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跨界创新 美美与共

作者

吕婷

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 江苏省常州市 213000

摘要:在新时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要构建起跨学科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促进美术学科和语文学科的融合,主要是因为这两个学科在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理念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关联性。因此,可以满足教学层面上的跨界创新,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增强对于石文化的理解,切实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有效融合学科的相关元素以及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提升美术教学效率的同时推动学生更好地把握石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鉴赏和创新。本文将主要从小学美术与语文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重要价值,以及跨学科创新背景下小学美术石文化的教学策略两方面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美术;语文学科;石文化教学;跨学科融合

引言

在当前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之所以要重视带领学生去探究石文化,主要是因为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于石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有利于让学生真正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寻找各种形态各异的石头,并从艺术审美的角度去挖掘这些石头的特点。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在石头上进行创新创作,充分展现出自己的艺术探究潜力。而与语文学科的融合,则是为了满足小学美术课堂跨界融合需求,让学生在更加丰富完善的知识体系下掌握更多的技能,结合语文学科的元素促进学生对于石文化的鉴赏和应用。

一、小学美术与语文开展跨学科教学的重要价值

(一)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在当前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之所以要衔接语文学科开展跨学科教学,主要是因为美术和语文都属于人文性学科,其中都包含了大量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在开展石文化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充分运用语文学科的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和延伸。这有利于丰富当前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认知和探究视野,也让他们结合不同的文化资源更加直接地认识到石文化的重要性[1]。

(二)有利于创新融合教学模式

相较于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跨学科教学融合更有助于体现出各学科在教学方面的融合性和共通性,在实践中发挥出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和推广石文化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就需要促进美术学科和语文学科的衔接,这样有利于创新融合教学的模式。一方面拓展美术学科的教学手段,另一方面衔接语文学科的教学素材,给学生呈现出全新的教学体系,从而带来更好的课堂体验。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在小学美术课堂上开展石文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借助美术课堂和语文课堂的融合,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他们不仅具备美术学科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还具备语文学科教学中的钻研意识,能够深入到石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研究,切实满足跨学科教学的需要。同时,学科融合发展也让学生在其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他们未来的可持续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同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艺术修养[2]。

二、跨学科创新背景下小学美术石文化教学策略

(一)拓展资料精细阅读,了解石文化发展起源

在跨学科教学背景下,教师应当充分促进小学美术课堂和语文课堂的融合,通过这种方式开展全新的美术教学模式,并在其中带领学生积极探究美术学科中的传统文化,发挥语文学科知识在课堂上的辅助作用。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首先可以给学生拓展有关于石文化的相关资料,让学生结合自己在语文学科中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展开精细化阅读。这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石文化,把握石文化的发展起源和艺术特点,也能在其中更加善于发掘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3]。例如,在学习苏少版“玉石文化”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搜集玉石介绍相关的资料,让学生在阅读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更加了解不同玉石的产地以及种类,然后能够区分各种玉石的特点。这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生对于石文化的了解,也让他们真正运用自身的语文阅读方法去提炼关键信息,提升石文化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实现跨学科教学的目标。

(二)布置语文写作任务,制作趣味石头名片

在小学美术学科和语文学科跨界融合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给学生布置一系列的语文写作任务,让他们围绕着美术课堂上所了解到的各种石头文化进行创作,在其中有效促进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衔接。例如,教师可以在美术课堂上鼓励学生走进大自然,并且收集各种各样形态不同的石头,然后围绕着这些石头用文字进行简单的描述,给它们制作趣味石头名片,其中包括学生给这个石头起的名字、石头的种类、颜色、外形特点、采集地点等等。这样一来,学生通过文学创作可以给每一块石头赋予更高的价值和全新的生命,基于名片生成每个石头的个性化故事,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于石文化的了解,也让他们的语文写作能力在潜移默化过程中得到提升。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应当意识到无论是语文课堂的作文还是美术课堂的作品,都需要学生基于自己所学的知识以及生活经验进行创新,在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由此才能够实现学科知识的融合。

(三)开展石头绘画活动,口语表达介绍作品

在当前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石头绘画活动,在大自然中挑选一些适合作画的石头,然后发挥自身的美术创新意识,运用不同的色彩在石头上作画。学生可以将石头作为一个特殊形状的画板,在其中围绕着石头的特点描绘出不同的图案。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下册“有生命的石头”一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中国古代各种各样的石雕石刻作品,通过这些作品来更加全面地感受石文化的历史价值和艺术魅力。然后鼓励学生运用鹅卵石展开联想创作,在创作之前首先对于石头的各方面进行观察,围绕着石头的形状、颜色和肌理,在创作的过程中提供更多的灵感。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衔接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环节,让学生介绍自己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学生就应当按照口语交际的要求在课堂上进行大胆的表达和分享,给教师以及其他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理念,在展示自己石头艺术品的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其中的文化内涵,实现跨学科理念下美术课堂石文化的教学目标[4]。

(四)衔接语文课文素材,举办课本剧表演活动

在跨学科背景下的美术课堂上,教师还应当积极衔接语文课文素材,借助这些课文更好地推广石文化,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增强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运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选取语文教材中的《女娲补天》《愚公移山》《完璧归赵》等与石头相关的课文,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课本剧改编,在其中重点突出石头的价值,并且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石头在不同故事背景下所发挥的作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本剧表演的过程中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这些有内涵的故事体现出石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跨文化教学理念背景下,当前小学美术教师要想促进学生对于石文化的了解和传承,就需要在课堂上充分衔接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这样一来构建起全新的教学体系,一方面通过传统文化背景加强学生对于石文化的理解与探究,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则通过美术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结合石文化展开艺术创作,由此真正实现美术课堂和语文学科的衔接目标。

参考文献

[1]闵光松.小学美术与语文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究[J].名师在线,2024(07):85-87.

[2]陈香.新课标下小学美术跨学科教学策略探索[J].读写算,2025(06):124-126.

[3]赵秋菊.美术教育与奇石文化艺术的结合探究[J].成才之路,2024(11):137-140.

[4]杜宪勇.浅谈小学美术教育与奇石文化艺术相结合[J].大众文艺,2018(21):228-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