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打造“五化”课堂,深化教学改革

作者

肖亚平 陈春梅

安岳县教育和体育局 642350 安岳县高升小学 642350

【摘要】小学数学落实“五化”课堂建设,有助于赋能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全链条,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提升,为他们的长远发展筑牢根基。“五化”课堂教学由教学目标素养化、教学内容结构化、教学任务情境化、教学过程探究化、教学评一体化五个方面构成。本文紧扣小学数学“五化”课堂建设要领,探寻一线教学实践路径。

【关键词】“五化”课堂;教学改革;小学;数学

一、教学目标素养化

从传统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出发,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目标核心是从传统的“解题”转变为“解决问题”。对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简称为“2022年版新课标”)中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立足核心素养,重点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在推进教学目标素养化的学科一线教学实践中,我们以“画图法锻炼数形结合学科素养”为例,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有针对性的实施,做好教育引导工作突破教学瓶颈期。

充分沟通学情教情,在通过画图法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探索中,前期切入点主要是基于单个班级的画图法教学,研究范围较为孤立,呈现出“单点”研究特点,缺乏综合性考虑,发现这一问题后着手加强“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重设素养化教学目标,应用画图法锻炼学科思维。教育目标设定需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看到部分“尖子生”,更要看到角落里的学生,起到“促优补弱”效果,部分数学解题的过程较为抽象,然而通过画图法进行表征,题目则会变得清晰明确,让更多的学生学会数学解题技巧,有助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结构化

通过融合大单元教学理念赋能教学内容结构化,我们用思维导图“拆解”、“重构”课程实施路径。以《圆》的大单元教学为例,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向学生展现,从整章宏观层面的架构而言,主要包含“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的实际应用”等多个知识分块,在大单元下设的每节教学课堂总结环节,也均可绘制简洁的思维导图,实现教学内容结构化。以第一个知识分块《圆的认识》的教学为例,需要学生识记的知识点较为零散,涉及到众多数学概念与定义。《圆的认识》是带有引入、介绍性质的一节,所涉及概念多、新知识点引入多、需要识记多,教师亟需寻找结构化工具,统筹解决“三多”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掌握零散的知识点,“串珠成链”构建知识体系。

思维导图适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结构化梳理,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结构化工具,尤其是在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时更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我尝试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创新,将其引入《圆的认识》课堂教学,不仅在复习课绘制整个大单元思维导图,还尝试在综合课与单一课中使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在课堂上理清知识脉络,理顺重难点的内在逻辑框架。

三、教学任务情境化

情景教学强调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通过设计购物、旅行、家庭预算等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情景任务,学生能够看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实践,让数学学习真正走进日常生活,帮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景中,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判断、决策,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以“认识人民币作业创新设计”为例,我们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购物活动,通过取币、换币、找币的操作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了解人民币的价值,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简单的加减计算,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商品价格,积累简单购物的经验。

把教室布置成“小商店”,利用所学的人民币知识模拟购物情境。学生化身为售货员或顾客,有意愿的学生自由组建“商店”,聘请店员并与家长商量卖什么货物,列出货物名称,资料由“店长”上交给教师。店长制作出这些商品的价格标签,到附近商店调查、询问家人。亲历商店的准备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与生活情境的密切联系,培养了收集资料信息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探究化

参考“三环五学”课堂模式,开展启发式、互动式、体验式、探究式教学,学生在多种导学方式引领下,通过“先学、后教、再思”三个环节,用好“独学、对学、群学、班学、固学”五种学习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引入了‌STEAM教育理念,旨在通过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五大领域的跨学科知识,通过创新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长度测量的量感培养项目《巧探长度测量的前世今生》为例,对照2022年版新课标要求,挖掘以“数学”为核心链接科学、技术、工程、艺术领域的探究化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寻找古代工程项目长度测量中蕴藏的智慧,基于手脚测量探秘身体上的“尺子”,漫谈古今中外的长度测量变迁科学史,课堂体验自制米尺量尺实现规范测量。

新课讲授时,教师打开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创设的故事情境,“河上搭桥,不知宽度,将石头绑在绳索上投掷向河的对岸,另一端的村民拉直绳子标记后扔回来,逐段测量绳长得到河宽”,并基于此生发出几个“子问题”。重点关注学生对测量误差的认知,检查学生是否经过自主思考作出回答,明确测量的“范围”,得出“测量要拉直”、“测量要标记”的两个推论。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身体测量,思考身边没有任何测量工具时应当怎样测量长度,想到了“根据经验估测”、“身体测量”两种手段,共同探寻发现身体上自带的“尺子”,明确一庹、一步、一脚、一拳等身体测量单位,帮助学生在探究中建立对于量感的直观感知,尝试选用合适的“尺子”测量教室内的物体。学生分组上台展示探究成果,每组派代表实操演示,量出讲台长度、讲桌高度、数学课本的长与宽,同时介绍具体使用了何种身体测量方法,进而关注到“不同人测讲台长度的步数结果不一样”,即身体测量的结果具有差异性,初步感受到“统一度量”的意义。

五、教学评一体化

2022年版新课标在各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建议中,均明确提出了教学评一体化要求,为教育教研工作阐明了遵循、指明了方向。作为长期深耕一线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师,我尝试融合大单元教学理念于课堂教学评价,探索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的新举措、新方法,向课堂教学引入过程评价理念,聚焦生活化、情境化课堂授课,鼓励学生在真实情境之中学习数学,挖掘学生学习兴趣。

秉承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开启学生学习之旅,我们先从“概率与统计”大单元整体视角下拟定了“以学评教”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教学联动”引发自主学习思考,从学生学习行为的针对性、能动性、多样性、选择性入手,立足大单元构建概率与统计知识的“新体系”。《扇形统计图》的“教”与“学”从单元内容概述、核心目标确定、知识结构具体化的角度,层层延展构建概率与统计知识体系,精准衔接教学实施与后测评价。在教学中坚持“授课有梯度,讲解有温度”的教学理念,鼓励学生针对学习问题举一反三,找到数学学科的逻辑主线,在单课与整体学习中找好“平衡点”。课堂伊始即引导学生思考条形统计图与扇形统计图的异同点,进而针对扇形统计图展开新知,最后立足大单元整体,将折线统计图一并纳入思考范畴,讨论具体情境与选用的统计图类型之间的联系。

参考文献:

[1]尚剑英.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 [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25, (03): 75-77.

[2]陈赛帅. 聚焦单元整体 开展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 [J]. 小学生(中旬刊), 2025, (02): 127-129.

[3]李秀华. 情境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 2025, (01):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