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双减” 驱动下:中学课堂中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探究

作者

林文琰

莆田第十一中学

摘要:“双减” 政策的推行对中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旨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信息技术与中学课堂的深度融合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契机。本文探讨了在 “双减” 背景下,信息技术如何融入中学课堂,形成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分析其优势、实践策略以及应用成效,论证了这种融合对于提升中学教学效率和学生综合素养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双减;中学课堂;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一、引言​

“双减” 政策作为教育领域的重要改革举措,致力于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让教育回归本质,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身心健康。在中学教学中,如何在 “双减” 政策框架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成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关键问题。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学教学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通过将信息技术与中学课堂深度融合,能够构建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助力 “双减” 政策目标的实现。​

二、信息技术融入中学课堂的优势​

(一)丰富教学资源,拓展知识视野​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中学课堂教学资源得到极大丰富。互联网上海量的教学素材,如电子书籍、教学视频、虚拟实验等,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筛选并整合优质资源,将抽象的知识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拓展学生的历史知识视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中学生正处于好奇心旺盛的阶段,信息技术的多样化呈现形式,如动画、音频、视频等,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传统教学相比,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吸引力。比如,在英语课堂上,通过播放英文歌曲、英文电影片段等,营造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英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三)实现个性化教学,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平台能够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如学习进度、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和教学资源。例如,在线学习平台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为学生推送针对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薄弱知识点,实现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双减” 驱动下中学课堂中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实践策略​

(一)基于多媒体的情境教学模式​

多媒体技术能够为中学课堂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元素,营造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播放与诗词意境相符的音乐、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创设出诗词所描绘的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诗词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双减” 政策下,减少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同时要保证教学质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教师可以将部分教学内容制作成在线课程,让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则针对学生在线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答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活动,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在物理实验课上,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观看在线实验视频,了解实验原理和步骤,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教师在一旁指导,这种线上线下混合的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三)项目式学习与信息技术融合模式​

项目式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项目任务来学习知识和技能。在中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设计项目式学习活动。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关于 “校园文化宣传网站设计” 的项目。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运用所学的网页设计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通过互联网收集资料、与小组成员进行在线沟通协作。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中学课堂中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应用成效​

(一)学生学习成绩提升​

通过实施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提升。以某中学的数学学科为例,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和利用智能教学工具进行个性化学习后,该年级学生在期末考试中的数学平均成绩比上一学年提高了 8 分,优秀率从 30% 提升到了 40%。这表明创新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二)学生综合素养提高​

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在项目式学习与信息技术融合模式中,学生通过完成项目任务,锻炼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也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例如,在美术课上,学生通过利用信息技术欣赏大量的艺术作品,提高了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师教学能力发展​

信息技术的融入也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和实施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技术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同时,通过对学生学习数据的分析,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实现精准教学。例如,教师通过学习分析软件了解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的掌握情况不理想,就可以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二次教学。​

五、结论​

在 “双减” 政策的驱动下,信息技术与中学课堂的融合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通过丰富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个性化教学和提高课堂互动性等优势,信息技术融合的创新教学模式在中学教学中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然而,要实现信息技术与中学教学的深度融合,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校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教学环境。未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学教学应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构建更加高效、优质的教学模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3年度市级《"双减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教学模式创新研家》结题使用

参考文献:

[1] 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探析:意义、问题与策略. 侯少博.基础教育论坛,2024(24)

[2]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融入人工智能教育的路径探析. 巩秀红.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24)

[3] 浅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中学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王建华.学周刊,20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