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交通工程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

作者

张洪锋

东平县公路事业发展中心 山东 泰安 271500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道路桥梁的建设规模日益扩大。然而,在道路桥梁的施工过程中,沉降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沉降段的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对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交通工程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交通工程;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

引言

道路桥梁沉降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是交通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沉降段的路基路面施工技术不仅关系到道路桥梁的整体质量,还直接影响到交通安全和行车舒适性。因此,研究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对于提高道路桥梁的施工质量、延长使用寿命、保障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1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的重要性

1.1保障交通安全与行车舒适性

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质量直接影响道路桥梁的平整度和稳定性。若施工不当,沉降段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裂缝或塌陷等问题,导致路面凹凸不平,增加车辆行驶的颠簸感,降低行车舒适性。同时,这些问题还可能引发车辆失控、侧滑等交通事故,严重威胁交通安全。特别是在桥梁与路基过渡段,沉降差异会导致“桥头跳车”现象,进一步加剧安全隐患。因此,高质量的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是确保道路桥梁安全运营的基础,也是提升交通服务水平的关键。

1.2延长道路桥梁使用寿命

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决定了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若施工过程中未能有效控制沉降,路基和路面结构将长期承受不均匀应力,加速材料老化和结构破坏,导致路面早期损坏,如裂缝、坑槽等。这不仅增加了后期维护成本,还可能缩短道路桥梁的整体使用寿命。通过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沉降问题,增强路基路面的整体性和耐久性,从而延长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降低全生命周期的维护成本。

2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2.1地基处理技术

地基处理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的首要任务,其质量直接关系到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在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对地基进行全面的地质勘察,深入分析土质特性、地下水位以及可能引发的不均匀沉降风险。针对地基软弱的问题,我们可采用多种加固技术,如换填法、强夯法和深层搅拌桩法等。换填法通过移除软弱土层,回填高质量的砂石材料,显著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强夯法则运用重锤的冲击力,使土体更加密实,有效减少沉降。而深层搅拌桩法则通过水泥与土体的混合,形成强度更高的复合地基,提高整体稳定性。此外,为确保地基的长期稳定,还应设置科学的排水系统,有效防止地下水对地基的侵蚀,保障地基在长期使用中的安全稳定。

2.2路基填筑技术

路基填筑是沉降段施工的核心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耐久性。填筑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通常采用级配良好的砂石土或改良土,确保其具有较高的密实度和抗变形能力。填筑过程中,需分层施工,每层厚度控制在20-30厘米,并采用压路机逐层压实,确保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对于高填方路段,需设置台阶式填筑,减少沉降差异。同时,在填筑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含水量,避免过湿或过干导致压实效果不佳。填筑完成后,需进行沉降观测,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确保路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2.3路面铺装技术

路面铺装是沉降段施工的最后环节,其质量直接决定路面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在铺装前,需对路基进行彻底检查,确保其平整度和强度符合要求。对于沥青路面,需严格控制混合料的配比和摊铺温度,确保摊铺均匀、密实。摊铺完成后,及时进行碾压,采用初压、复压和终压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路面密实度和平整度。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浇筑质量,确保其强度和抗裂性能。此外,在路面铺装过程中,需设置伸缩缝和沉降缝,以适应温度变化和沉降差异,防止路面开裂。铺装完成后,需进行质量检测,确保路面达到设计标准。

3.4施工质量控制与监测

施工质量控制与监测是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的重要保障。在施工过程中,需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每一道工序进行严格检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对于关键环节,如地基处理、路基填筑和路面铺装,需进行专项质量验收,确保其达到设计标准。同时,需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如沉降观测、位移监测和应力监测,实时掌握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施工完成后,需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测,包括平整度、密实度和强度等指标,确保路面质量满足使用要求。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与监测,可以有效减少沉降问题,提高道路桥梁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

3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3.1新材料的应用

在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中,新材料的应用为技术创新提供了重要支撑。例如,高性能聚合物改性沥青和纤维增强混凝土等材料,能够显著提高路面的抗裂性和耐久性。聚合物改性沥青通过添加高分子聚合物,改善了沥青的高低温性能,使其在极端气候条件下仍能保持稳定;纤维增强混凝土则通过掺入钢纤维或合成纤维,增强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抗裂性能,减少了路面开裂的风险。此外,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格栅和土工布的应用,能够有效增强路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减少不均匀沉降的发生。这些新材料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施工质量,还延长了道路桥梁的使用寿命。

3.2新工艺的推广

新工艺的推广为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带来了更高的效率和质量。例如,振动压实技术和智能摊铺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路基和路面的密实度和平整度。振动压实技术通过高频振动,使土体颗粒重新排列,达到更高的密实度;智能摊铺技术则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精确控制摊铺厚度和速度,确保路面均匀平整。此外,注浆加固技术和真空预压法在软弱地基处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问题。注浆加固通过向地基中注入水泥浆或化学浆液,填充土体空隙,增强地基强度;真空预压法则通过抽真空加速土体固结,提高地基稳定性。这些新工艺的推广为沉降段施工提供了更高效、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3.3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施工技术的应用为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例如,基于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的施工管理平台,能够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可视化和数字化管理,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通过BIM模型,可以精确模拟施工过程,优化施工方案,减少施工误差。此外,无人机监测和传感器技术的应用,能够实时监测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和应力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无人机监测通过高精度摄像和激光扫描,获取施工区域的详细数据;传感器技术则通过埋设应变计和位移计,实时监测路基和路面的变形情况。这些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的精准度,还为沉降段施工提供了更科学的决策依据。

结束语

通过对交通工程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的研究,我们深入探讨了其关键技术问题与创新应用。未来,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沉降段施工技术将迎来更多突破,为提升道路桥梁质量、保障交通安全和延长使用寿命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参考文献

[1]薛耀.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汽车周刊,2025,(04):215-216.

[2]李照君.交通工程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研究[J].时代汽车,2024,(21):193-195.

[3]李政柏,李德均.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汽车周刊,2024,(10):252-254.

[4]娄安胜.交通工程道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施工技术[J].汽车画刊,2024,(07):259-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