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体康旅融合下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式初探
周正扬
阜新市图书馆馆员 辽宁省阜新市 123000
摘要:研究基于文体康旅融合下公共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模式,对于强化旅游文化沉浸感,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有一定作用。本文梳理文体康旅融合的内涵、作用,以阜新图书馆为例,研究分析公共图书馆应如何创新自身服务模式,以期为相关从业者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体康旅融合;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
前言: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持续提升,越来越多的民众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与追求,倾向于通过旅游、研学等方式,沉浸式体验不同地域的人文环境与历史底蕴,从而丰富自身文化内涵提升内在素质。文体康旅这种将文化、体育、康养和旅游四个领域深度融合的新业态应运而生且发展迅猛。公共图书馆兼备阅读推广、素养教育、文化遗产保护、研学旅游和社区融合等多元功能,依托其空间资源、文献资源,为民众提供具有公共馆特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服务或场景,提升空间的场所价值和文化审美价值,拓展展览、休闲、社交等社会功能,加深文体康旅之间的融合程度,满足民众多样化、多层次的美好生活需求。
一、文体康旅融合的内涵
文体康旅融合是指将文化、体育和康养旅游三大产业在资源、产品、市场等方面进行深度交融与协同发展,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经济形态。这种融合实现了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市场开拓、品牌共建等核心要素,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方面产生了“1+1>2”的叠加效应和放大效应。
文体康旅融合是目前促进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文体康旅融合,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拓展消费空间,吸引更多游客,提供更全面、有趣、内涵丰富的游玩形式,实现旅游消费升级,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尤其是年轻旅客更喜欢参与性、互动性强的旅游项目,因此,将文体康旅进一步融合,依托体育、文化、康养等内容,为游客提供全新的游玩项目,是当今旅游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公共图书馆拥有大量文化资料,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在开展文体康旅融合工作时,图书馆可依托当地历史文化,把握地方文化脉络,打造特色地方文化内容,将其融入旅游项目,进而提升文体康旅融合度。
二、基于文体康旅融合的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策略
1.打造特色文旅体系
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受不同地域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塑造了形式多样的地方传统文化体系,这些文化蕴藏着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习俗等内容。目前,旅游行业竞争内卷,在文体康旅融合下,旅游行业不再以单独的模式存在,而是作为文化的载体,成为文化宣传的重要媒介,特色文旅体系将文化与旅游进行融合,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能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还能传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耕当地独有的文化特点,打造当地特色文旅体系、为游客提供特色旅游服务,在提高地区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效率和质量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公共图书馆中存放有大量当地历史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对打造当地特色文旅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通过对特色地方文献资料进行研究,挖掘有价值的文化活动主题,相关单位就能结合这些内容,将文化与旅游有机融合在一起,促进特色文旅体系建设[2]。公共图书馆打造特色文旅体系时,应强化顶层设计,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围绕该内容开展文化旅游设计,促进文体康旅内容更高效融合。设计特色文旅体系时,公共图书馆要详细了解当地的文体康旅融合背景以相关政策,将策略与政府政策相呼应,以较低成本具象体现文体康旅内容,实现高质量融合。例如,阜新市以“八千年之约”为主题,将中国·阜新玛瑙文化旅游节与“龙源阜新”系列活动相呼应,打造特色文体康旅活动,阜新市图书馆抓住这一机遇,承担起部分玛瑙精品展位,通过呼应“八千年之约”主题内容,为游客介绍阜新市的发展历程、文化风俗、风土人情,通过中国·阜新玛瑙文化旅游节,实现阜新当地文化的高效传播。
2、提供便捷的文化服务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益机构的典型代表,其文化服务属性较为突出,能够发挥推广文化知识的作用。在文体康旅融合视域下,公共图书馆是帮助游客了解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媒介,游客在游览结束后,在公共图书馆内浏览、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历史文化内容,这对提升旅游质量、推动当地特色历史文化传播有着一定帮助。通常来说,公共图书馆应距离文化旅游区域较近,且交通便利,或可直接在文化旅游景区内开设,便于游客前往,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既能在公共图书馆内休息,又能探索当地特色历史文化内容。公共图书馆应兼顾空间大、资料丰富等特点,将信息检索技术融入馆内电子设备中,实现高效信息化借阅,提升文化服务质量。[3]
公共图书馆应推出24小时营业服务、网络服务等内容,最大程度缩短游客的借阅等候时间,满足游客碎片化的阅读需求,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公共图书馆还可通过打造线上阅读服务平台,让游客在网络上获取更多相关信息,完成借阅等行为。公共图书馆与景区服务站开展深度合作,吸引更多游客到公共图书馆中检索当地特色历史文化知识,强化游客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度,提升旅游质量。例如,在公共图书馆内为游客提供线上线下同步的特色文博场馆及旅游景区的手绘地图、电子地图,方便游客查阅自己感兴趣的点位,并对每个点位进行结合当地特色的饮食、出行、游玩、购物等相关内容的推荐。例如,阜新市图书馆建成的“玉龙书房”,为游客开启一扇全天候阅读的知识大门。“玉龙书房”是阜新市图书馆建立的全市首家24小时城市书房,使用智能化技术搭载优质图书资源,藏书约5000余册,采用先进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自助借阅、无人值守、读者自我管理等功能,通过扫描身份证或读者证进入书房,借阅书籍也可通过智能化系统自主完成。自投入使用以来,已迅速成为当地重要的打卡点,元宵节期间阜新市图书馆还对“玉龙书房”景观进行布置调整,猜灯谜赠好礼,强化“玉龙书房”与游客之间的互动性。阜新图书馆还通过新媒体渠道,对“玉龙书房”进行推广宣传,制作“图书馆学习游玩打卡攻略”,通过精美的图文、视频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打卡,了解阜新当地文化内容。
3、创新馆藏资源应用
在文体康旅融合背景下,相关工作人员在制定旅游方案时,一定要围绕公共图书馆内的馆藏资源进行,解决旅游产业过于娱乐化的问题,将文化更好地与旅游结合。开发馆藏资源时,不必拘泥于馆藏资源本身,应对其进行延展、创新,搜集更多相关内容,将其融入旅游产业,最终达到提升旅行沉浸感受度。图书馆可以根据当地资料,不断对周边城镇、乡村的风土人情、环境等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寻找更多与文体康旅有关的内容,并对其进行深度的开发、应用。
例如,阜新市目前已经拥有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6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图书馆可利用这一优势,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的相关文化内容进行深度挖掘,融合旅游、文化、养生等内容打造文化养生型旅游。图书馆还可应积极配合文旅局各项规划,有序开展特色活动。2023年,阜新市举办“2023辽宁乡村旅游季”,推动人文与自然相关的阜新乡村游,多数村镇将“文化、旅游、养生”结合在一起,打造出乡村旅游、健康养生、文化赏析等多个板块,为游客提供了趣味十足的旅游内容,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特色的当地风土人情,还能在图书馆内便捷的获取与当地相关的文化内容资料,进一步了解当地文化内容。
4. 加强文化教育与研学旅游相结合
公共图书馆不仅是文化资源的存储地,也是文化教育的重要场所。在文体康旅融合的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综合运用自身阅读空间、馆藏资源和专业服务优势,根据研学旅游目的、规范,为主办方提供相关课程或服务。与学校、教育机构、地方社区等谋求合作,开发研学旅游项目,将文化教育与旅游体验相结合。通过组织学生和游客参与历史文化讲座、文化体验活动、实地考察等,公共图书馆可以成为文化传播和教育的重要平台。
例如,阜新市图书馆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设计一系列研学旅游项目,如开展“玛瑙文化探秘”、“阜新历史之旅”、“阜新市图书馆成立65周年的故事”、“张三丰故里”等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研学游主题,让参与者在游览的同时,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这种结合不仅丰富了旅游内容,也提升了文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
5. 拓宽阅读推广文化体验形式
公共图书馆可通过拓宽阅读推广文化体验形式,吸引更多游客参与。例如,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项目。阜新市图书馆通过VR设备“穿越”到古代,亲身体验历史事件或文化场景,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此外,公共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举办文化创意市集、手工工艺作坊、非遗文化传承体验等主题活动,吸引游客在互动中感受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汲取书籍内外的文化知识,沉浸式感受书香氛围。这些创新的文化体验形式不仅能够提升游客的参与度,也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传承,进一步打造文旅融合新场景。
例如,阜新市图书馆举办的“阅游阜图——打卡厚道新城”活动,将时下集章打卡这一旅游新风景加入文化元素,让游客在阅读之余,通过这种文化意蕴的媒介仪式感,增强游客的阅读体验感,提升图书馆的品牌效应、扩大影响度。例如,阜新市图书馆承办的“传承非遗 健康生活”非遗展,通过展览+市集的形式,在图书馆里现场直观感受部分非遗项目的制品,切实感受阜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特色。
6、打造融合特色品牌
通过为体育赛事“搭台”,推动“赛事+旅游”、“赛事+文创”、“赛事+商贸”等内容的发展,让赛事走进景区、公共图书馆,真正将文体康旅高效融合,打出一套“赛事吸引客流、文化赋能互动、旅游扩大消费”的“组合拳”,建立独特且完善的旅游新生态,吸引更多游客游玩体验,带动当地经济、文化发展,文化与体育赛事相互融合,打造地方品牌,通过公共图书馆对品牌进行再次推广,谋求更广泛的宣传效果。
康养银龄亦是特色内容,“旅居康养+”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康养模式,旨在激发老龄健康产业活力,将旅居康养与文化艺术有机结合,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如,2024年,阜新市在当地温泉小镇开展康养银龄活动,该活动组织大量文化娱乐、旅居康养活动,公共图书馆抓住该活动热度,在图书馆内同样开展了旅居康养与文化娱乐相结合的活动,打造属于公共图书馆的融合特色品牌。活动期间,公共图书馆为“学员”提供大量与阜新当地文化相关资料,让“学员”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服装风格,让老年时尚文化与阜新风情完美结合,进一步推动养老、文化、旅游三方融合,提升阜新城市魅力。如,在辽宁城市足球超级擂台赛上诞生的“阜小龙”花车在阜新市图书馆正式安家,为市民和游客开启了全新的文化体验之旅。“阜小龙”花车原型源自阜新首届文创设计大赛的获奖作品,车身采用阜新特有的水草玛瑙绿,龙尾托起的篮球,象征着阜新作为全国首批篮球城的荣耀,该花车与阜新市图书馆这一城市重要文化地标结合,让游客感受阜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魅力,成为阜新文化传播的新载体。
结语:在文体康旅融合视域下,公共图书馆需发挥更显著的文化传播作用。顺势而为,在实际工作中,公共图书馆要创新服务模式,为游客提供更便捷的文化服务,探索馆藏资源应用,创新运营机制,通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促进我国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迎来新的篇章。公共图书馆正视自身优势,主动将文化内涵与旅游产业、康养体育项目相融合,让游客在参与旅游项目、康养体验的同时感受当地文化氛围。公共图书馆凭借便捷的服务,能够为感兴趣的游客提供高品质的文化输出,这对于宣传当地文化,实现文创旅游良好运转。
参考文献:
[1]陆和建,莫思佳.PPP 模式下我国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的若干思考[J].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2023, 41(1).
[2]李斯,李阳,陈一.面向用户碎片时间的公共图书馆社会分馆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与情报, 2021, 41(03):113-120.
[3]苟才敏.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模式和发展路径研究[J].才智, 2022(7):187-189.
[4]任鹏博,张健,李婷文,蔡峰.长三角区域文体康旅一体化融合发展探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2,4(4):83-89
[5]李凤明,李晓宇.文旅融合时代下公共图书馆发展的思考与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10:17-18
[6]田静.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6:157-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