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筑牢文旅产业基础 延伸产业链的战略思考

作者

金鑫

牡丹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摘 要 文旅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承和提升国家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文旅产业经历了从繁荣到疫情冲击,再到复苏的过程,虽然整体呈现出回暖趋势,但仍面临基础设施薄弱、产业链条短、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因此,本文在分析当前文旅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筑牢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的可行策略,包括完善基础设施、促进产业融合、强化品牌建设、拓展产品体系、加强上下游合作以及创新新业态,并结合乌镇、平遥古城、稻城亚丁等成功案例,归纳智慧旅游、文化传承与创新、生态旅游等方面的经验,进而提出未来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文旅产业;产业基础;产业链延伸;战略发展

引 言

文旅产业融合了文化与旅游两个领域,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也是文化传播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然而,由于部分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链联动不足,市场竞争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加之文旅行业专业人才储备不足,使得该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因此,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文旅产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一系列优化措施,以提升其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近年来,中国文旅产业的发展经历了显著变化。2019年国内旅游市场繁荣,个性化和定制化旅游产品需求旺盛,2020年至2022年受疫情影响,全球旅游市场遭受严重冲击,国内旅游业一度停滞,但短途游、自驾游和线上旅游等新模式逐步兴起,2023年至2024年随着防疫政策调整,旅游市场迎来全面复苏,智慧旅游、绿色旅游及文旅深度融合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然而,尽管市场回暖,文旅产业仍然面临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链延展性不足、旅游产品缺乏创新、专业人才短缺等问题,亟待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优化进行调整。

要筑牢文旅产业基础,必须首先加强交通、住宿、信息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和游客体验,交通网络的完善可以缩短游客出行时间,提高目的地吸引力,住宿设施的升级则有助于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而智慧旅游技术的应用不仅能优化旅游管理,还能通过智能化服务提升游客的满意度[1]。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年来,虽然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部分地区的交通、住宿、通信等设施仍然薄弱,尤其是在一些远离大城市的旅游目的地,这些问题制约了文旅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加大对旅游交通网络的建设力度,尤其是高速铁路和航空网络的布局要更具前瞻性,确保各大旅游目的地之间的快速连接[2]。

住宿设施方面,不仅要增加床位数量,还要提升住宿的质量和多样性。除了传统的星级酒店,近年来,民宿、精品酒店、度假村等新型住宿形式迅速崛起,这些多样化的住宿选择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尤其是年轻游客和家庭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同时,智慧旅游技术的应用能够在住宿和旅游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智能导览、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可以大大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尤其是在一些文化旅游景区,借助现代科技将传统文化表现得更加生动和互动,从而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产业融合与品牌建设

产业融合是延伸文旅产业链的关键。通过文化与科技、文化与农业、文化与教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可以拓展文旅产业的新增长点。例如,文化与科技的结合能够带来创新的旅游体验,如沉浸式文化体验、虚拟旅游、智能导览等,可以吸引更多年轻群体参与旅游活动。文化与农业的融合则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新思路,通过传统农业和文化的结合,不仅可以发展乡村旅游,还能推动乡村振兴和生态农业的发展。

品牌建设是提升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另一重要环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拥有独特品牌的文旅项目往往能够脱颖而出。品牌的打造不仅要挖掘地方特色,还要通过创新的市场营销方式进行推广[3]。利用新媒体和社交平台,如短视频、直播等方式,可以实现精准的目标用户定位和传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拓展产品体系与产业链合作

文旅产业产品的多样化是吸引不同消费群体的关键。随着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文旅产品也应逐步向多元化、定制化方向发展。除了传统的观光旅游外,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文化遗址旅游、乡村旅游等新型产品逐渐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尤其是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生态旅游逐渐成为市场的新宠,游客不仅关注旅游的休闲娱乐功能,更加注重旅游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产业链合作方面,优化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是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产业联盟和跨行业的合作模式,文旅企业可以与餐饮、零售、娱乐等行业的企业进行协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与共赢[4]。特别是在“文旅+”模式的推动下,文旅企业通过跨界合作,可以推动文化创意、数字化科技等多个行业的共同发展,从而形成强大的产业生态圈。

新业态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文旅产业的新业态不断涌现。智慧旅游、健康旅游、养生旅游等新兴业态正在成为文旅产业的热点。这些新业态不仅能够提升游客的体验,还能在经济上带来新的增长点。智慧旅游的快速发展,使得在线预订、智能导览、虚拟旅游等成为旅游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5]。此外,健康产业与文旅产业的结合为养生旅游、医疗旅游等新型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契机。通过创新新业态,不仅能够拓展文旅市场的空间,还能提高整个行业的竞争力。

生态保护是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动旅游业发展,已成为摆在各地政府和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以稻城亚丁为例,该地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严格控制游客流量和景区建设,确保旅游业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这为全国各地的旅游目的地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结语

文旅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依托智慧旅游提升服务体验,还需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探索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模式,同时,必须坚持生态保护,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未来,文旅产业的发展应重点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融合、品牌建设、产品创新、产业链合作及新业态创新等方面,推动文旅产业向高质量发展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1] 中国旅游研究院. (2020). 《2020年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 第45-47页.

[2] 文化和旅游部. (2020). 《2020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 第12-14页.

[3] 刘炜, 张华. (2019). 文旅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经济研究导刊》, (22), 45-47.

[4] 王志刚. (2018). 智慧旅游: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旅游学刊》, 33(5), 12-17.

[5] 李娜, 陈小龙. (2020).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 《商业经济研究》, (10), 123-126.

作者简介:金鑫,1984年4月出生 ,男,吉林省吉林市,博士在读,牡丹江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经济

基金资助:

1.校级科研项目“关于筑牢文旅产业基础、延伸产业链的战略思考”(YB2022005);

2.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平台专项项目“东北抗联遗址保护及其红色文化旅游价值研究”(1452PT006);

3.黑龙江省高等学校基本科研项目“数字化赋能牡丹江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研究”(YB20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