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安全风险与防控措施
徐学辉
云南建投第一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 云南 650000
引言
水利工程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承担着重要作用,尤其在防洪、供水安全等方面意义重大。新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要求基层单位进一步落实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然而,水利工程运行易受自然条件、项目建设特点、枢纽规划等因素影响,实际运行管理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安全风险。若未能科学防范,易诱发水利工程安全事故。因此,积极建立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构建工作格局,对遏制水利工程安全事故至关重要。
一、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潜藏着多种安全风险,主要体现在项目选址与布置、枢纽建筑物以及运行设备与管理等方面。
项目选址与布置风险是水利工程安全隐患的源头之一。在选址阶段,若对地质条件、水文情况等基础资料勘察不精准,可能导致工程建在地质不稳定区域,如地震多发带或软土地基上,增加工程后期发生沉降、位移甚至坍塌的风险。同时,不合理的布置会使水利工程与周边环境不匹配,影响其防洪、灌溉等功能的正常发挥,还可能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枢纽建筑物风险不容忽视。随着时间推移,枢纽建筑物会出现老化、损坏现象。混凝土结构可能因碳化、冻融循环等因素出现裂缝,降低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抗渗性能。金属结构如闸门、启闭机等会因腐蚀、磨损导致运行故障,影响泄洪、输水等操作的及时性和可靠性。一旦枢纽建筑物出现严重问题,可能引发溃坝等重大安全事故,对下游地区造成毁灭性灾
运行设备与管理风险也较为突出。设备老化、维护不当等问题会导致设备性能下降,甚至出现故障停机。例如,水泵机组效率降低会影响供水能力,发电机故障可能导致电力供应中断。同时,管理方面的不足,如人员操作不规范、安全制度执行不到位、应急预案不完善等,都可能使潜在风险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最终演变成安全事故,威胁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水利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要点
水利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保障工程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其中涵盖不同等级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方法以及分级管控的流程与原则。
在不同等级风险的识别与评估方面,需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对于地质、水文等自然因素导致的风险,可借助历史数据统计、专业软件模拟等手段,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与潜在影响程度。比如,根据多年的洪水记录和气象资料,评估洪水风险等级。对于工程建设与运行过程中的人为风险,如施工质量问题、操作失误等,可采用实地检查、人员访谈等方式进行识别。通过构建风险指标体系,对各项风险因素进行量化打分,进而确定风险等级。
分级管控有着明确的流程与原则。流程上,首先要全面识别水利工程存在的各类风险,接着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评估分级,再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最后对管控效果进行持续监测与动态调整。在分级管控时,应遵循“分级负责、分类管理”的原则,对于高等级风险,由高级管理层直接负责,集中资源进行重点防控;对于低等级风险,可由基层部门进行常规管理。同时,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将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最大程度减少损失。通过严格遵循这些流程与原则,确保水利工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三、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一)针对项目选址与布置风险的防控
为防控项目选址与布置风险,在前期规划阶段要进行全面且深入的勘察工作。组织地质、水文等多领域专业团队,综合运用先进的探测技术,对选址区域的地质构造、水文条件等进行细致分析,评估潜在风险。在选址过程中,充分考虑工程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严格遵循相关规范和标准进行工程布置,确保各建筑物之间的间距、布局合理,满足防洪、灌溉等功能需求。同时,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邀请专家对选址和布置方案进行论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提高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方案严格执行。
(二)针对枢纽建筑物风险的防控
防控枢纽建筑物风险,要建立常态化的监测机制。利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对建筑物的结构变形、应力变化等关键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建筑物的运行状态。定期对枢纽建筑物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针对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碳化等问题,及时采取修补、加固等措施。对于金属结构,加强防腐、防锈处理,定期进行润滑、调试,确保其正常运行。同时,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当建筑物出现突发状况时,能够迅速响应,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降低事故损失。加强对维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三)针对运行设备与管理风险的防控
防控运行设备与管理风险,要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工作。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记录设备的运行情况、维护时间和内容,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和维护要求,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故障。完善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工作流程,加强对运行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建立设备更新机制,及时淘汰老化、落后的设备,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运行效率。同时,加强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设备故障和突发事故的能力。
结论
水利工程作为保障国家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运行管理的安全性至关重要。通过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分析,以及对风险分级管控要点和防控措施的深入探讨,深刻认识到,有效防控安全风险是一项系统且长期的任务。项目选址与布置、枢纽建筑物、运行设备与管理等方面的风险,都可能对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必须建立健全长效的安全管理机制,持续加强风险识别、评估和管控能力。在实践中,要严格遵循分级管控的流程与原则,针对不同等级的风险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控措施。同时,不断加大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投入,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安全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水利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充分发挥其在防洪、灌溉、供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保障。
参考文献
[1]曾宪宾.水利工程管理的安全风险及对策分析[J].智能城市,2024,10(01):113-115.
[2]王俊.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安全风险与防控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3(09):118-120.
[3]许丽霞.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安全风险与应对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23,8(05):190-191.
[4]李艳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安全风险及应对策略[J].珠江水运,2022(18):118-119.
[5]何志锋.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J].中国水运(下半月),2022,22(06):228-230.
[6]吴玉军.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安全风险与应对策略[J].黑龙江水利科技,2021,49(06):198-200.
[7]杨健.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的安全风险与防控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20(07):106-107.
[8]赵旭.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的安全风险及应对策略[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8(11):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