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田钻修井安全管理模式研究
肖雪冰
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辽宁盘锦 124010
摘要:本文提出油气田钻修井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动态管理机制,持续改进管理机制,完善监控评价机制,构建完善的钻修井安全管理模式,推动油气田钻修井作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作业人员提供安全稳定的工作环境,进而促进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关键词:油气田;钻修井;安全管理模式
前言:
钻修井作业不仅对油气田的生产能力至关重要,同时也是石油行业中高风险、高难度的作业之一。近年来,随着钻修井作业频繁发生事故,尤其是人员伤亡事件的增多,油气田安全管理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构建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模式显得尤为迫切,通过更系统的管理体系,提升钻修井作业的安全性,提高生产效率。
1.实施动态管理机制
将企业视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需在全员参与的基础上,对当前油气田钻修井过程中所面临的潜在安全风险进行充分的预估与判断。为了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必须将风险源进行分类与等级划分[1]。具体而言,管理层应结合不同类型的潜在风险和发生事故后的具体危害情况,将风险等级分为三个层次:A级、B级和C级。各级风险区域根据危险程度划定,并在每个区域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如A级区域安装红色监控牌、B级区域安装橙色监控牌、C级区域安装黄色监控牌。通过这一方式,能够实现对各作业区域风险的有效区分,确保不同风险等级的区域得到相应的防护和监管。在钻修井作业中,移动危险源点如钻头、钻具、石油天然气设备等,也需要进行实时监控。这要求通过建立实时监控系统,采取技术手段和人工巡视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掌握钻修井作业现场的安全动态。监控系统应能够自动识别风险因素,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报警,确保作业人员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应急反应,防止事故的发生。油气田钻修井作业的安全管理应从作业前、作业中到作业后的全过程进行管控。在作业前,管理人员需对作业环节进行风险评估与预测,制定详细的安全作业计划;在作业过程中,实时监控、风险预警、设备状态检查等环节需要同步进行,确保作业的安全性;在作业结束后,还需进行作业安全总结,查找潜在风险并制定预防措施,避免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2.持续改进管理机制
在企业不断改进其安全管理机制的过程中,建立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企业明确责任,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定期组织全体现场作业人员对油气田钻修井所面临的安全隐患进行系统排查。这项工作必须要做到细致入微,逐一识别潜在的安全隐患,尤其是高危作业区域。在排查过程中,现场人员要结合实际操作流程,评估可能导致事故的潜在风险点,并在发现问题时及时反馈[2]。同时,通过制度化的排查和整改措施,确保第一时间弥补漏洞,提升安全管理的整体效率和响应速度。为了确保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企业还应设立监督机制,定期检查排查整改的落实情况,并将结果公示透明化。通过这种持续性的排查和整改,企业能够实现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更新和完善,确保安全隐患在源头得到控制,杜绝事故发生的可能。企业必须将安全培训体系作为持续改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训内容不仅要涵盖基本的安全操作规程,还应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重点培训钻修井作业人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和处置方法。定期举办安全演练,并通过模拟实际事故场景,帮助作业人员熟悉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流程。加大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在安全管理和决策中的专业性和应变能力。通过这种多层次、多维度的安全培训体系,企业可以在提升员工安全意识的同时,确保安全管理措施得以严格执行。利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如实时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监控井场的各类安全数据,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进行预警处理。同时,根据风险等级的不同,制定详细的应急响应预案,确保在突发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反应,避免事态扩大。
3.完善监控评价机制
在油气田钻修井作业中,监控评价机制是确保安全管理有效性的核心组成部分。通过职工、单位和监管三方的综合评价,企业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3]。组织现场作业人员定期参与综合评价,全面评估钻修井作业中的各类安全隐患,包括作业设备、施工环境以及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为了提升评价的针对性和细致度,企业应实施分层次的评估体系:每日对个人行为进行工作内容评价;每周按班组评定工作执行情况;每月由车间进行全面评价。这些评价机制帮助及时发现作业过程中的潜在问题,评估并改进相关工作。各作业单位需要定期检查和评价钻修井过程中涉及的设备、环境、人员等多个方面的安全状况,特别是对安全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生产环境的适宜性进行细致分析。通过定期检查,可以确保安全措施和管理制度得到落实,并且能够及时发现新的安全隐患或管理漏洞,从而避免潜在的安全事故。企业内部的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专项安全检查,并对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操作进行监督,确保所有环节都符合安全标准。在此基础上,还需要结合第三方监管机构的检查结果,综合对比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确保外部监督和内部管理形成合力。所有评价结果应通过数据和报告的形式向企业管理层汇报,以便及时调整安全管理策略,改进现有的安全防护措施。
结语:
综上所述,对油气田钻修井安全管理模式加以分析,安全管理不仅仅依赖于单一的措施,而是需要通过完善的管理体系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全面保障作业过程的安全性。基于钻修井安全管理模式的构建,监控作业风险,制定应急预案,并为员工提供系统的安全培训,从而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张聪.深水油气田修井作业内波流的防范措施[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4,44(04):113-115.
[2]李伟,杨保健.海上油气田钻修井安全管理模式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23,(19):74-76.
[3]葛心.海上油气田钻修井安全管理模式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8,(1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