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
刘锦兰
湖南湘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湖南省长沙市 410100
摘要: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确保企业行稳致远的重要保障。当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面临组织体系不够健全、工作机制质效不高、与企业实际发展难以融合等问题。本文以改革创新为切入点,探讨如何通过强化党政协同、创新工作方法、深化从严治党理念等路径,推动党建工作与企业战略深度融合,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关键词: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改革创新;从严治党;思想政治
引言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经济责任、政治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多重使命。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既需要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又需确保发展方向与国家战略高度一致。党建工作作为国有企业的“根”与“魂”,是凝聚员工思想、引领企业价值观的核心抓手。然而,随着企业改革深化与外部环境变化,传统党建模式逐渐暴露出适应性不足、创新力欠缺等问题。如何以改革创新精神破解党建难题,实现党建与发展的同频共振,已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课题。
1国有企业开展党建工作的重要性
党建工作是国有企业区别于其他所有制企业的独特优势。在深化改革背景下,党建工作通过思想引领和政治教育,既确保企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又以制度创新推动市场化改革行稳致远。例如,某央企创新"党建+改革"双轮驱动机制,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与现代企业治理深度融合,通过主题教育破解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思想障碍,既保持了国有资本控制力,又激发了市场活力。在凝聚员工合力方面,国有企业运用数字化赋能党建创新。某地方国企搭建"智慧党建"平台,将党组织活动与技术革新、技能竞赛深度融合,通过"党员创新工作室"孵化出32项专利技术,既增强了员工归属感,又形成了"关键岗位有党员领着、关键环节有党员盯着、关键时刻有党员撑着"的创新生态。在风险防控领域,党建工作通过制度创新构建新型监督体系。
2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
2.1组织体系不够健全
在深化国企改革进程中,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全面升级。针对组织覆盖难题,创新建立"动态调整+交叉组建"机制,采用"业务拓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的原则,对产业链、项目群等新型组织形态实施网格化管理,确保党组织设置与企业战略布局同频共振。同时推行"支部建在班组"模式,将党小组嵌入生产线、研发团队等一线单元,破解传统组织覆盖盲区。针对流动党员管理难题,构建"云端+属地"双轨管理体系。开发党员管理数字化平台,实现组织关系转接、党费缴纳、学习教育等全流程线上办理,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党员成长电子档案。创新"候鸟党支部""流动党员驿站"等载体,通过云端组织生活、跨区域联建等方式,确保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在党务工作专业化建设方面,推行"专职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党务干部职业发展通道,实施"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选拔业务骨干兼任党支部书记,同时配备专职党建指导员。创新"党建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将党建工作与科技创新、生产经营深度融合,通过"党员责任区""先锋示范岗"等载体,推动党务干部在实战中提升能力。建立党建与业务"双考核"机制,将党建工作成效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体系,破解"两张皮"难题。
2.2党建工作机制不够高效
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存在明显弊端,主要依赖会议传达、文件学习等单一形式,难以与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相融合。这种单一的工作方式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无法满足新时代党建工作的需求。同时,部分企业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存在偏差,将其与业务开展割裂开,简单等同于“填表格”“报材料”,在考核指标的设定上,过于注重数量,却忽视了质量。这种本末倒置的考核方式,使得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严重脱节,无法真正发挥党建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党建工作的目的在于为企业发展提供思想引领和组织保障,而不合理的考核方式让党建工作偏离了这一目标。
2.3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脱节
在如今的市场化浪潮下,有些企业一心只盯着经济效益,错误地把党建工作当作可有可无的额外负担。党组织开展的活动,往往和企业的战略方向对不上号,没办法实实在在地推动企业发展。就拿技术密集型企业来说,时代都在向数字化转型、大力倡导科技创新了,但其党建活动还局限在老一套的党课上,难以从改革创新角度思考党建工作,没能考虑企业当下最需要攻克的难题和发展方向。这样一来,党员空有一腔热情,却找不到发力点,根本没办法在关键业务上发光发热,党建和企业发展就这么各走各的路,没法形成合力[1]。
2.4党风廉政建设亟待加强
国有企业掌握着大量资金和资源,这本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也容易成为一些人眼中的“香饽饽”,权力寻租的风险一直不低。尽管这些年反腐的力度越来越大,可还是有“靠企吃企”“利益输送”这样的恶劣行为冒出来。深究原因,不少企业的监督机制存在漏洞,对那些容易出问题的关键岗位、重点环节,没有足够的约束手段。而且廉洁教育也只是做做样子,喊几句口号就了事,根本没办法深入到员工心里,起不到真正的警示作用,难以从源头上遏制腐败行为,让企业的健康发展面临不小的威胁。
3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的对策建议
3.1 构建党政协同治理新范式
破解党建与业务二元割裂的深层矛盾,需构建动态耦合的协同治理体系。建议推行"三维穿透式融合"机制:一是在战略维度建立党委前置研究数字化决策支持系统,运用大数据建模实现重大事项的党建风险预判与价值校准;二是在执行层面创设"红色效能转化矩阵",通过算法匹配将党组织功能模块嵌入生产、研发、供应链等关键流程节点;三是在评估环节实施党建与经营双螺旋考核模型,运用区块链技术实现党务活动与业务数据的不可篡改式交叉验证。同步构建"治理架构双向渗透"机制,通过管理层党员责任区与党委专项工作组并行运作,形成战略解码与政治保障的闭环管理。
3.2 打造智慧党建创新生态系统
构建"数字孪生"党建新模式,开发具备神经网络的智慧党建云平台,集成AR虚拟组织生活舱、AI党务智能助手、党员数字画像系统等创新模块。推行"创新工坊"机制,设立党建创投基金支持基层开展"敏捷式党建微创新",通过设计思维工作坊培育"党建产品经理"。针对行业特性构建差异化赋能体系:科创机构实施"先锋领航计划",建立党员技术经纪人制度促进产学研转化;金融机构打造"廉洁合规数字沙盒",运用蒙特卡洛模拟开展廉洁风险推演。建立动态党建知识图谱,通过机器学习实现党建方案的自适应优化。
3.3将从严治党理念融入党建工作
在党建工作中,从严治党至关重要,它是提升党建质量的关键所在。首先,要强化制度约束,《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党建工作提供了指导框架,但还需细化落实细则。只有明确权力边界,规定清楚问责标准,才能让党员干部清楚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从制度层面规范行为。其次,日常监督也不容忽视。通过专项巡察,深入排查问题;开展廉政谈话,及时提醒告诫,对那些刚冒头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干预,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另外,不妨建立“廉洁积分”制度,把党员干部的作风表现量化为积分,直接与晋升评优挂钩。这样一来,多管齐下,逐步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保障党建工作风清气正。
4结语
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创新,既是时代赋予的使命,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唯有以问题为导向,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战略深度融合,才能激活党组织的生命力,为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未来,需进一步探索党建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协同路径,让“红色引擎”真正成为国有企业应对挑战、赢得竞争的制胜法宝。
参考文献:
[1]王建增.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国有企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探索[J].警戒线,2023(6):8790.
[2]郝亚杰.新时代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守正创新探索分析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社会科学,2023(5):4.
[3]王江顺,刘毅鹏.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实践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J].中国金属通报,2023(13):123125.DOI:10.3969/j.issn.16721667.2023.13.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