从而奠定小学生日后体育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吴燕苹. 小学生快速跑分组教学实施策略[J]. 西部素质教育,2023,9(1):105-108.

[2] 卢臣城. 农村小学生快速跑教学要点探讨[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1(5):92.

[3] 王吉祥. 简析小学体育30米快速跑教学策略[J]. 数码设计(上),2019(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