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C 模式下工程项目商务管理的困境与突围路径
卜书荣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第七工程分公司 安徽合肥 230022
引言
EPC模式即”设计-采购-施工”模式,是以总承包商为主导,将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高度集成的一种项目管理模式。尽管EPC模式在提高工程项目管理效率、缩短工期、控制成本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但在实践中仍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深入分析EPC模式下工程项目商务管理的困境,探索有效的突围路径,对于提升EPC项目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EPC模式下工程项目商务管理的困境。
1.1合同界面不明晰
EPC项目通常涉及业主、总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等多方主体,合同关系错综复杂。然而,受工期紧张、前期调研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各参建方的工作界面往往不够清晰,职责划分模糊,导致合同界面不明晰的问题频发。一方面,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的交叉区域,各方对于工作内容和职责范围缺乏统一认识,易产生扯皮推诿现象。另一方面,合同条款的表述不够严谨具体,在履约过程中容易引发歧义和争议。合同界面不明晰增加了工期延误、费用超支等风险,影响项目进度和效益,成为EPC项目商务管理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1.2成本控制难度大
成本控制是EPC项目商务管理的重中之重。EPC项目投资规模大,工程量复杂,涉及的设备、材料、人工等成本构成多样,成本控制难度远超普通项目。特别是在设计优化、设备材料采购、施工组织等环节,超预算风险较高,稍有疏忽就可能导致成本失控。影响EPC项目成本控制的因素错综复杂,譬如设计变更频繁导致的返工、工期延误引起的窝工和资源闲置、物价上涨带来的材料费用超支等,都给成本控制带来极大挑战。此外,EPC项目各参建方利益诉求不一,成本控制目标难以统一,动态协调的难度很大。一些项目还存在预算编制不科学、成本核算滞后、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等问题,导致"年初有计划,年终难对帐",成本管控流于形式。
1.3风险管理复杂
EPC项目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既有技术风险,如设计缺陷、工艺复杂、设备故障等;也有经济风险,如汇率波动、材料涨价、融资困难等;还有法律风险、社会风险、环境风险等。这些风险相互交织,形成了复杂的风险链条,给项目管理团队的风险管控工作带来极大挑战。风险不可避免,如果管理不善,轻则影响项目进度、质量和成本目标,重则可能危及项目本身的存续。然而,由于EPC项目管理的专业性和技术性,风险因素变化快、不确定性大,风险识别和评估难度很高。同时EPC合同模式下风险分担的特点,又使得绝大部分风险需要由总承包商来承担。种种因素叠加,使得EPC项目的风险管理更加错综复杂。
1.4沟通协作效率低
EPC工程项目涉及方众多,包括业主、设计院、总承包商、分包商、监理、设备材料供应商等。各方分工细化、专业性强,但彼此间往往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信息孤岛现象普遍存在,沟通存在滞后性、碎片化问题。一些重要信息和关键决策,往往流转不畅,或者理解偏差,影响决策的科学性、及时性。沟通不顺畅还会引发参建方之间的矛盾乃至对抗情绪,工程各环节衔接不够紧密,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合作效率大打折扣。
2.EPC模式下工程项目商务管理的突围路径
2.1明确合同界面,加强合同管理
针对合同界面不明晰问题,EPC项目应在招投标阶段就充分开展项目策划,细化工作范围和内容,厘清各参建方的职责分工,为合同编制奠定基础。合同文本应全面系统,条款设置严谨细致,量化考核要求,减少模棱两可的表述。在合同履约过程中,制定合同计划,明确管控重点,加强合同交底和培训,使各方对合同内容达成共识,通过例会等形式定期开展合同检查,加强过程管控,重大合同问题及时逐级报告和解决[1]。同时,要高度重视合同印章、文本等资料的管理,防范法律风险。通过明晰合同界面,规范合同管理,为EPC项目有序运作奠定基础。
2.2强化成本控制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
EPC工程必须建立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在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要细化成本科目,强化成本计划、核算、分析和监督。特别是在设计阶段,需优化设计方案,减少变更,为施工图预留成本控制和优化空间[2];在采购阶段,要做好材料设备的跟踪管理,防范价格风险,把控供应商资质;在施工阶段,关注现场签证、技术核定、设计变更等环节,严控成本超支。同时,应用BIM、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成本信息化水平;采用限额设计、限额领料、目标成本等先进管理方法,实现动态成本优化;加强设计、采购、施工等部门协同,及时消除成本偏差。通过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控制体系,才能实现成本管理的精细化。
2.3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EPC项目管理团队要树立风险意识,将风险管理纳入常态化工作。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配备专业人员,构建起系统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具体可分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策略制定及风险监控四个环节。在风险识别阶段,项目管理团队要全面梳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因素,运用头脑风暴、专家访谈、情景分析等方法,从各个角度挖掘风险点,绘制风险事件清单,搭建风险数据库。在风险评估阶段,要综合采用定性与定量的评估方法,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两个维度,判断每一项风险的危害性,识别关键风险。在此基础上形成风险应对方案,既包括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自留等事前控制策略,也包括风险发生后的应急预案[3]。风险监控贯穿项目始终,通过大数据分析、智能化监测等技术手段,实施动态化管理,做好风险预警。同时定期评估风险应对方案的执行效果,根据实施情况及时优化调整。
2.4优化沟通协作机制,提高沟通效率
EPC工程要打造高效协同的信息沟通平台。定期召开沟通协调会议,通报项目进展情况,研讨重难点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安排。建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收集、传递、反馈各类数据资料,打通信息孤岛。采用BIM等数字化协同平台,使设计、施工等环节充分衔接,及时发现并消除碰撞。同时,加强多方参与的联合办公,设立现场协调机构,及时化解矛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团建活动,增进相互了解,创造合作共赢的良好氛围。
3结语
EPC模式在工程项目管理中优势明显,但实践过程中也面临诸如合同界面不明晰、成本控制难度大、风险管理复杂、沟通协作效率低等诸多困境。突破这些困境,需要在明确合同界面加强合同管理、强化成本控制体系实现精细化管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优化沟通协作机制提高沟通效率等方面统筹发力。这既需要总承包商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也需要业主、分包商、供应商等各方通力合作,形成共识,为EPC项目的成功实施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穆诚,付成诚.工程项目商务管理模式在建筑企业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业研究,2024,(08):71-73.
[2]闵岩,肖礼东.工程项目合约商务管理中的关键环节探究[J].中国住宅设施,2021,(06):50-51.
[3]赵柯.浅谈工程项目合约商务管理中的关键环节[J].居舍,2021,(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