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电力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研究

作者

齐凤超

身份证号码:3070303199012305136

一、引言

电力工程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施工与稳定运行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电力工程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复杂的施工环境、多样的作业流程、先进但复杂的设备系统等,这些因素导致工程面临着诸如触电、高空坠落、火灾爆炸等多种安全风险。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影响电力供应,进而对社会稳定和经济秩序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开展电力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准确识别、分析和控制各类安全风险,是保障电力工程安全、高效建设与运行的关键环节。

二、电力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的背景与意义

2.1 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长,电力工程的规模和数量持续扩大。同时,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等新型电力工程技术的应用,使得电力工程的复杂性日益提高,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此外,国家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相继出台一系列严格的安全生产法规和标准,对电力工程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传统的经验式安全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开展科学、系统的安全风险评估成为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必然选择。

2.2 研究意义

科学有效的安全风险评估能够全面识别电力工程中潜在的安全风险因素,提前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通过风险评估,还可以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分析总结,找出管理漏洞和技术缺陷,为后续工程改进提供依据,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同时,安全风险评估有助于优化安全资源配置,将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高风险环节,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保障电力工程建设与运行的顺利进行,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电力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流程与方法

3.1 评估流程

电力工程安全风险评估通常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四个主要环节。风险识别是通过对工程设计文件、施工方案、设备资料以及现场实际情况等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风险分析则是对识别出的风险因素,从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的后果两方面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风险评价是根据风险分析结果,按照一定的标准对风险进行等级划分,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风险控制是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水平。

3.2 评估方法

3.2.1 定性评估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主要依靠专家经验和知识,对电力工程安全风险进行主观判断。常用的方法有安全检查表法、专家调查法等。安全检查表法是依据相关标准、规范和以往的经验,编制详细的安全检查表,对工程各个环节进行逐一检查,找出存在的安全隐患;专家调查法通过组织专家对工程安全风险进行讨论和评估,获取专家意见,从而识别和分析风险。定性评估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但主观性较强,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受专家水平和经验影响较大。

3.2.2 定量评估方法

定量评估方法运用数学模型和统计分析,对电力工程安全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常见的方法有故障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层次分析法(AHP)等。故障树分析通过建立故障树模型,从顶事件出发,逐步分析导致顶事件发生的各种原因事件及其逻辑关系,计算顶事件发生的概率;事件树分析则是从初始事件开始,按照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分析后续可能发生的事件及其后果;层次分析法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多个层次,通过建立判断矩阵,确定各因素的权重,进而对风险进行综合评价。定量评估方法能够提供较为准确的风险量化结果,但对数据要求较高,计算过程相对复杂。

3.2.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

为充分发挥定性和定量评估方法的优势,弥补各自的不足,实际应用中常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例如,先运用定性方法进行风险识别和初步分析,确定主要风险因素,再采用定量方法对这些主要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量化评估,从而得出更准确、全面的评估结果。

四、电力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存在的问题

4.1 风险识别不全面

电力工程涉及环节众多,部分风险因素具有隐蔽性和潜在性,难以被及时发现。同时,一些评估人员由于专业知识和经验不足,对工程中存在的新风险、非常规风险认识不够,导致风险识别存在遗漏,无法全面掌握工程安全风险状况。

4.2 评估方法应用不科学

部分电力工程在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时,对评估方法的选择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要么盲目追求定量分析,忽视工程实际情况,导致计算结果与实际风险不符;要么过度依赖定性分析,评估结果主观性过强,缺乏准确性和说服力。此外,在评估过程中,数据收集不完整、不准确,也会影响评估方法的应用效果。

4.3 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

虽然通过风险评估制定了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但在实际工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等原因,这些措施往往无法得到有效落实。部分施工单位为追求进度和经济效益,忽视安全风险控制,存在违规操作、简化安全流程等现象,使得风险控制措施形同虚设,安全风险依然存在。

4.4 缺乏动态评估机制

电力工程建设与运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工程进度推进、设备更新以及环境变化等,安全风险状况也会发生改变。然而,目前多数电力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缺乏动态调整机制,仅在工程前期进行一次性评估,无法及时发现和处理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风险,导致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脱节,不能为工程安全管理提供有效的指导。

五、结论

电力工程安全风险评估是电力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工程安全、降低事故风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当前电力工程安全风险评估存在风险识别不全面、评估方法应用不科学、风险控制措施落实不到位以及缺乏动态评估机制等问题,但通过采取加强风险识别能力、科学选择评估方法、强化风险控制措施落实和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等改进策略,并顺应智能化评估技术应用、多维度综合评估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等发展趋势,能够不断提升电力工程安全风险评估的水平,为电力工程的安全、稳定、高效建设与运行提供有力保障,推动电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培亚,赵国庆,刘雨霞.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及防控策略探究[J]. 消费 电子,2025(7):136-138. DOI:10.3969/j.issn.1674-7712.2025.07.045.

[2] 杨飞,董永强. 电力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研究[J].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35(2):52-57. DOI:10.3969/j.issn.1674-344X.2018.02.014.

[3] 宁连山. 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安全风险评估与控制研究[J]. 广东安全生产技术,2024(2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