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路面防滑性能改善技术研究

作者

张猛 李小辉

1.陕西化建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2.陕西交通科技有限公司,陕西 西安 710000

摘要:本文围绕路面防滑性能改善技术展开深入探讨。分析了影响路面防滑性能的多种因素,阐述了当前在材料选择、路面纹理设计以及表面处理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手段及其原理。探讨了不同技术在不同交通场景与环境条件下的适用性与局限性。强调综合考量成本、耐久性、环保性等多方面因素以优化防滑技术应用的重要性,旨在为道路工程领域提升路面防滑性能、保障交通安全提供全面且具前瞻性的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

关键词:路面防滑;材料选择;纹理设计;表面处理

引言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路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受到高频车辆荷载,水泥混凝土路面磨损严重,防滑性能也随之衰减,甚至会给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安全隐患。为了提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抗滑能力,我国相关部门对防滑技术的研究力度逐渐加大。深入研究路面防滑性能改善技术,无论是新建道路工程还是旧路改造工程,都具有极为关键的意义。它不仅关乎驾乘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对整个交通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有着深远的影响。

1 防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

1.1 骨料的特性与选用

骨料作为路面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特性对防滑性能有着显著影响。硬度较高的骨料在车辆碾压下不易变形磨损,能够长期保持表面的粗糙度,从而提供稳定的摩擦力。例如石英砂等矿物骨料,其硬度在莫氏硬度表中处于较高等级,在路面使用过程中可以有效抵抗轮胎的磨损。同时,骨料的形状也不容忽视,具有棱角分明、多面体形状的骨料相较于圆润光滑的骨料,能更好地嵌入轮胎与路面之间,增加摩擦阻力。像玄武岩破碎后的骨料,其不规则形状可在路面形成微观的凹凸结构,增强防滑效果。此外,骨料的粒径大小需合理搭配,较大粒径的骨料可提供宏观的纹理,较小粒径的则填充其间,形成多层次的防滑表面。

1.2 粘结剂的作用与类型

粘结剂在防滑路面材料中起着将骨料粘结在一起并附着于路面基层的关键作用。环氧树脂粘结剂具有高强度、高粘结力的特点,能够使骨料紧密固定在路面上,形成稳固的防滑层。其固化后的硬度较高,耐化学腐蚀性强,适用于对耐久性要求较高的高等级公路或重载交通道路。聚氨酯粘结剂则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在温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能够有效缓解因热胀冷缩产生的应力,避免路面出现裂缝而影响防滑性能。其良好的弹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车辆行驶产生的冲击力,减少骨料的脱落。此外,水泥基粘结剂由于成本较低且来源广泛,在一些一般性道路或预算有限的工程中得到应用,但其固化时间较长,早期强度较低,需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与养护周期。

2 路面纹理设计与优化

2.1 宏观纹理的构建方式

宏观纹理主要是指路面较大尺度的凹凸结构,其构建方式对防滑性能有着直接影响。刻槽工艺是一种常见的宏观纹理构建方法,通过在路面表面切割出一定宽度、深度和间距的槽纹,在车辆行驶时,轮胎与槽纹相互作用,排水性能良好的同时能有效增加摩擦力。例如在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采用横向刻槽可以增强车辆制动时的防滑效果,槽纹的深度一般控制在3-5毫米,间距根据车速和路面类型合理确定。拉毛处理则是利用工具在新铺筑的路面表面制造出粗糙的纹理,其纹理方向可以根据交通流向进行设计,使车辆行驶时轮胎与路面有更多的接触与摩擦机会,适用于沥青路面,拉毛后的路面宏观纹理能够快速排除路面积水,提高雨天行车的安全性。

2.2 微观纹理的形成与作用

微观纹理是存在于路面材料表面的微小凹凸结构,其形成与材料本身特性及加工工艺密切相关。在骨料与粘结剂混合过程中,骨料的微小颗粒以及其不规则表面会在路面材料表面形成微观的粗糙面。当车辆轮胎与路面接触时,微观纹理能够增加轮胎与路面之间的实际接触面积,在干燥条件下显著提高摩擦力。例如,采用精细研磨的石英砂作为骨料,其微小的颗粒可以在路面材料表面形成丰富的微观纹理。

3 表面处理工艺的创新与应用

3.1 化学涂层处理技术

化学涂层处理技术是通过在路面表面涂覆特殊的化学材料来改善防滑性能。抗滑涂层材料具有特殊的高分子结构,其分子链中含有极性基团,能够与路面材料表面形成化学键合或较强的物理吸附作用,使涂层牢固附着在路面上。这种涂层在干燥和潮湿条件下都能有效提高路面的摩擦系数,例如一些含氟聚合物涂层,其低表面能特性可使水在涂层表面迅速铺展形成水膜,而涂层中的硬质颗粒则提供防滑作用。同时,化学涂层还可以具备自清洁功能,通过添加光催化材料,在紫外线照射下分解路面表面的油污、灰尘等污染物,保持路面的清洁与防滑性能。

3.2 热处理工艺改进

热处理工艺在改善路面防滑性能方面也有应用潜力。通过对路面材料进行适当的加热处理,可以改变其内部结构和表面性能。例如,对沥青路面进行高温热处理后,沥青中的轻质组分挥发,路面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提高,表面形成一定的微观纹理,从而增强防滑效果。在混凝土路面中,热处理可以促进水泥的水化反应,使混凝土结构更加致密,同时在表面形成一些微小的裂缝和孔隙,增加宏观纹理。然而,热处理工艺需要精确控制温度、时间等参数,否则可能会导致路面材料过度硬化或出现裂缝等缺陷,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

4 总结

路面防滑性能改善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在防滑材料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骨料、粘结剂和添加剂的特性与相互配合,以构建具有良好防滑性能且持久耐用的路面材料体系。路面纹理设计方面,宏观纹理与微观纹理的合理构建以及纹理参数的优化适配,能够满足不同交通场景下的防滑需求。而表面处理工艺的创新应用,无论是化学涂层处理、热处理还是机械加工工艺,都各有优劣,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量成本、环境影响、耐久性等多方面因素。

参考文献:

[1]杨伟达.改善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抗滑性能处治方案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水运,2020,(08):133-136.

[2]傅永强.高速公路隧道路面抗滑性能分析及改善方法比较[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9,15(07):242-243.

[3]邱天春.隧道水泥路面抗滑性能改善方法探究[J].四川建材,2020,45(04):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