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创客教育在课后服务课程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作者

陶仁翠

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创客教育逐渐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聚焦于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深入探讨创客教育在创意小发明、智能机器人编程、无人机操控与编程、3D打印与建模、定格动画、创意电子电工、手工创意、创意木工制作、电路设计与制作等课程中的应用策略,旨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中小学课后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创客教育;中小学课后服务;应用策略

一、引言

中小学课后服务是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其目的在于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创客教育强调创新、实践与协作,将其融入课后服务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

二、创客教育在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中的重要性

2.1 培养创新思维

传统教育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创客教育鼓励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在创意小发明等课程中,学生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到动手验证,整个过程都充满了创新的可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特的创新思维模式。

2.2 提升实践能力

创客教育以实践活动为核心,无论是智能机器人编程的实际操作,还是创意木工制作的亲身体验,学生在课程中通过动手实践,将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成果,有效提升了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3 促进团队协作

许多创客课程项目较为复杂,需要学生分组合作完成。在无人机操控与编程、定格动画制作等课程中,学生分工协作,共同攻克难题,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交流能力。

2.4 激发学习兴趣

与常规课程相比,创客教育课程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和新颖性。创意电子电工、手工创意等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索。

三、创客教育在课后服务课程中的应用策略

3.1 课程设计与开发

·分层设计: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构建分层课程体系。小学低年级阶段,设置简单的手工创意、基础电路连接等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兴趣和基本技能;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引入创意小发明、3D打印基础建模、初级智能机器人编程等课程,逐步提升课程难度和综合性;高中阶段则开展如复杂无人机编程应用、专业电路系统设计等更具深度和挑战性的课程。

·跨学科融合: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多学科知识。在创意小发明课程中,融合物理的力学原理、数学的计算方法、美术的造型设计等知识;3D打印与建模课程涉及数学的空间几何、计算机科学的建模软件操作以及美术的美学设计等多学科内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方法与手段

·项目式学习:以具体项目为导向,让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主动学习知识和技能。在智能机器人编程课程中,设定“机器人足球比赛”项目,学生需要学习机器人的结构搭建、编程控制、策略制定等知识,通过团队协作完成项目任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现代技术辅助:借助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造沉浸式学习环境。在创意木工制作课程中,利用VR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模拟木材加工过程,提前熟悉操作流程和技巧,降低实际操作风险;同时,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案例,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3.3 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创客教育培训,包括专业知识培训、教学方法研讨等,提升教师的创客教育教学水平。例如,邀请行业专家对教师进行3D打印机操作、智能机器人编程教学等方面的培训,使其掌握最新的教学技术和方法。

·人才引进:引进具有专业背景和实践经验的创客人才,充实课后服务师资队伍。这些专业人才能够带来行业前沿知识和实际案例,丰富教学内容。如聘请无人机飞手担任无人机操控与编程课程的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实际飞行经验和技巧。

·激励机制: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在创客教育教学中表现优秀、指导学生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奖励,激发教师参与创客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 教学评价体系

·多元化评价:评价内容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包括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等。在创意小发明课程评价中,除了评价发明作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还要考察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的思维活跃度、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情况。

·过程性与终结性结合: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项目进展中的操作表现、小组讨论的贡献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终结性评价则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估。例如,在电路设计与制作课程中,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电路设计过程中的思路、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终结性评价则通过学生完成的电路作品质量和功能实现情况进行考核。

·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在定格动画课程中,学生完成作品后,先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动画制作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小组内成员进行互评,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四、创客教育在各课后服务课程中的案例分析

4.1 创意小发明课程

·创意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日常生活中的不便或需求出发,提出创意小发明的构思。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成功的创意发明案例,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展示一款自动关窗器的发明,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可以通过发明来解决的问题。

·设计制作: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将创意转化为具体的设计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发明的结构、功能等进行合理规划。然后,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动手制作。教师在制作过程中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

·展示评价:学生完成发明作品后,组织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明思路和制作过程。其他学生和教师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进一步完善发明作品。

4.2 智能机器人编程课程

·基础学习:从编程基础知识入手,教授学生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指令和编程环境的使用方法。通过简单的编程示例,如让机器人执行前进、后退、转弯等基本动作,帮助学生理解编程的基本概念和逻辑。

·项目实践:设置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任务,如让机器人完成迷宫探险、垃圾分类识别等任务。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运用编程知识和机器人操作技能,分析问题、设计算法,并通过编程实现机器人的自主控制。

·创新拓展:鼓励学生对机器人进行个性化创新,如添加传感器、改进算法、设计独特的外观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例如,学生可以在机器人上添加声音传感器,使其能够根据声音信号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

五、结论

将创客教育融入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的有效途径。通过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能够充分发挥创客教育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应不断探索和完善创客教育在课后服务课程中的应用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六、参考文献

[1] 何克抗.论创客教育与创新教育[J].教育研究,2016,37(04):12-24+40.

[2] 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14-21.

[3] 胡卫平,首新,陈勇刚.中小学STEAM教育体系的建构与实践[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35(04):31-39+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