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社区治理模式转型

作者

李文韬

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一、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现状与挑战

社区网格化管理作为一种新兴的社会治理模式,其核心在于通过精细化的区域划分,实现对社区内部人、事、物的有效监管与服务。这种管理模式自提出以来,已被广泛应用于我国多个城市,成为提升城市管理效率、响应居民需求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网格化管理在实践中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网格化管理的行政化倾向日益明显。在一些地区,网格化管理过于依赖行政命令和上级指示,忽视了居民的主体性和参与性。这种管理模式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提高管理效率,但长期来看,却可能抑制居民的自治意识和参与热情,导致社区治理的活力不足。第二,服务单一化也是网格化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社区网格化管理往往侧重于问题发现和事件处理,对于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关注不足。这不仅影响了居民的满意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社区服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第三,居民参与度不足是网格化管理的另一个挑战。部分地区的社区,居民对于网格化管理的认知有限,参与社区事务的意愿和能力都有待提高。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和激励措施,使得居民难以在社区治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网格化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也制约了社区治理的深入发展。

二、网格化管理向网格化治理的转型动因

社区网格化管理向网格化治理的转型,是响应社会发展需求和解决现有问题的必要之举。这一转型的动因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治理理念的更新是推动转型的重要动因。随着社会的发展,公众对社会治理的期待不再仅限于基本的秩序维护和问题解决,而是更加注重参与感、透明度和公正性。网格化治理模式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和合作,更符合现代社会治理的要求。其次,居民需求的多样化也是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对社区服务和管理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传统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往往难以满足这些需求,而网格化治理注重以人为本,强调服务而非管理,有利于实现居民服务的定制化和个性化。再次,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格化管理向网格化治理转型提供了技术支撑。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使得社区治理更加智能化、精准化。通过技术手段,可以更好地收集和分析居民需求,提高治理效率和服务质量。此外,政府职能转变也是转型的重要动因。在新型治理模式下,政府的角色由传统的管理者、指挥者转变为引导者、协调者和服务者。政府通过放权让利,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区自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三、社区网格化管理向网格化治理的转型路径

1.优化治理理念:服务导向与民本思维

网格化治理的首要任务是转变治理理念,从传统的管控思维转向以民为本、服务为先的治理模式。网格化管理模式强调的是对居民信息的采集与管理,网格员只做信息采集,缺少为居民服务的意识和责任,与民众的交流和互动很少。而网格化治理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服务为先”,这就意味着从政府到领导干部到基层网格员都应树立以服务为导向、以居民为核心的治理理念,政府需要从单一的管理者角色转变为服务提供者和制度规范的制定者,更多地关注居民的需求和期望,通过网格化的技术优势和组织结构创新,提供更优质、全面、无缝隙的公共服务。

2.构建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

社区网格化治理需要构建一个多元参与的治理格局,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志愿者团体、社区居民等多方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通过建立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等机制,实现政府与社会自治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参与公共产品的生产和供给,形成灵活的、多元的公共利益实现途径。构建政府与居民民主协商合作的关系,可以培养公民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提高公民意识和基层自治能力;构建政府与社区志愿服务组织的合作关系,引入“时间银行”机制,创新居民参与社区服务机制,能够更好地培养社区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形成良性循环;构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合作共赢关系,可以提高社区的专业服务水平,增强居民参与感,实现多方互惠共赢。

3.实现功能转换:从维稳平台到自治平台

网格化治理应实现从基层维稳平台向基层社会自治平台的功能转换。首先,应明确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职责划分。政府应当逐渐从社区的日常管理事务中抽身,转而扮演一个更加宏观的监管者和指导者角色。社区自治组织则应当承担起更多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社区规划、环境维护、邻里关系协调等,真正实现居民对社区事务的主导权。其次,强化社区自治的法律地位和功能。通过立法确立社区自治组织的合法性,保障其在社区治理中的决策权和执行权。同时,需要通过法律手段明确社区自治组织的职能范围,包括居民参与机制、公共资源管理、社区服务提供等,为社区自治提供坚实的法律支撑。最后,政府的角色应从直接管理转向提供服务和支持,促进社区自治能力的提高。这包括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资金援助、技术指导等,帮助社区自治组织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

4.创新智慧化社区服务网络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智慧化社区服务网络。通过建立统一的网格化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整合、共享和动态更新,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智慧化社区服务网络可以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使社区服务能够根据居民的行为模式和偏好做出调整,提供更具个性化的服务内容。比如,通过分析居民的用水用电数据,社区能够更精准地进行能源管理和优化资源分配。智慧化社区服务网络还能够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响应,如自然灾害或公共卫生事件。通过集成的信息系统,社区能够快速协调资源、发布预警信息,并指导居民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从而提高社区的韧性和应对能力。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智慧化社区服务网络,不仅能够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还能够为居民带来更加便捷、安全、个性化的生活环境,从而显著提升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结论与建议

社区网格化管理向网格化治理的转型是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通过优化治理理念、构建多元参与格局、实现平台功能转换、创新智慧化社区服务网络等措施,可以有效增强社区治理的活力、降低社区治理成本、提升社区治理的质量和效率,对改进社会机制、完善社区治理、实现社会善治起到重要的作用。未来,我们应持续探索和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推动社区治理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为实现社区治理的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井西晓.挑战与变革:从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基于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变革[J].理论探索,2013(01).

[2]张晓晴.城市社区治理模式转型--从网格化管理到网格化治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