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矿井掘进过程中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相重阳 郝张平
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 陕西榆林719000
摘要:深部矿井掘进是矿山开采中最复杂和关键的环节之一,围岩的稳定性直接影响矿井的安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随着开采深度增加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围岩稳定性问题愈加突出,容易引发坍塌、岩爆和涌水等灾害,给矿井生产带来巨大安全风险。本文综述了深部矿井掘进中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关的分析与控制技术。结合岩石力学、地质工程和现代监测技术,探讨了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监测手段及控制措施,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研究表明,运用岩石力学分析、数值模拟、地质调查和监测技术,能有效评估和控制围岩稳定性,提升矿井的安全性和生产效率。
关键词:深部矿井;围岩稳定性;掘进;控制技术;数值模拟
引言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深部矿井掘进中的围岩稳定性问题已成为矿山安全开采的重要挑战。由于深部矿井受到围岩受力、温度、湿度等多因素影响,围岩稳定性脆弱,易引发岩爆、坍塌、涌水等灾害,严重威胁矿井安全并造成经济损失。围岩稳定性涉及岩石力学、地下水和地质构造等多个领域,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分析与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技术。在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数值模拟、地质雷达和三维监测等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围岩稳定性研究与控制中,帮助矿山工程师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并提前预警。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确保矿井安全、提高开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围岩稳定性问题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在深部矿井掘进过程中,围岩的受力状态复杂,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开挖方式、地下水的分布等都直接影响到围岩的稳定性。首先,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对其稳定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岩石的强度、硬度、弹性模量、黏结力等力学参数影响岩石在掘进过程中受力后的变形与破坏情况。深部矿井的开采深度逐渐增加,围岩的压应力、剪切力等也随之增大,这会导致围岩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进而影响到矿井的安全性。其次,地质构造和断层的存在也是围岩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深部矿井掘进时,地质构造的复杂性和断层的分布可能引起围岩的不均匀受力,导致局部区域的稳定性下降,进而发生坍塌或岩爆现象。
另外,地下水的存在也对围岩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在深部矿井掘进过程中,地下水的渗透作用和水压力的变化,会对围岩造成不同程度的扰动。水的渗透不仅会改变岩石的强度,还可能通过增加岩石的饱和度,导致围岩发生膨胀或软化,进一步降低围岩的稳定性。掘进过程中,若地下水量过大,还可能引发涌水灾害,进一步加剧围岩的破坏。因此,准确分析围岩受力情况、地下水分布、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及地质构造特征,是确保深部矿井围岩稳定性的基础。
二、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
围岩稳定性的分析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模型法、理论分析法、数值模拟法等几种主要方式。物理模型法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实际掘进环境,研究岩石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行为。这种方法能够通过实地测试获得围岩的力学参数,但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模拟的环境与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因此其应用范围有所限制。
理论分析法通常基于岩石力学理论,通过建立力学模型来分析围岩在不同负荷和条件下的稳定性。例如,通过极限平衡法、应力分析法等计算方法,可以估算出围岩的临界稳定条件。然而,这种方法通常基于一定的假设条件,且在复杂的地质环境中可能无法完全反映实际情况。
数值模拟法则是一种现代化的分析方法,能够通过计算机模拟对围岩的稳定性进行动态分析。通过有限元法、离散元法等数值计算方法,结合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质构造特点,模拟围岩在不同掘进条件下的行为。数值模拟法能够提供较为精确的围岩稳定性分析结果,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它能够有效模拟实际的受力情况,帮助工程师预测围岩稳定性,并指导施工。
在深部矿井掘进过程中,数值模拟法成为了最为广泛应用的围岩稳定性分析方法。通过输入地质资料、岩石性质参数以及地下水情况,数值模拟能够实时反映矿井掘进过程中围岩的变形、破坏及应力分布情况,为围岩稳定性分析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三、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支护技术、预加固技术、岩石稳定性监测技术等方面。支护技术是深部矿井掘进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围岩稳定性控制手段之一。传统的支护技术包括锚杆支护、钢支撑、喷射混凝土等,近年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型支护材料和设备不断涌现,如超高强度锚索支护、智能化支护系统等,能够有效提高围岩的支撑强度和稳定性。合理选择支护形式和支护方案,对于防止围岩破坏至关重要。
预加固技术通过对围岩进行预处理,增强其稳定性。常用的预加固技术包括注浆加固、加压注水等。通过预加固技术,可以提高围岩的抗压强度,减少围岩开挖过程中发生的变形和破坏。特别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预加固技术能够有效减小掘进过程中的风险,保障矿井的安全开采。
岩石稳定性监测技术则通过实时监测围岩的受力状态、变形情况等参数,及时发现围岩的稳定性隐患。常用的监测技术包括地质雷达、应变传感器、位移传感器等,通过这些监测手段,工程师可以获得围岩稳定性的实时数据,提前预警潜在的安全问题,为围岩的稳定性控制提供依据。
四、深部矿井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的挑战与发展方向
尽管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深部矿井的开采深度和复杂的地质条件使得围岩的稳定性问题愈加突出,传统的支护技术和加固方法往往难以适应深部开采的需求。因此,如何提高支护技术的适应性和可靠性,成为深部矿井围岩稳定性控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其次,围岩稳定性监测技术的发展需要克服数据获取的难题,特别是在极深矿井中,监测设备的安装和数据传输存在困难。如何实现高效、准确的监测,提升监测技术的可靠性,是目前技术研究的重点。
未来,深部矿井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的发展应朝着智能化、精准化方向推进。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矿井的围岩稳定性分析和控制可以更加实时、精准地进行,提前发现潜在风险并进行有效应对。此外,新型支护材料和加固技术的应用将为围岩稳定性控制提供更多选择,推动矿井的安全开采和绿色发展。
五、结语
深部矿井的围岩稳定性问题是矿山安全生产中的重要课题,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围岩稳定性对矿井安全、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愈加突出。通过对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的分析、稳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以及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的应用,本文为深部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围岩稳定性分析与控制技术将在智能化、精准化方面取得更大突破,为深部矿井的可持续开采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师鑫,范钢伟,苏博文,等.深井窄煤柱沿空掘巷合理掘进时机与控制技术[J].能源与环保,2024,46(12):37-44.
[2]杨江峰,许良全,李子建,等.深部高应力软岩巷道围岩失稳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J].能源与环保,2024,46(10):280-286.
[3]杨德群,张向阳,段云刚,等.近距离下伏煤层采动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分析[J].中国矿业,2024,33(09):11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