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家园互动,促幼儿创生课程

作者

徐慕婷

江苏省张家港市江帆幼儿园 215600

假期生活即将到来,很多家长在群内讨论不知道如何让孩子们在家玩的有趣、学得有劲,为了让孩子们的假期生活变得丰富由有意义,我们开展了“假期的线上生活课程”。通过幼儿、家长与教师的云端网络互动,来有效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如何有效衔接三者之间的关系,形成有效的互动,使课程创生更具有价值性呢?本文将从“幼儿为中心”出发、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鼓励幼儿及家长创生生活,才能创生教育。

一、解放儿童——愿做会“引路”的教师

儿童是天生的创造者,他们拥有丰富的创造能力。教师要帮助幼儿释放创造力,就要最大程度地解放幼儿的嘴巴、双手、头脑、眼睛、时间、空间。尽可能把机会给幼儿,帮助他们提高自动、自学和自得的能力,思维能力和认识能力,手脑并用、能言善行、善待人、会办事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下也要求教师向新型教师转变,成为孩子的引领者及共学者。

1. 提供机会去发现,在发现中获得新经验

作为新型教师,我们要鼓励幼儿敢问、勤问、问到底,同时培养他们质疑解疑的能力。为了做好假期中的“生活课程”,我们收集了孩子们在假期中的困惑:外面太冷,不想出去运动怎么办、在假期里可以做些什么有趣的事……陶行知说过:小孩子有问题要准许他们问。从问题的解答里,可以增进他们的知识。当孩子在质疑的同时,我们不要急于将答案告诉给他们,而是应该把探究知识、获得知识的权利还给幼儿。我们鼓励孩子们主动和爸爸妈妈去进行一次深度的谈话,相互谈心。我们也鼓励孩子们自主阅读书籍或者在网络上寻找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进行尝试。

2. 给予自由去探索,在探索中实现全面发展

在孩子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给孩子时间和空间上的自由。在课程中,我们一起聊劳动、聊兴趣、聊运动……。那如何引导幼儿勤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增强自身抵抗力呢?孩子们充分利用了客厅、餐厅、阳台等空间并利用家里的桌子、椅子、垫子等设计具有多重障碍的游戏场地。再加入自己设定的游戏情境,邀请家里人一起参与了锻炼。这是属于孩子们的游戏,在游戏中,他们得到了多元发展,实现了多方面的解放。

二、由“行”而“知”——学做会创造的孩子

“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有真知的收获。”陶行知在《教育的新生》一文中说道。遵循陶行知先生“行知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我们要充分利用现在的时机通过网络课程的形式,引导幼儿自主、自动、自由地游戏学习、感悟生活。通过鼓励他们动手探索、操作、表征来获得直观形象的经验,丰富已有经验的同时,拓展新经验。

1.实践中体验,体验中成长

游戏是儿童获得知识经验的基本途径,是其感知世界的表达方式。在假期中,儿童获得经验的关键就是以游戏的形式展开的。例如在假期前,孩子们对在生活区品尝到的酒酿非常感兴趣,很想知道酒酿的制作过程。于是,很多孩子们在假期生活中就自主通过动画视频了解了酒酿的制作过程。再用画画的形式对制作过程进行了表征,进而用自己的语言向成人介绍自己的发现。接着,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来到超市进行采购,尝试进行了酒酿的制作。“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认为行和知是相辅相成并且是循环的,只有善于利用两者之间的联系,方能收获成功、快乐成长。

2.小先生分享,即知即传人

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生发出了趣味化的体育游戏和科学游戏以及益智游戏等。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进行游戏的设计或是游戏的分享。根据幼儿的兴趣,我将他们分成3组,分别实习小先生制。在群组里采用奖励机制,鼓励人人争当小先生。陶行知先生说:“小先生是与他人分享教育的儿童。”那小先生需要做些什么呢?以“科学实验”为例,我们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来鼓励幼儿进行视频录制或是直播的形式来将自己设计的实验,或是网络上的科学小实验和大家一起分享。小先生需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先进行实验的尝试、了解实验的方法规则及过程,知道实验的原理。然后再将其通过网络与其他幼儿进行互动及操作。这就是一个“行——知——行”的过程。小先生以一人之力带动小组幼儿共同游戏实验成长。通过小先生活动,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大胆表现的能力都有所提高,实现了最好的“生本教育”。

三、因爱而美——力做会陪伴的家长

陶行知先生倡导“爱的教育”,在我看来不仅是教师对孩子的爱,还应该有家长对孩子的爱以及幼儿对其它事物的爱。这三者应该是循环模式的,相互给与,相互影响。假期生活中,家长在家担任起了“老师”的角色,他们需要配合幼儿园帮助孩子在假期里学习成长,是孩子创生课程比不可少的关键。通过与家长间的聊天互动,沟通交流我们对于孩子们的爱,指导家长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最后我们也鼓励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家人、对长辈、对自然界、对生命体的爱……

1. 六个“一分钟”,给与幼儿关注与爱

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拥有不可或缺的教育权。有很多家长反应假期中,孩子在家无所事事,脾气比较大。家长们分析了半天,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其实我们不难发现幼儿最需要的东西,其实是爱与陪伴。于是,我就在群里分享了陶行知先生的“六个一分钟”,鼓励家长每天用六分钟来倾听、示爱、参与、赞美、鼓励、矫正。通过这短短的六分钟,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人关注与爱着的,给与他们心灵上的慰藉同时也让他们慢慢拥有被爱的能力。“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家长在课程创生的过程中也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会直接影响孩子们的活动。

2. 爱心种植,培养幼儿爱的能力

我们的假期课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慢慢变得生动与深入。结合植树节,我们开展了线上的种植活动。孩子们从做计划出发,挑选种植需要的工具,选择种植场地及种子,再到制作观察记录表……这其中都需要家长们的陪伴与支持。那这时候家长可以做些什么呢?

案例:

小壮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想用苹果籽来种苹果树。他的妈妈十分配合地帮他将苹果子取出来,和他一起搜索了种植的一些知识。然后将一些种子放在铁盒中,并放入一张纸巾和一点水。另一些种子泡在了水里,等待它们的发芽。他们谁都不知道是会是哪个容器中的种子先发芽。家长和幼儿在这个活动中都是学习者与探索者,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未知数。妈妈反馈说只要孩子想要尝试,她就会陪着他一起尝试。妈妈的这份爱与陪伴传递给小壮。小壮也用爱来回馈给他的植物。这样的一份爱给与了孩子成长的无限可能,同时也让孩子有了更多的动力与爱去等待种子的成长。有了这样一个全程参与投入的活动,孩子们的爱心在家长的静心陪护下慢慢培养起来。从以自我为中心到由己及人,这中间缺少不了家长的指导和老师的指导。

孩子成长这件事是孩子、家长、老师乃至社会共同参与其中的,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雷玲主编.教师要学陶行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陶行知著/主编.陶行知全集[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