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消防设施在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中的应用
韩誉 贾洋
昆明市消防救援支队世博园大队 云南昆明 655000
摘要:高层建筑结构复杂,可容纳大量人口,一旦发生电气故障、燃气泄漏等导致火灾,火势可能迅速蔓延,为灭火救援带来巨大困难。目前,高层建筑多会安装固定消防设施,可对灭火救援提供助力。因此,消防救援队员需树立掌握这些设备的应用技巧,提高救援效果。本文就固定消防设施在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中的应用进行充分探讨。
关键词:固定消防设施;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应用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城市化进程,高层建筑在不断增加,建筑高度、面积都较以往有了大幅度提升。由于高层建筑结构复杂,火灾载荷较大,再加上人员密集,显著增加了火灾的风险和危害。这就需要消防部门重视各高层建筑的固定消防设施,对其进行科学配置,以尽可能减少火灾造成的危害。
1高层建筑火灾风险因素
1.1结构复杂,用电量大
高层建筑结构复杂,无论是水电设置,还是电梯、通风,其复杂程度远高于普通民居楼房。随着使用时间增加,电路线会逐渐老化,在用电高峰期,各家各户均同时使用各种大小功率电器时,电路承受巨大负荷,若恰好某段电路老化或短路,就可能引发火灾。而且,在高层建筑中遍布的各类竖直管道均会发挥烟囱效应,导致火势迅速蔓延,极大缩短了救援安全时间。
1.2楼层高,人口密度大
高层建筑中,无论办公场所还是居住空间都相对集中,所容纳的人员、物品远远多于普通建筑,甚至其中不少都是可燃物。而且,楼层越高,面临的风力也越大,一旦发生火灾,火势就可能在巨大的风力推动下迅速增大。同时,雷击也是引发高层建筑火灾的重要原因,即使多数建筑均安装有避雷装置,但雷击后的电火花同样可引发火灾。
1.3防火安全意识不足
不少居民都未经过专门的消防安全培训,缺乏足够的防火意识,也未能掌握充分的火灾逃生知识,再加上生活习惯不佳,烹饪结束后总是未能及时关闭电、气阀门,就会埋下极大的安全隐患。部分高层建筑缺乏合理的设计,未能实现进行防火分隔,导致起火时缺乏有效的阻挡,短时间内即可能造成火势的迅速蔓延,若楼道中刚好放置可燃物的情况下,会导致火势进一步扩大,甚至发生爆炸危险。
2高层建筑火灾救援难点
2.1疏散困难
高层建筑楼层多、公共空间大、布局复杂,一般来说出于安全考虑,疏散通道必不可少,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会存在因烟雾、火势在疏散通道中迅速蔓延而导致通道失去其应有功能的情况。再加上火灾会让受困人员处于无序状态,进而因急于下楼逃生而引发踩踏事件,导致更多人员伤亡。
2.2缺乏足够的水压
水压是否充足,直接关系到灭火效率。因高层建筑整体的高大,若运用传统消防栓很难迅速向上送水,使得水枪射程不足。同时,随着水带长度的增加,必然会伴随着水压的损失,在压力不足的情况下,水的喷射力度也会相应下降。
2.3烟雾危害
高层建筑火灾中,除了烈焰的灼烧危害,浓烟同样是影响救援、甚至致死的重要因素。浓烟的弥漫会影响到人员视野,使人们不易找到正确的疏散方向。而且,其中多含有一氧化碳、氰化氢,又会因中毒、窒息而对被困人员造成巨大危害。
3固定消防设施在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中的应用
3.1火灾报警系统
当前,火灾报警系统在高层建筑中较为常见,多安装于各层关键位置。任何一个地方出现火情,避免会伴随着空气升温和烟雾产生,只要其附近装有火灾报警系统,就可被感应到,若上述感应信息超过预设阈值,即会报警并将火情信息上传至系统控制中心,便于建筑管理人员进行初步处理和控制[2]。随后,管理人员立即联系本区域消防部门争取支持,并通过对火势的初步控制,帮助消防部门争取救援时间。同时,该系统也可以帮助人员识别起火点,了解其周围人员、物品分布情况,并根据报警顺序分析火情蔓延方向,科学分配救援力量,前往未过火区域阻止火势蔓延及安排人员撤离,提高灭火救援效率。
3.2自动喷淋系统
该系统一般连接于火灾报警系统,并随着系统报警作出下一步反应。当火情出现、系统报警时,喷淋系统即可自动喷洒,在消防人员赶到前先行扑火处理。不过,由于自动喷淋系统涉及环节较多,各部分间电容结构复杂,故障发生率高,应对其进行定期检修,通过以手动激发的方式检查喷淋系统的水压、喷淋范围、自动反应时间等功能,及时排除故障问题,形成运维日志,确保喷淋系统一直处于可正常使用状态。既往使用时发现,火势尚可时,一般的自动喷淋系统均可起效,但一旦火势较大,部分由总线控制的就可能会失去作用,这时,就需要采用多线控制形式,以实现不同方向的喷淋控制能力及相互间的信息共享。
3.3消火栓泵供水
高层建筑各层的关键位置均有消火栓泵,只要消火栓泵水压充足、可正常供水,即可成为灭火救援的主水源。如前文所述,水带长度关系到水压大小,而只有水压充足才能确保灭火的有效性。因此,需根据《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来设置高层建筑消火栓水压,使100m以上的建筑水压保持在0.15MPa以上,如此一来,消防员救火时才能有足够的水压支持。不过,一些高层建筑仍可能存在供水系统水压不足的情况,这就需要用消防车外接水泵和建筑内预留管道相连接,通过外加的增压作用,为灭火救援提供足够的水压。但若建筑中火灾蔓延楼层较多时,也可于多个楼梯处铺设水带,从各层消火栓引水、多点共进,实现合力灭火。
3.4合理设置防火分隔和防排烟系统
高层建筑火灾中,易燃物的存在是引发火势蔓延的重要因素,可能会迅速加重火情甚至引起爆炸,大大增加灭火救援难度。防火分隔是在火情和易燃物品间设置阻碍,使火焰短时间内找不到可供传导的介质,在阻断火灾蔓延中意义重大。应严格遵循《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科学设置各类防火分隔,将其布局在建筑各层关键位置,充分发挥对火情的阻隔作用。应确保高层民用建筑、地下结构的单块防火区域分别不超过1500m2和500m2,防火卷帘门、防火门至少可阻燃3小时以上,以满足防火分隔的要求。一旦发生火情,需立即关闭其周围的防火门,防止火势顺应各类可燃物品迅速扩大,且有效降低建筑内气流流速,减轻烟雾危害,为人员疏散和救援争取到宝贵的时间。同时,应关闭附近区域楼梯间外窗,通过机械加压送风排烟或机械排烟系统,向外排出烟气,提升灭火救援的安全性。
4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推进,高层建筑不断增多,在高效利用空间的同时也增加了火灾发生时的救援难度。高层建筑应做好火灾预防,定期检查固定消防设施,使其能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并在灭火救援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以提高人员疏散和救援效率,更好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万云智.固定消防设施在高层建筑灭火救援处置过程中的应用[J].今日消防,2022,7(12):25-27.
[2]张斌.固定消防设施在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的运用研究[J]. 中国设备工程,2022(23):23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