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策略研究
孙予墨
威海广泰应急电子工程有限公司 264200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详细分析,探讨了从项目前期规划到竣工验收各阶段的成本控制策略,通过科学合理的成本管理和控制手段,可以有效降低项目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全过程;控制
引言:传统的造价控制方法往往集中在施工阶段,忽视了项目前期规划和设计阶段的重要性。随着现代工程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复杂性的增加,如何实现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全过程控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
一、建筑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
建筑安装项目成本管理方法能够更加高效、科学地运用已有专业技术知识资源与经济技术,为企业提供资源,降低费用,对项目风险做出合理价格规划、决策,并实施有效管控。建筑结构安装工程造价管理方法是否有效,直接关系着项目投资主体工程经济效益的高低[2]。
二、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策略
(一)投资决策阶段造价控制
1构建协同决策机制
组建由投资、设计、造价、环保专家构成的联合评审团队,实施“技术经济双审制”。推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造价穿透式审查,要求经济评价章节必须包含:(1)基于WBS(工作分解结构)的造价分解体系(2)关键材料设备的替代方案比选表(3)10年运维成本预测曲线(4)开发决策协同平台,实现方案比选、造价测算、风险模拟等功能的在线协同,确保各部门数据基准统一。
2强化风险弹性设计
引入蒙特卡洛模拟法,对安装工程造价进行2000次以上概率仿真,量化地质风险、通胀波动等不确定因素对总投资的影响。建立三级风险储备金制度:(1)基础储备金(3%总投):应对常规价格波动(2)专项储备金(2%):覆盖地下障碍物处理等已知风险(3)应急储备金(1%):预留极端气候等黑天鹅事件应对资金推行决策文件区块链存证,固化比选方案的技术参数与经济指标,规避后期实施阶段的决策追溯争议[3]。
(二)设计阶段造价控制
建立BIM(建筑信息模型)协同平台,实现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专业设计数据互通。采用“限额设计+价值工程法”双轨驱动,将造价指标分解至各专业设计模块。例如,在机电安装工程中,通过管线综合优化减少交叉返工,利用预制装配技术降低现场施工损耗。要求设计单位依据《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编制清单,同步生成三维可视化算量模型,确保工程量与设计图纸零误差匹配。实行“两清单比对制度”:设计单位提交的工程量清单需与第三方造价咨询机构编制的控制清单进行智能对比,重点核查材料规格偏差、工艺标准错漏等问题。开发AI审图系统,自动识别非常规节点构造、超限材料用量等设计缺陷,生成优化建议报告。针对新型技术应用场景(如光伏一体化屋面),建立动态补充计价库,每季度更新工艺工法数据库,确保清单内容与市场发展同步。推行设计质量终身责任制,要求主要设计师签署技术经济承诺书,明确设计变更导致的成本增量追责条款。建立设计变更影响度评估模型,对涉及造价波动超3%的变更方案,需组织建设方、施工方、造价方进行四方会审,通过区块链技术固化审批流程,实现变更溯源可查[4]。
(三)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
构建“资格预审+清标复核”双阶段筛选体系:(1)资格预审阶段:运用大数据信用评估模型,对接全国建筑市场监管平台,自动核查投标单位业绩真实性、诉讼纠纷记录等,淘汰存在围标串标风险的主体。(2)清标复核阶段:开发智能清标系统,对投标文件中的非常规报价(如主材单价偏离行业均值±15%)自动预警,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识别不平衡报价策略。例如,对土方工程刻意压低单价、装饰工程虚高报价等异常模式进行风险标记。建立动态价格指数模型,集成钢材价格指数、水泥区域价差、特种工种人工成本等12类市场数据,按周更新基准价数据库。部署电子招标区块链平台,实现投标文件哈希值上链存证,固化开标时间戳与评标过程记录。推行“盲评+明标”混合评审模式:技术标采用匿名评审规避人情干扰,经济标实施价格合理性指数分析。建立中标单位履约能力动态监测系统,对项目经理在岗率、机械设备调度效率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跟踪,防范低价中标后偷工减料风险。
(四)施工阶段造价控制
建立合同执行台账系统,对工程量清单、计价条款、支付节点等核心要素进行数字化备案与实时比对。针对工程索赔场景,设置索赔事件触发阈值预警机制,通过工期延误分析、责任归属判定等流程规范索赔处理程序。例如,在暴雨导致停工的情形下,需结合气象部门证明文件与合同不可抗力条款,明确工期顺延与费用补偿范围,避免结算争议。依托BIM技术建立三维成本模型,将预算分解为分部分项工程的月度/季度成本指标。通过物料消耗扫码记录、机械台班GPS定位跟踪等手段,实现混凝土浇筑、管道铺设等关键工序的实时成本数据采集。当单项工程成本偏差率超过±5%时,启动分级响应机制:10%以内偏差由项目经理组织优化施工方案,10%-20%偏差需报企业成本部门审批,超20%偏差须停工进行成本复盘。建立变更分级审批制度,明确5万元以下变更由现场指挥部审批,5-50万元报企业技术委员会审核,超50万元重大变更需组织第三方专家论证。对于已发生的设计变更,采用“双算对比法”同步计算变更前后的造价差异,通过区块链存证技术固化变更签证文件,确保变更资料的真实性与追溯性。
(五)竣工验收阶段造价控制
组建由注册造价师、法律顾问、技术专家构成的复合型审计团队,制定“三审三核”标准化流程:一审合同履约完整性,核实施工范围与招标文件一致性;二审工程量计算准确性,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复核隐蔽工程;三审计价规范性,重点核查材料调价依据与定额套用合规性。引入机器学习算法,对历史结算数据中的异常支付模式(如突击签证、重复计量)建立风险识别模型。部署工程结算大数据平台,集成施工日志、监理记录、质检报告等多源数据,通过OCR识别技术自动提取结算资料关键信息。开发智能算量系统,将设计图纸与清单规范自动关联生成工程量计算书,较传统手工算量效率提升80%以上。例如,在管道安装工程结算中,系统可自动识别管径、埋深参数,调用对应定额生成计价清单,规避人为计算误差。实施结算文件交叉验证机制,要求施工方提交的进度款支付凭证、材料进场单、机械租赁合同等资料形成完整证据链。对于争议性内容推行“四方会审”制度,由建设方、施工方、监理方、审计方共同确认签证有效性。建立质量保证金动态释放机制,将5%工程款与缺陷责任期挂钩,针对渗漏、沉降等质量问题的整改情况分阶段返还。
结语: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不仅影响着建筑整体质量,也对建筑整体造价产生较大影响。所以安装造价控制过程应贯穿整个安装阶段,要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实现安装工程造价控制的工作目标,将各个阶段的调整与变更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积极探索先进且科学的管理模式,提升全过程造价控制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折志梅. 房屋建筑土木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策略[J]. 建材发展导向, 2025, 23 (01): 124-126.
[2]林淑玲. 施工企业的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 建材发展导向, 2024, 22 (24): 103-105.
[3]张美丽. EPC总承包项目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J]. 居业, 2024, (08): 118-120.
[4]吴艳. 建筑安装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措施分析[J]. 居业, 2022, (11): 136-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