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陆军无人作战力量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刘爱东 赵时强 曾超
31619部队
摘 要:随着无人机在战场上广泛运用及其作战效能不断凸显,世界各国对无人机作战力量的发展建设愈发重视。可以预见,随着科学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无人作战力量将在战场上发挥更大作用,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文章分析了美陆军无人作战力量建设现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旨在为我军研究与强敌作战、反无人机作战提供参考。
关键词:无人作战;建设现状与发展趋势;美国陆军
美陆军着眼全球军事战略,从战略规划、概念设计、体系建设、技术突破、实战运用等方面协同发力,拥有无人作战装备类型最全、数量最多,形成了相对完善的无人作战装备体系。
一、美陆军无人作战发展现状
美陆军是美军中较早大规模使用无人装备的军种。伊拉克战争期间,美陆军使用超过4000个远程遥控型无人装备执行排爆任务。美军无人机型号多达数十种,数量达1万多架,可遂行情报侦察、预警、目标捕获、火力打击、战效评估、反潜、反舰、扫雷等多样化任务。美军无人作战系统隐蔽性能好、持续作战能力强,有效降低了人员伤亡率,减少了作战经费开支。
(一)制定战略规划进行系统研究
美军2001年公布首个《无人机发展路线图2000至2025年》,作为军用无人机、无人地面车辆、无人潜航器等无人系统发展的战略指南。而后,美国防部接连发布8份无人系统发展规划文件。2009年,首次发布《机器人战略》白皮书。随后又发布《机器人与自主系统战略》,规划将机器人与自主系统集成到未来部队中。2010年,制定《美陆军无人飞行器系统路线图(2010-2035)》。2018年8月,美国防部发布《2017-2042财年无人系统综合路线图》,是美军未来发展无人系统的纲领性指导文件,全面阐述了未来25年美军无人系统研制、作战使用情况,明确对无人系统的未来需求、技术实现途径、未来发展规划和设想。美陆军着力于以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不断增强美军无人装备的自主作战能力,提高无人系统作战效能,以实现战场“有人-无人”作战协同的体系化作战。
(二)加紧组建专业化、规模化的无人机战斗部队
美陆军装备有“灰鹰”、“猎人”、“影子”、“大乌鸦”、“美洲狮”等型号共计4000余架无人机。目前,美陆军已研制出“粗锯齿”M5无人战车、多功能战术运输无人车和“自主多域发射器”无人火炮等20余款无人地面装备,总量近万台。美陆军按照“接触转型”计划,以3个旅作为试点单位,每个旅组建1个大型无人机排和6个小型无人机排。建成后,每个旅装备的各型无人机总数将超过100架。在步兵战斗旅、斯特赖克战斗旅、重型战斗旅的工兵营编制1个战术无人机排,火力旅编制1个战术无人机连。航空战斗旅编制1个灰鹰无人机连,第160特种作战航空团编制2个灰鹰无人机连。
(三)不断优化无人作战体系
美军无人机型号多达数十种,数量达1万多架,涵盖高空、中空长航时,小型、微型无人机,可遂行情报侦察、预警、目标捕获、火力打击、战效评估、反潜、反舰、扫雷等多样化任务。美军无人作战系统隐蔽性能好、持续作战能力强,有效降低了人员伤亡率,减少了作战经费开支。近年来,美军吸取局部冲突的经验教训,着力发展小型化低成本无人系统。2023年,美国防部提出“复制者计划”,宣称要在短期内部署大量低成本、可消耗的无人装备。今年9月,美军投入约9.9亿美元,采购1000架“弹簧刀”系列无人机,将在2025财年采购更多低成本无人装备。美陆军提出“未来战术无人机”计划,拟逐步淘汰RQ-7B无人机,从2026年开始采购一款项噪音小、通信能力强的无人机,提升侦察和监视能力。随着模块化、通用化设计使无人装备成本不断下降,美军将持续扩大无人系统规模。前美国参联会主席马克·米利表示,未来10至15年,美军的无人装备数量占比或将达到1/3。
二、美陆军无人作战发展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美陆军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无人作战向智能化、集群化、多能化、全域化方向发展。
(一)丰富拓展运用领域,满足多样化任务需求
美陆军中远期发展规划,着重发展高新技术更密集、作战效率更高、覆盖面积更大的中高空长航时无人机,建立和完善侦察监视型、察打一体型、支援保障型,覆盖各层面、各性能梯次搭配的无人机作战体系。既能担负情报、监视、侦察任务,又能完成空中打击、对地攻击、引导打击任务;既具备情报支援、通信支援、电子战支援能力,又具备装备、补给、医疗保障能力;既发展侦察监视、攻击打击、支援保障技术,又发展自主导航、自动规避、自我防护、空中加油等技术,不断满足复杂条件下执行多样化任务需求。
(二)强化有人无人协同,提高协同作战能力
美陆军将有人/无人组队视为一种关键作战能力,进行了多次有人机与无人机的协同作战演练。美陆军为战斗航空旅直升机营编配了具备网络中心战能力的“阿帕奇”直升机和“灰鹰”无人机连。为重型攻击侦察营编配“阿帕奇”直升机和“影子200”无人机排,全面提高了部队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美军“灰鹰”和“影子”无人机均安装了战术通用数据链,可由“阿帕奇”直升机乘员在50千米外的地方进行控制,使直升机可以直接观测战场纵深,及早发现威胁并核实情报,通过快速反馈视频数据并传输至100千米外的地面站,在可视距离之外观察、指示和打击目标。在2024年10月举行的美陆军协会年度会议上,美陆军展示了有人/无人机动指挥部概念,旨在形成由“斯特赖克”轮式装甲车指挥控制无人运输车、四足机器狗和中型无人战车等装备的协同作战模式。美“下一代空中优势”计划,安杜里尔公司“狂怒”无人机和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弃兵”无人机通过“协作战斗机”审核,2025年完成设计首飞,计划生产1000架,2030年前服役。
(三)实施分级梯次编配,实现战场无缝衔接
美陆军根据战场需要,营级、旅级、师级及以上部队,分别编配了涵盖侦察监视、目标引导、对地攻击等不同功能的无人机,负责在联合行动和全谱军事行动中支持陆军作战。营级及以下部队主要装备“大乌鸦”和“美洲狮”无人机,执行近程(小于25千米)、短时间(1~2小时)任务。旅级部队主要装备“影子”无人机,遂行中程(小于125千米)、中等持续时间(5~10小时)任务;师级及以上部队主要装备“猎人”和“灰鹰”无人机,执行远程(200千米以上)、长持续时间(16小时以上)任务,提供多种有效载荷和打击能力,为遂行作战任务提供全面战术支持。
(四)发挥独特技术优势,执行复杂特殊任务
美军利用无人机“长航时、远距离、高航空”的特点,执行远距离长时间作战任务。如,改进型“灰鹰”无人机续航时间长达50小时,能够长时间滞空、执行远距离侦察监视和持续电子干扰任务,可根据指挥人员的意图,实时跟踪目标、提供情报,还可避免一般地面武器的打击。在极寒、极热、缺氧等极端条件下,利用无人系统进入极地、深海、洞隙空间乃至外太空,抢占空间优势,实施突然袭击。利用目标小、便于携带、噪声低、隐身性能好等优点,执行城市、森林、山地等复杂环境下作战,特殊条件下执行近距离电子干扰、核生化探测、发送求救信号以及气象战等特种作战任务。
参考文献
[1](美)保罗·沙瑞尔.无人军队-自主武器与未来战争[M].世界知识出版社,2019.6.
[2](美)乔纳森·B·贝尔.对抗蜂群:无人机战争中的战略考虑与机遇[J].中国指挥控制学会,2022.12.28.
[3]聂晓丽.洞悉智能化指挥控制新变化[N].解放军报,2023-10-26(8).
[4]谢凤.提高部队无人机作战能力探析[J].陆军研究,2024(3):62-63.
作者简介:刘爱东,31619部队教研部第三教研室,高级讲师,专业技术大校。赵时强,31619部队教研部第三教研室主任,讲师,专业技术中校。曾超,31619部队教研部第三教研室,文职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