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国土空间规划下土地利用效率提升对策研究

作者

赵彩云

内蒙古万合规划测绘设计有限公司 内蒙乌兰察布 012000

一、引言

国土空间规划是对一定区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在空间和时间上作出的安排,是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一方面,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和生态保护也对土地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土空间规划为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了宏观指导和政策框架,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可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二、国土空间规划下土地利用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土地利用现状

当前,我国土地利用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城市建设用地不断扩张,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和住宅用地等各类建设用地需求持续增长。同时,农业用地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以适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生态保护用地逐渐受到重视,各地加大了对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等生态用地的保护力度。然而,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了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

2.2 存在的问题

2.2.1 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

部分地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过快,占用了大量优质耕地,导致耕地保护压力增大。同时,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的比例失衡,一些地区工业用地比重过高,而商业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相对不足,影响了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在农业用地方面,存在耕地碎片化、土地流转不畅等问题,不利于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现代化发展。

2.2.2 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闲置土地和低效利用土地。一些项目批而未供、供而未用,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部分企业存在土地闲置和粗放利用的情况,土地开发强度低,容积率不高,未能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此外,农村建设用地也存在闲置和浪费现象,空心村、废弃宅基地等问题较为突出。

2.2.3 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还有待提高。在城市建设用地方面,部分城市存在用地效率低下的问题,单位面积土地的产出效益不高。在工业用地方面,一些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设备陈旧,土地利用效率较低。在农业用地方面,农业科技水平有待提高,农业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土地的产出能力和资源利用效率不高。

三、国土空间规划下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对策

3.1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3.1.1 科学划定“三区三线”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通过划定“三区三线”,可以保障生态安全、粮食安全和城市发展的合理空间需求,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例如,将生态敏感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严格限制开发建设活动,保护生态环境;将优质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加强耕地保护,确保粮食安全;合理确定城镇开发边界,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3.1.2 调整各类用地比例

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资源禀赋,合理调整各类用地的比例。在城市建设用地中,适当增加商业用地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的比重,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控制工业用地的盲目扩张,提高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鼓励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产业集聚发展。在农业用地方面,加强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用地的集约利用程度。

3.2 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

3.2.1 推广集约用地模式

鼓励建设多层厂房、高层住宅等,提高建筑容积率,减少土地的粗放利用。在城市更新项目中,推广立体开发模式,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地下停车场、商场等设施,提高土地的垂直利用效率。在工业用地方面,推行“标准地”出让制度,明确土地使用标准和产业准入条件,提高工业用地的开发强度和产出效益。

3.2.2 促进产业升级与转型

淘汰落后产能,鼓励发展高附加值、低土地消耗的产业。通过产业升级与转型,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这些产业具有土地利用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同时,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传统产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减少土地资源的消耗。

3.3 推进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

3.3.1 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对低效利用、废弃的土地进行整治和复垦,增加可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运用 GIS 和遥感技术,对土地退化情况进行监测,制定针对性的整治

方案。例如,对采矿塌陷区进行土壤重构,恢复土地的生产能力;对农村空心村实施拆旧复垦,增加耕地面积。同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3.3.2 加强生态修复

加大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力度,提高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通过植树造林、湿地保护、草原修复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例如,在生态脆弱地区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加强对城市周边湿地的保护,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生态修复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还可以为土地利用提供更好的生态基础,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4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

3.4.1 简化土地审批程序

优化土地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建立土地审批绿色通道,对重大项目和民生项目实行优先审批,确保项目及时落地。同时,加强对土地审批的监督管理,防止审批过程中的腐败行为,确保审批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3.4.2 加强土地监管

建立健全土地监管机制,加强对土地利用全过程的监管。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对土地利用的全方位、实时化监管。加大对违法占地、闲置土地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例如,定期开展土地执法检查,对发现的违法用地行为及时进行整改和处罚。

结语

国土空间规划为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提供了重要的契机和政策保障。通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进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完善土地管理制度等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当前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然而,提升土地利用效率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企业应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社会各界应增强节约集约用地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浅析新技术在农业土地测绘等方面的应用 [J]. 杨海涛 ; 张中华 ; 李守学 . 河南农业 ,2023(34)

[2]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土地资源管理中的运用 [J]. 王超群 . 农业工程技术 ,2023(32)

[3]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农村土地规划策略研究 [J]. 韩英英 ; 王映月 . 黑龙江粮食 ,20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