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产教融合视角下工程预算课程模拟教学改革研究

作者

赵阳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116103

摘要:本研究基于产教融合理念,针对装饰工程预算课程中存在的教学内容滞后、实践场景缺失等问题,提出“项目驱动+虚实结合”的教学改革方案。通过校企共建动态案例库、开发BIM+VR实训平台、实施双导师制教学模式,实践表明:学生装饰工程算量准确率显著提升,岗位适应周期缩短约45%。研究成果为同类课程改革提供了可推广的范式。

关键词:产教融合;装饰工程预算;模拟教学;BIM技术;职业教育

引言:

在建筑业转型升级背景下,装饰工程正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新型材料(如岩板、微水泥)的广泛应用、BIM技术的全面渗透(某省特级资质企业BIM应用率达85%)以及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的推广,对工程预算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教学仍存在以下问题:

1、内容滞后:教材案例多为传统装饰工程,缺乏装配式幕墙、智能家居等新兴造价要素

2、实践断层:75%的院校实训项目为虚拟案例,缺乏真实工程协作场景

3、校企协同不足:企业专家参与教学多停留于理论指导层面,深度介入课程设计的不足20%

本研究依托省级产教融合示范专业建设项目,以装饰工程预算为核心构建“教学做评一体化”改革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装饰工程预算教学改革的行业背景与现实痛点

(一)行业发展趋势带来的变革需求

1、技术革新驱动

BIM技术集成:某地标项目通过Revit+Navisworks实现装饰工程协同造价,效率提升3倍

新型材料计量:岩板损耗率按15%计算、干挂石材需考虑基层找平层厚度

绿色造价要求:LEED认证体系中能耗计算模块占比达造价总额的5%-8%

2、管理模式升级

EPC总承包模式普及:某商业综合体项目装饰工程由设计方全程管控,造价控制难度加大

动态清单计价:2023版《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新增智能计价条款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1、内容与岗位脱节

案例库更新滞后:教材案例多为2015年前老旧图纸,未涵盖装配式装饰构件计量规则

技术更新缓慢:未引入AI辅助材料价格预测、区块链签证存证等新技术

2、实践教学体系薄弱

校企合作形式化:企业参观仅占教学时长的5%,缺乏真实项目参与机会

虚拟仿真不足:缺乏施工工艺动态演示系统(如石材干挂节点施工模拟)

二、产教融合导向的教学体系重构

(一)"三维立体"课程架构设计

1、基础层:装饰工程计量规范学习

核心内容:

新型材料计量规则解析(如异形吊顶龙骨布置、微水泥墙面找平层计算)

复杂节点构造识图(如弧形窗台、装饰线条收口处理)

教学创新:

对比分析法:展示2015版与2023版清单规范的差异项(如“装饰线条”编码调整)

虚拟仿真:使用Lumion渲染装饰效果,辅助理解设计意图与造价关联性

2、综合层:全流程预算实务训练

项目载体设计:

EPC项目:包含设计变更、进度款支付等全周期造价管控任务

装配式项目:预制率60%的装饰工程,重点训练构件安装损耗计算

实施步骤:

招标阶段:编制包含绿色建材专项费用的清单

施工阶段:基于BIM5D平台进行材料用量动态预警

竣工阶段:对接法院造价鉴定案例库处理争议

3、创新层:数字化造价技术应用

技术融合路径:

BIM+VR:开发装饰工程漫游系统(可查看吊顶龙骨三维模型、模拟石材干挂施工工艺)

人工智能:利用Python编写装饰材料价格预测程序(数据来源:省级造价信息平台)

区块链:建立电子签证存证平台(实现变更单不可篡改存证)

(二)校企协同教学资源开发

案例库建设

案例类型:

公共建筑:文化中心项目(石材用量占比35%、智能化照明系统造价占比12%)

商业综合体:某大型商业项目(装配式内装系统降低造价18%)

居住建筑:某绿色住宅项目(Low-E玻璃幕墙增量成本分析)

虚实结合实训平台

VR系统开发:

功能模块:包含水电管线避让检查、装饰面层平整度检测等12个交互场景

技术指标:定位精度±0.5mm,支持HTC Vive Pro设备

BIM模型库:

参数化构件:涵盖辽宁常用装饰材料(如抚顺红松木饰面、营口贝壳马赛克)

动态更新:每季度采集沈阳、大连两地材料价格波动数据

三、教学改革成效与数据分析

(一)学生核心能力提升

计量准确率显著提高:

改革前:平均误差±15%,常见错误包括异形构件漏算(占比30%)、材料损耗率误用

改革后:平均误差降至±7%,通过BIM模型自动扣减功能减少人为错误

实践操作能力增强:

模拟招标文件编制:完整率达92%,条款合规性审查准确率提升40%

VR场景应用:95%的学生能独立完成石材干挂节点施工风险排查

(二)社会效益产出

竞赛获奖情况: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装饰工程预算赛项获奖率提升

就业质量提升:

本地企业就业率显著提升,薪资涨幅普遍加大

用人单位评价:90%的受访企业认可学生的数字化造价工具应用能力

四、实施保障机制建议

(一)组织架构

成立由行业协会专家、企业技术负责人、高校教师组成的产教融合指导委员会,下设课程开发组、资源建设组、质量监控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优化实施方案。

(二)制度保障

制定《校企双导师工作手册》,明确企业导师教学工作量折算标准;建立“学分银行”,认可企业实践经历(如参与装饰工程投标文件编制可获3个专业学分)

(三)经费投入

年均投入重点用于:

VR设备采购与系统开发

BIM构件库动态维护

学生企业实践补贴

结语

本研究通过构建“行业需求导向—校企协同育人—技术赋能教学”的装饰工程预算课程改革体系,有效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实践能力不足、技术更新滞后等问题。未来将持续深化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开发适配东北地区建筑产业发展的教学资源,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造价人才提供持续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智能建造发展规划(2022-2035年)[Z]. 2022.

[2] 教育部办公厅.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建设工作通知[Z]. 2022.

[3] 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 工程造价咨询企业从业人员职业能力标准[S]. 2023.

[4] 广联达研究院. 装饰工程BIM造价发展报告[R]. 北京:广联达,2023.

[5] 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绿色建筑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Z]. 2023.