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数字化转型的困境与突破路径
徐俊
曲靖市陆良县马街镇人民政府,云南 曲靖 655605
【摘要】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审计监督的数字化转型成为提升监管效能、保障集体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然而,受限于基础设施薄弱、信息化程度低、人才短缺以及管理体系不健全等因素,数字化审计监督的推进面临诸多阻碍。本文将简要剖析当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政策支持等突破路径,为推动农村集体经济管理现代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数字化转型;困境;突破路径
一、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的数字化转型是提升集体资产管理水平、强化财务透明度、提高监督效率的重要举措。当前,传统的审计模式存在信息获取滞后、监管覆盖不全、审计效率低等问题,难以满足现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通过数字化手段,可实现数据实时采集、智能分析与远程监管,提高审计工作的精准度与时效性。同时,数字化转型有助于优化审计流程,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审计质量,增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风险防控能力。因此,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的数字化转型,不仅是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二、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数字化转型的困境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当前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部分地区网络覆盖率低、设备陈旧,难以支撑数字化审计系统的有效运行。此外,部分基层组织在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不足,导致审计监督的数字化转型进程缓慢。
2、审计数字化转型政策和体制保障不足
目前农村审计监督的数字化转型缺乏系统性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一方面,缺乏统一的数字化审计标准,导致各地推进工作存在较大差异,难以形成协同效应。另一方面,财政支持不足,部分地区难以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数字审计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此外,农村审计监督的法律法规尚未完全适应数字化发展的需求,导致数字化审计的法律依据和执行机制不够完善,影响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3、审计数据获取、应用、共享方面的不足
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涉及多个层级和部门,审计数据来源分散,格式不统一,导致数据整合难度较大,影响审计监督的效率。此外,数字化审计系统的应用场景较为有限,主要集中在财务数据管理,在资产监管、合同审核、绩效评估等方面的应用较少,难以形成完整的数字化监督体系。同时,部分农村地区的数据安全性较低,存在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影响审计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4、数字审计人才匮乏
数字化审计需要具备信息技术与财务审计双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农村基层单位在专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存在困难。审计人员普遍缺乏信息化审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数字化审计工作难以有效推进。
三、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数字化转型突破路径
1、完善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农村地区建设高质量的互联网和数据存储设施,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网络覆盖率和数据传输能力。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以多元化投资模式推动信息化进程。同时,推动农村基层组织更新审计设备,建立统一的信息管理平台,提高数据处理和共享能力。此外,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日常维护,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为审计监督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2、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为加快农村审计监督的数字化转型,政府应制定系统性的政策支持体系,确保数字化审计工作有序推进。可由国家或省级层面出台农村审计数字化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建设目标、技术标准和实施路径,推动各地统一标准、协同推进。应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立专项资金或补贴机制,确保农村地区能够建设和维护数字审计系统,逐步实现数据共享、智能分析和全过程监督,提高审计监督的效率和精准度。
政府应完善制度体系,夯实数字审计法律基础。也就是说,农村审计监督的法律体系需适应数字化发展需求,应加快修订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将数字审计的职责、权限、数据管理、安全要求等纳入制度框架,确保审计监督有法可依。建立农村审计数据共享和应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归属、访问权限和使用规则,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真实性。此外,还需完善数字审计结果应用机制,明确责任追究与整改要求,确保审计监督的权威性和实效性,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3、加强部分协同和数据管理
(1) 统一审计数据标准,提升数据整合能力
针对审计数据来源分散、格式不统一的问题,应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管理规范,确保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数据格式一致。例如,可以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数据采集标准,规范财务、资产、合同、绩效等数据的记录方式,并推行标准化的电子报表格式,提高数据整合的可行性。
(2)推进数字化审计系统建设,拓展应用场景
当前数字化审计系统主要集中在财务管理,而资产监管、合同审核、绩效评估等方面的数字化程度较低。因此,应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将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审计工作中。例如,可以开发涵盖财务、资产、合同、绩效等模块的一体化审计平台,实现对农村集体经济运行全过程的数字化监督,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覆盖面和效率。
(3)强化数据安全管理,确保审计工作的稳定性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数字化转型必须构建多层次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首先,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采取数据加密、访问控制、身份认证等技术,防止数据泄露和篡改。其次,建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确保在遭遇网络攻击或系统故障时能够迅速恢复数据,保障审计工作的连续性。此外,还应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网络安全培训,提高数据安全意识,减少人为操作失误导致的数据风险。
(4)构建跨部门协同机制,促进数据共享
由于农村集体经济管理涉及多个层级和部门,应建立高效的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例如,设立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政府、农业农村部门、审计机构等单位的数据互联互通,避免重复采集和信息孤岛现象。同时,可探索区块链技术在数据共享中的应用,以确保数据共享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提升审计监督的精准度和透明度。
4、加强数字化审计人才建设
农村集体经济审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人才严重不足,应加强本土审计人才培养,设立专项培训计划,提高基层审计人员对数字化工具和系统的应用能力,同时鼓励在职进修,提升数字审计专业素养。引进外部专业人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高校合作等方式,引入具备信息技术和审计经验的专业人员,弥补短期人才缺口。依托智能技术提升审计效率,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在农村审计中的应用,降低对高端审计人才的依赖,使基层审计人员能够借助技术手段高效完成监督任务,助力农村审计数字化发展。
结语: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数字化转型十分重要。当前,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数据整合、人才培养及政策支持等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但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和制度建设、推动技术创新、完善数据管理体系和人才培养,能够有效破解难题,提升数字化审计水平。未来,应持续推进农村审计数据转型和智能化应用,加快构建高效、透明、安全的审计监督体系,助力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孟微微.数字经济下研究型审计的实现路径和价值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4(6):53-56.
[2]李晓东,滕飞.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J].会计之友,2024(5):29-37.
[3]崔春,杨周南.数字化时代国家审计治理能力提升:理论框架、逻辑构建和实现路径[J].经济体制改革,2024(3):1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