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融入生活元素:初中数学课后作业优化新路径

作者

罗智玉 陈光毅

遵义市第十中学 贵州遵义 563000

摘要:作业是教与学相联接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既能使学生巩固课堂上所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又能发展学生能力,还是教师检测其教学效果和教学能力的一种方式。为进一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数学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要求,要把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使不同学生在数学上有相应获得感,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词:减量增质优化作业  作业价值

精心设计数学作业,使之优化,既能帮助学生巩固数学知识、理解概念,又能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周密和严谨,还可以把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变得更有趣,从而更有效。

一、目前现状

近年来,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仍然是困扰教育的一大难题。教师很少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学本身出发,制定适合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和兴趣的作业。目前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大多是课本后的练习,或是教辅资料上的作业,没有公层布置,忽略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学生作业模式还停留在以题海战术的“练”为主的机械、无效训练当中,其实教师也知道这样危害性,但不愿意去增加工作量,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成绩不理想,甚至让学生有厌学情绪。

那在教学实践中如何优化作业资源,减轻学生数学作业的负担,以提升中学生数学作业的有效性呢?我开始了自己的尝试之旅。

二、优化数学作业设计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很大程度取决于作业内容是否与生活、故事、活动等形式巧妙结合,要使让重复呆板的数学作业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看到数学作业的内容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

(一)作业设计与生活相结合——体现数学的生活性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向倡导“生活即教育”,即“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点。数学是来源于生活而服务于生活,要让学生思考我们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哪些问题?要切实发挥好数学生活化功能。比如:

1.在学习《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后,我让学生到超市、商店参加体验,认识商品进价、售价、标价、打折、利润和销售额等概念并理解这些量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后续解决方程应用题提供基础,真正做到放手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用数学。

2.在学习《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后,为学生设计了调查学生横穿马路情况,学生回家做作业情况,超市赢利情况等等,学生自由选择,自由选择调查方式,让学生体会用数学眼光观察现实生活。

3.《第十九章  一次函数》方案选择后,让学生们观察我们身边是否有涉及方案选择问题,并对其进行相关摸拟计算,寻找到最佳方案,同时对不同的需求提出相应的选择方案。让学生们用数学来解决身边的问题。

4.《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第二十七章  相似三角形》和《第二十八章  锐角三角函数》让学生思考,测量旗杆高度或是池塘的宽度你有那些方案可以选择,如何做更加便利。通过不同方案的设计,让学生们体会不同的方法所采取的数学知识原理。

(二)作业设计与阅读相结合——体现数学的文化性

数学知识的学习,除了教师课堂上的教学之外,课本以外的阅读也是必不可少的补充,比如:

1.《第六章  实数》学生们可以了解无理数产生的背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趣闻轶事、毕达哥拉斯的门徒希帕索斯与无理数 的故事和数学发展史上的几次著名数学危机等。

2.《第十七章勾股定理》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我国勾股定理的起源、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勾股定理方面的数学成就、“百牛定理”的由来、赵爽弦图、美国第20任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和费马大定理等。

3.《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学生可以了解在欧洲被尊称为“代数学之父”数学家韦达、五星红旗的设计有什么玄妙之处、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优选法”、传染病不加以控制的后果和杨辉三角等。

(三)作业设计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体现数学的差异性

学生与“生产商品”不同,在学习能力上是有很大差异的,那我们布置作业就不能一刀切。可以将本班学生按成绩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布置作业,对于接受知识较快、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定义为A层,教师可以适当增加或加大作业难度,让其“吃得饱,吃得好”;对一些接受知识较慢、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定义为C层,可以适当减少作业量,主要以巩固课堂知识的基础练习为主,让其“吃得了”;其余学生定义为B层,这样教师就可以避免因作业布置过多或过活而造成作业不合理的情况发生。比如:

1.在学习《第一章  有理数》中绝对值后,C层的学生就只会 等于多少或 等于多少;而B层次的学生就会做 或 ,求 的值;A层次的学生就能做 ,求 的值,甚至可以挑战 的最小值。

2.在学习《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后,C层的学生就只会判断那些式子是不是一元一次方程或 是一元一次方程,求 的值;而B层次的学生就会做关于 的方程 是一元一次方程,求 的值;A层次的学生就能做关于 的方程 是一元一次方程,求 的值。

因此,作业分层就显得尤为重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这样既减轻了一部分学生的作业压力,又使有能力的学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从而落实因生施教。

(四)作业设计与思想方法渗透相结合——体现数学的终生育人性

“什么是教育?那就是学生把在学校所学的东西都忘记以后剩下的东西。”这就是说数学思想是课堂学习的灵魂所在,也是学生学习的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促进和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在设计作业练习时一定要注重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以此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令其掌握数学学习的本质和精髓。比如:

1.《第一章  有理数》中数轴,设计一道求 的最小值,初看之下很多学生就不会了,这就要想到绝对值的意义以及采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这样就很容易解决,同时也就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

2.《第十一章  三角形》中等腰三角形,就要设计相关的作业来渗透分类讨论思想。如(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和9,求等腰三角形的周长?(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20,其中一边是7,求其余两边的长?

3.《第十四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我们学会了将因式 进行分解,那么因式 你会了吗?因式 呢?因式 呢?等等。这就要求给学生们渗透转化思想、建模思想以及整体思想等。

(五)作业设计与学科相结合——体现数学学科的综合性

学生进入初中后,有一个质的变化就是学科增多,就必然导致作业量的增多,这就要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就得从全局着眼,不能让自己学科占据学生大量时间,不能让作业成为压垮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后一科稻草,严格控制课后作业时间。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那教师就要注意数学课后作业“质”的问题。作业布置时,教师要精心设计、选择作业内容,努力做到精练、巧练、趣练。

总之,作业只是检测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多少、会不会用的一个手段和工具,作业要为学生终生发展而服务,最终以作业来提升自己能力,这才是作业布置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张晓霞.让学生在作业中放飞——小学高年级语文作业的分层布置[J].学周刊,2017(36):112-11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68.

[2]柳小梅."双减"背景下情境作业设计的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22(6):34-37.

[3]王增阳.浅谈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J].科学咨询,2010(35):38.

[4]罗霞.狠抓作业质量,提高学习效益[J].四川教育,2021(19):70-70.

[5]马骏,吴建民. 告别重复性作业[J]. 人民教育,2017(20):57-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