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性研究
顾安楠
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美林镇旺业甸学校024400
摘要: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采用可操作性强的教育管理办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思想道德素养,是摆在小学班主任面前的主要问题。小学生由于天性活泼,自制力差,需要班主任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坚持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学生思想健康发展。基于此,笔者结合当前的教育现状,深入探讨了班主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思想政治;融合;教育
一、小学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1.1班级管理不到位
当前,由于编制所限,很多时候教师不仅要身兼数职,还要管理多个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和不同专业的班级。无论时间分配,还是工作精力都难以做到兼顾。这样就会造成与学生沟通及传递信息、反馈信息上的不及时,导致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处理。
1.2管理模式单一
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班主任过于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也仅仅是对小学生学习情况和校园生活的监督,在这种被压迫的氛围中,小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同时部分班主任采取的管理模式比较单一,缺乏多样性,严重影响着师生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
二、新时期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性研究
2.1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开展思政教育
学校和家庭作为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两个重要基地,发挥着育人的关键作用。因此,在新时期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应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家长会、家访等方式,向家长传递正确的网络观念,引导家长关注小学生的网络行为,共同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在当今社会,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小学生也不能避免接触到各种网络信息。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共同关注小学生在网络上的行为和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引导和解决。只有家庭和学校通力合作,才能够确保小学生在网络时代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远离不良信息的影响。希望家长和学校能够携手合作,共同关注小学生的网络健康成长,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2.2基于学生个性,落实因材施教原则
作为班主任,需要面向几十名学生开展德育工作,但受限于个人精力和其他教学安排,班主任很难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这时,若班主任不能充分了解学生个性特点,就无法保证德育工作效果。对此,班主任应将了解和关心学生视为日常任务,使用专门的德育工作记录本,观察和记载不同学生的日常表现,常见和不常见的成长问题,采用因材施教的原则,给予学生成长建议和帮助,做到关爱和体贴学生。在具体德育工作中,班主任不应一味地遵循已有管理经验,而应立足现实,客观分析学生成长环境、家庭氛围,了解其产生问题的根源。例如,在班级中存在这样一名学生,无论课堂表现多优秀、学习多努力,他总是会在考试中出现紧张情况,导致最终成绩不理想,甚至出现自卑心理。对此,班主任应坚持生本德育理念,了解学生产生紧张感的原因和背后的故事,倾听其内心的顾虑,并通过多鼓励、多褒奖、多帮扶的方式,引导学生正视考试,使其能够以平常心对待任何事物。
2.3努力探索创新,协调发展管理工作
随着新课程政策的落实,小学班主任教师要积极响应立德树人的育人工作。全面落实思政教育思想理念,将思政教育的本质效用充分加以彰显,将小学班主任本身所具备的育人职责进行有效落实。小学班主任要在具体工作中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并将其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念、思想道德理念以及行为习惯进行深层探索,将思政教育独有的教育元素融入班级管理工作以及教学活动当中。小学班主任需要对工作融合的思想理念进行深度分析与探索,明确班主任管理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之间进行有效融合的方法与关键点,并采取适宜的思政教育方式,将班主任管理与教学工作、思政教育工作当中的教育资源与具体内容进行细致的分析,努力实现思政教育与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协调发展,使得二者之间能够形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达到最为优质的育人效果。除此以外,综合考虑我国目前的教育方向与环境,以及思政教育本身对实践性的需求,在具体落实思政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协调发展的体系时,可以引导学生组建相关思政理论学习社团,并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其中,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探寻思政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融合的创新手段与措施,寻找思政教育与班主任工作协同发展、共同育人的着力点。
2.4扩展多元路径,建设特色班级文化
班主任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同时要做好德育育人工作。为此,创设特色班级文化成为了一种有效的实践策略。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创设具有时代特色、符合学生需求的班级文化。例如,可以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开展多样化的人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情景剧表演等,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其次,教师要重视班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教师要在传承中创新,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班级文化中。例如,可以设立“国学角”,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受国学的韵味;可以开展“优良传统我传承”活动,让学生在行动中践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在传承中创新发展。再次,教师要关注班级文化的辐射作用。班级文化不仅要在班级内部发挥作用,还要辐射到家庭和社会。教师要通过家访、家长会上门指导等方式,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家长了解班级文化的建设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教师要注重班级文化的评价与反馈。班级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教师要定期对班级文化进行评价,通过学生问卷、教师互评、家长反馈等多种途径,收集关于班级文化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要积极调整策略,不断完善班级文化。
结语
总之,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小学班主任要重视对自身教育方式的变革,基于学生的个体特征,落实因材施教原则,通过各项手段有效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
参考文献
[1]宗有芬.新时期小学班主任如何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J].天津教育,2022,(23):36-38.
[2]彭静.小学班主任“以生为本”的思政教育工作探析[J].课外语文,2020,(15):141-142.
[3]刘观兰.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过程中德育渗透策略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